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小孩练行走,有助感觉统合发展

音乐
兜兜亲子
2016年10月18日 12:41

作者:张旭铠(台湾)

研究中心位于九楼,这栋“资深”的大楼门口有四层阶梯,也因为它的资深,所以没有被要求设置无障碍坡道。每次外出用餐完毕,我总喜欢站在骑楼,看着进出这栋大楼的人们。这栋住商混合的大楼里,有餐厅、有诊所、有音乐教室,所以每天都可以看着要喝下午茶或是做复健的老人家和赶着上课的小朋友在这里进出。

很特别的是,坐着轮椅的老人家到了大门,都会撑着拐杖奋力自己走上阶梯,而一两岁的孩子却是坐在娃娃车里让妈妈吃力地搬着娃娃车,甚至三四岁的孩子走到了阶梯下方,直接举起双手要妈妈抱抱。是这些孩子双脚出了状况?还是爸爸、妈妈们都变成了孝子、孝女,让孩子根本失去了行走的技巧与能力?

从儿童发展里程碑来看,一般幼儿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可以扶着栏杆上下楼梯,虽然速度缓慢,但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安全,并且让大脑整合四肢与身体的协调,藉此建立双脚行走的基础。

然而在这个凡事讲求效率的时代,父母们为了避免幼儿受伤,因此到了楼梯口自然将孩子抱起;又或者觉得孩子上下楼梯太慢、担心阻碍他人行进,因此感到不耐烦,所以干脆直接抱起孩子。

这些看似疼爱孩子的举动,却可能影响了孩子的双脚力量甚至是感觉统合的发展!大脑的发展除了足够的营养素外,外界的各种刺激更不能少,当大脑接受到外界的各种讯息,像是声音、影像,又像是走在地上所带来的地面软硬的讯息、上下楼梯的高度改变等等。

这些感觉信息可以帮助大脑神经的连结,让孩子将来对于这些讯息的接受更为敏锐、反应更为快速,同时又可以让大脑检测身体各部位是否准备好应付这些环境的变化!临床经验中,曾见过一个小女孩从小常被家人抱着,因此双脚不仅失去站立的力量,而且开始萎缩。

当我鼓励孩子多走楼梯时,妈妈总会有许多担忧,害怕跌倒、害怕速度太快、害怕不用走的而直接跳下来,其实当我们有这样的担忧,更表示孩子需要上下楼梯所带来的刺激,当大脑急迫想要接收这些讯息,就会把该有的规则都忘记了!所以规则的建立必须摆在第一位,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我们可以用发号施令“一、二、一、二”的方式让孩子有规律地走上楼梯,到了幼儿园大班,则可以改为“左、右、左、右”让孩子在行进之间同时练习左右区分。

到了小学,那么就该让孩子知道上下楼梯可能发生的危险,让孩子能够自我要求与规范。虽然让孩子练习走楼梯有好处,但是别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要从一楼爬到五楼,通常建议让孩子每天至少能够走一层楼,因此当要到五楼时,可以先走楼梯到二楼再搭电梯。

那下楼呢?可以从五楼走到六楼然后搭电梯。而面对孩子连走平地都要妈妈抱该怎么办呢?这里提供一个小妙计:先问问孩子要抱几步,当孩子回答“五步”,那么就请孩子先走五步,然后再抱起他走五步,之后放下他再重复前面的问题,而孩子为了要能够多被抱久一点,相对的他要走的步数也会增加,虽然这样的方法无法马上让妈妈不用抱孩子,但是却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妈妈的负担,并且训练了孩子行走的耐力!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