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同州梆子《银镯鉴》在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中一炮打响

音乐
渭南青年门户网
2016年10月09日 08:16

渭南青年网 河北石家庄讯(记者 李世居摄影报道)10月8日晚,河北省石家庄市丝弦剧院座无虚席,大荔剧团新排的同州梆子《银镯鉴》在参加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中,一炮打响唱响冀中大地。当晚,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和婉转动人的唱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当剧情演出到高潮“送别”一场戏中,乔娘的儿子步肖即将服刑离别、母子悲恨交加、在唱到后悔当初,埋怨母亲与母亲忏悔的对唱时,声情并茂,台下观众流下感动的热泪,把剧情推向高潮。大荔县副县长刘丁莅临现场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大荔县文广局,广电局等部门领导观看了演出。

大荔剧团参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州梆子《银镯鉴》,该剧通过兄弟俩一个成才,一个成阶下囚的剧情,以古喻今,用传统剧展现社会核心价值观、探求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部旨在弘扬精神文明主旋律的好戏。《银镯鉴》主要讲述妯娌甄娘与乔娘皆寡,各精心抚子。兄弟二人步肖、步云同窗放学各偷回玉镯一只,甄娘知而责子令还原主;乔娘见物奖子。二人长成,逐渐分道扬镳,甄娘之子步云十年寒窗得中状元;乔娘之子步肖赌场豪赌误入歧途。公堂之上兄弟二人一位为官,清正廉明;一位成囚,被判流放,临行之时步肖如梦初醒,给人无限的深思。

“我听到看到咱老陕原汁原味的戏,真是撩扎了”。在演出现场,记者巧遇看戏的刘老,说他是西安人,来河北30多年,今天听到他小时候听过的戏,原汁原味,听到了三秦的乡音真是美极了。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民赵大姐,她沉浸在戏中感人的情节,说她第一次听到看到陕西的同州梆子,没想到唱的这么委婉动听,还把“没有文化真可怕”、99朵玫瑰送给她等一些现代元素的语言融于剧中,使人耳目一新,最感人的是即将流放发配时离别的情节,感人肺腑,给观众留下从小如何教子和社会教育等问题的联想,起到启迪教育的效果,她觉得演出是非常成功的。演出现场群情高涨,观众看的过瘾,不少人站起来鼓掌,七场戏中有28次掌声。

据大荔县同州梆子传承人,该剧作曲、大荔剧团团长何满堂介绍,这次展演也是大荔剧团从1955年赴京调演60年后,再次参加全国展演,成为大荔县的又一盛事,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州梆子唱响全国。

大荔县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用文化搭台,发展一二三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荔剧团按照发展的思路,精心打造艺术精品和力作为文化大县作贡献。在县领导的关注下、县文体广电局大力支持下,这一节目在戏剧界崭露头角、有一批当红的中青年演员传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力以赴排好该剧,在两个多月紧张的排练中,演职人员奔着为美丽大茘争光,拿出最好的水平演好戏。

正当万事俱备,准备展示实力时,最让人想不到的是临近演出,担任重要角色,扮演总管家的反面演员王卓排练中骨折,面临着演出即将泡汤的巨大压力。团长采取应急措施,请回资深的退休演员白宝峰顶䃼,他克服困难,背剧本,参与联排,仅两天时间就熟练的替补了角色,确保了展演。在展演前一天,60多名演职人员从早八点到晩八点顾不上吃饭,在导演严格的排练下,精心完成演前的灯光,舞美,音乐和演唱的一系列工作,为展演万无一失作好了准备。据悉,这次展演专门聘请了中国戏曲学院著名导演姚志强、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教师秦英、陕西职业艺术学校讲师张栓民担任导演,拿出最高的水平,让同州梆子与全国观众见面。

10月8日当晚 ,一千多名全国戏剧界的专家、名家和河北的观众观看了演出,给予了高度赞赏,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电台等和诸多媒体现场作了采访和报道,让河北人民欣赏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排练出有汁有味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州梆子并在全国展演,成为该县文化的一大盛事,迎来了大荔剧团欣欣向荣的春天。

大荔剧团这次展演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州梆子(称老秦腔,属“秦腔”之前身),发祥于陕西大荔县(古同州)的古老戏曲剧种。其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和形成不仅对陕西其他剧种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中国的后来梆子腔体系所有剧种的形成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据吕不韦《吕氏春秋初音》记载,公元前1534年,“殷整甲徙宅西河(今大荔县一带),实始作西音。长公继是音以处西山,秦缪公取风焉,实始作秦音”。说明在西音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秦音、秦风、秦声,原本就产生于陕西大荔。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