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去现场听演唱会渐渐成了一种拔草的行动,而歌神张学友的个唱则是其中最大的一颗,一方面是因为和每年至少如约报道一次的陈医生不同,歌神每次的巡回个唱都要相隔好几年,而且随着年纪渐长,更是有着听一场少一场的担忧;另一方面,如果坚守着每次演唱会都要拉着另一半一起的原则,基本上与歌神的再次错过就会跟五年前一样(因为妻子实在对歌神无感)。所以在半年前“A CLASSIC TOUR 学友·经典世界巡回演唱会“北京站开票之前,我把消息发在了大学同学群里,果然大家对”早就过了一定要和爱人一起去看演唱会“这点达成了共识,于是轻轻松松约到了三人一起共赴歌神之约。
随着一阵腥风血雨的大麦抢票风云之后,三张门票在我书架上躺了近半年之久,终于在前日的冷雨夜迎来了睽违多年的歌神。那天是周五晚高峰,又赶上事先张扬的一场大雨,整个交通瘫痪到绝望,即使是地铁出来走到演唱会入口的短短一刻钟,也足够淋到落汤鸡。只因是第一次在四面台看演出而非球赛,第一次现场感受歌神风采,随着闪亮的灯光骤然变黑,全场的观众嘶声呐喊欢呼,歌神一身黑西装与礼帽,从场地中央的黑胶唱片中缓缓升起,一切的波折和坎坷都迅速抛在脑后,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与舞姿以及灯光舞美的盛宴之中。
从开场的《我和你》、《非常夏日》等几首快歌热舞开始,四面台、幻灯光、眩舞美就成了歌声之外本场最大的亮点,歌神卖力的舞步也恰如其分地向大家证明着五十五岁其实还不算老,这是歌神的心愿,更是大家的期待。随后的第一首国语歌同时也是第一首慢歌实在是歌如其名:《慢慢》,换装黑色大衣的歌神游走在渐渐黯淡的灯光中,演绎着“寂寞的夜独自承受”、“伤人的爱不堪回首”,高潮部分的“慢慢,慢慢没有感觉,慢慢,慢慢我被忽略”则是全场第一次大合唱。紧接着的《离人》算是舞美的首次抢镜,忧郁的深蓝色背景下,歌神驾着一叶白色纸船,浅吟低唱着“银色小船摇摇晃晃弯弯,悬在绒绒的天上;你的心事三三两两蓝蓝,停在我幽幽心上”。尤其第一阶段末节的《忘记他》,甚至一言不合就把夜店魅色搬上了舞台,甚是抢眼。
第一阶段结束,证明55岁的学友依然是歌神,除了唱歌,废话不多,前十首连跳带唱一气呵成出来跟大家问好完全不喘气,国语也愈发纯熟,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被放大在现场大屏幕上,更显出一种老男人的成熟和可爱。隆重介绍了御用吉他Jimmy之后,歌神宣布之后的四首歌都是其他歌手喜欢在演唱会上唱的,但今天选出来是为了让大家记住原唱是他。于是最为熟悉的吉他前奏缓缓响起,我最喜欢的歌神之歌《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就这样突如其来。说起来,1999年发片的专辑《走过1999》其实是歌神音乐生涯最后一张销量过百万的唱片,专辑里除了这首之外,还有《心如刀割》、《你好毒》、《二分之一的幸福》等经典,很是耐听。这首歌我一直看作一首叙事诗,而且纪事抒情俱佳,旋律简单,很容易上口和传唱。歌词像写尽了我们这代人的一生一样,从十七岁初恋,到二十五恋爱,到三十三真爱,到四十岁听歌,各类人生境遇,各种感情交织。而对于第一次真的在现场听到原唱的我们,的确难免激动莫名,尽管还破天荒地遇上了歌神难得的一次临时忘词。
歌神全场难度最大的一次挑战,来自夹在《饿狼传说》与《如果这都不算爱》之间的《我醒着做梦》。原本那段时间就是几首高难度歌曲的接力,所以到了唱到“只有在梦中,哪怕喊破喉咙”时,歌神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有点破嗓,而最高音也是勉强冲上,好在控制的还可以,到真的需要破嗓时过渡还算自然,算是瑕不掩瑜。尤其对于歌迷而言,这种瞬间,其实是心疼多过苛责的,甚至恨不得告诉他,演唱会还是少唱这类高风险歌曲;当然侧面也说明歌神本人的敬业。
第二阶段的最终曲,也是理论上的结束曲,歌神不出意外地选择了《祝福》。印象里这首歌很长时间都是各种场合的告别曲,1998年大学军训时,在易水河被教官送别,全场合唱“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军帽下是一片泪眼模糊;2002年毕业的散伙饭,有人唱起了“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之后就真的各奔东西了。所以歌神在唱过之后真的去了台下休息,只不过大家都知道两个小时绝对不是结束而是高潮,所以全场encore还没喊几声,歌神便又在《用余生去爱》中回归了。
于是我们一起见证了史上耗时最长、曲目最多的一次encore,以至于到后面渐渐觉得其实更像是演唱会的第三阶段——经典串烧:《心如刀割》、《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只想一生跟你走》、《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一路上有你》乃至更久远的《吻别》与《李香兰》,全都是耳熟能详到泪流满面的歌曲,以至于到了音乐剧和马戏团嘉年华一般的《如果爱》结束,宣布真正曲终人散的时候,都没了encore的动力与可能。当我和同伴们一起在人群中蜂拥而出时,我们都不禁感慨最后的encore就好象时光在半个多小时内走过了三十年似的。三十年前我们还都是小学生,如今基本上都是小学生他爸妈了,而歌神还是歌神。所以要说“岁月在听我们唱无怨无悔,在掌声里唱到自己流泪”,真是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