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晋国著名乐师。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因此常和视觉敏锐的离朱并提,认为他俩是稀世的人才。他音乐知识非常丰富,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师等。
师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但却比较保守,晋平公喜欢新声,曾听师涓演奏新曲,师旷当场攻击是“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师旷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向晋王担出了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湎于个人享受。 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分,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走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简言之为“仁义”二字。齐国当时很强盛,齐景公也曾向师旷问政,师旷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张,可见师旷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故他在当时深受诸侯及民众敬重。
政治上,师旷主张为政清明,德法并重。国君应“清净无为”,“务在博爱”,同时,还应借助法令来维护统治,“法令不行”,则“吏民不正”。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对德才兼备者应委以国家重任。如果“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处高,不肖临贤”,就会埋下乱政的隐患。经济上,师旷主张富国强民,民阜才能政平。“空虚府库”将导致“国贫民罢,上下不和”的局面。统治手法上,师旷主张“广开耳目,以察民情”,使百姓侵冤有处申诉。他还提出“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的积极主张。认为国君应“廓然远见,踔然独立”这样才能避免失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师旷的治国宏论是他政治理想的反映,其见地精辟之至。悼、平二世,君主贤明,政平民阜,能重振文襄霸业,师旷起了很大作用。师旷还随平公多次出征讨伐,并曾代表晋国出使周朝。鲁季武子说:“晋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佐,有史赵、师旷而咨度焉,有叔向、女齐以师保其君,其朝多君子,其庸可媮乎!”明示师旷可与赵孟、叔向等著名政治家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