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过:未来企业的竞争,包括国家的竞争,不再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竞争。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让下一代成为坚强而又有优势的一代,是教育之于一个民族的意义。
日本幼儿园教室找不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琳琅满目的高档玩具,这与日本先进发达的科技社会似乎形成强烈的反差。除了教室简朴,日本幼儿教育还有许多另人咋舌和惊讶的地方,但是很多地方确实是体现出了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条理分类能力始于各种大大小小的包
入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要妈妈们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包括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等。
时间一长,孩子就可以非常有条理地分门别类,细想日本人对垃圾的精细分类处理不厌其烦的态度,也许是从幼儿园时期开始的。
▎大人只管接送,不管拎包
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那些各种大大小小的包都由孩子们自己肩背着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每天换四五套衣服,统统自己来
日本的孩子上幼儿园都会带四五套衣服,进行不同的活动时都要换衣服,哪怕是两到三岁的孩子,日本的妈妈们也都是站在一旁看着,从不伸手帮忙。
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每天到幼儿园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挂手绢等。从两三岁开始的训练,让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情的习惯。
▎0岁参加运动会
不到1岁的孩子入幼儿园,也要参加运动会。1岁不到的孩子哭着拼命向前爬,这样的场面还是有点打动人的。
▎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儿园到了年中组,开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课,相当于我们的体育和形体课;到了年长组,就有了足球大会,孩子们成天不是练习打鼓,就是练习足球,而且不停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孩子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体力和勇气都练出了。
运动会,只有团体赛,没有个人单项比赛,最终只有胜利的团队,没有胜利的个人。强调参与,不鼓励相互对比。
▎兄弟姐妹大混班
在早上9:30之前,下午3:30以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成长感特别明显。对于现在中国“独生子”的孩子来说,也许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吧。
▎教孩子学会“笑眯眯”
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问幼儿园到底教什么?答案却只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
在日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讲话,“笑眯眯”最重要,一个笑眯眯的女孩最漂亮。还教什么?还教学会说谢谢。
其实孩子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同样在进步,而收获都是经由综合教育的方式获得的。
▎日本幼儿园重视“食育”
在中国,幼儿园的老师可能会鼓励孩子吃饭动作快一点。日本更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
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
▎“大便先生”
日本幼儿园里有“大便教室”,老师扮成“大便先生”到各个学校登门授课,告诉孩子们大便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还带着孩子们用粘土做各种形状的“大便”,告诉他们:哪种大便健康,哪种不太健康,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什么,等等。
在1岁半就开始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在孩子专用的厕所,放着一大排冲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过保育员人盯人的训练,学习正确使用厕所和清洁身体的方法,1岁半就要学会自己擦屁屁。
▎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
孩子们常常有远足的活动,一年到头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捡橡子,打年糕,开运动会,为社区演出,宿泊,过园节,开发表会,去拜寺庙,作品展……反正是名堂多多。
日本幼儿园过一切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女孩节,男孩节,纳凉节……除此之外,中国的正月初七的七草节、二月的节分、七七乞巧节都认真地过上一遍。
▎老师的能量
日本一个班,少到10个人,多到 30个人,老师都只有一位。开始我是颇为怀疑的,大约把这些孩子都看住也就不错了。然而,可真是看轻了日本的幼儿园老师。就这一位老师,30个孩子的作品展,30个孩子从无到有的打鼓本领(非常专业啊),30个孩子的美术、音乐、阅读,30个孩子的生日,30个孩子的大型发表会、运动会全是这一位,有条不紊,像模像样。
▎大冬天穿短裤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短裤上学,刚入园的时候,可能三天两头生病,而日本妈妈却说:“没错,上幼儿园就是让他们得病的啊。”
每天都会以这种方式在寒冬里锻炼身体。日本的父母从小就不让孩子多穿,目的是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
半裸上身的小朋友,即使在冬天也很有活力地在玩。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教育就是社会化成人与孩子自然本能的相互妥协和对抗过程,通过寓教于乐与严格培训的方式,将更为优秀的制度、品德和性格传递给孩子,铸就孩子完善的社会性格和整个民族的个性。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模式,更无谓孰好孰坏,因为不同民族的地域差异、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都会成为影响教育的因素,但是借鉴和交流却是永远不应被反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