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无聊地活着,我们浪费了许多时间。我们不必回避这样的事实。面对“无聊”的状态,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与之“对抗”。“对抗”意味着从“无聊”的状态挣脱出来,转变成一种热闹的“存在感”。这个过程,就被称之为意义。
另外一种对治无聊的方法,是与之共存。中国梓路寺的如用法师曾讲,“看穿一切无意义,并安住其中。”这是一份守得无聊之美的智慧。同样有此般探寻的,还有策展人林昱与艺术家梁玥、曾家伟。
· “风入松”海报
见到林昱和梁玥的时候,是下午六点。上海的天色渐暗,她们刚刚完成布展。这次采访的地点,安排在MoCA艺术亭台,一间34平米的小房间内。置身于这个半透明的立方体里,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隔离感,但又不会因此而感到断裂——透过玻璃,你可以看见路人行色匆匆,像河流般流淌而过。你甚至可以看见,他们向你投来好奇的目光。但无论他们怎么看,都不可能看清你的表情。
这里也是作品“风入松”的展览空间。因为这里核心的地理位置、社会属性,这个空间具有了非常多的象征意义。讲起这件作品,策展人林昱这样描述她的目的,“在已经高度政治化的生命中重新调度感知,通过对一些不值得言说的生命状态的强调,去塑造一个当代生命经验的神圣领地。”
· 作品现场图 摄影:桑桑
在“风入松”这件作品中,曾家伟提供的作品名为《无聊的三十秒》(2016),作品里的老式电视机成为了“风入松”的主体。透过电视的屏幕,我们看见不具体的图像上跳动着具体的数字,从1到30。像极某个失眠的深夜,我们无聊滴按动遥控器,在心中不停地数秒。曾家伟的表达很直白,他描述了日常生活中极端无聊的时刻。
梁玥的作品是一只老猫在太阳底下趴着,它本身的花纹有明有暗。忽然之间它动了一下,光斑就在它身上发生了变化。除此之外,梁玥还为这个空间提供了一段声音,这段声音来自梁玥随身携带的录音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梁玥通过一种个人化的方式去聆听街道上的声音。梁玥说,“就像用录音机在画画一样,画了一个声音的曲线图出来。”
·艺术家梁玥的作品就投影在玻璃墙前的织网投影布上。
·入夜之后,观众可以通过光影的折射,看到这件“隐匿”的作品。 摄影:桑桑
▲ 梁玥, 《调音》,2015年
单屏录像,有声, 彩色, 高清
3分11秒
来源:香格纳画廊
在策展人林昱看来,梁玥和曾家伟的这两件作品,都在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私人的、无聊的、无可言说也不值得一说的时刻。她甚至问道,“你们不觉得这样的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其实也是蛮无聊的吗?”从意图到作品,“风入松”有它自己前来的路径。但在展览开幕的时候,这件作品的两位艺术家曾家伟和梁玥还是互不相识,没有过任何交往。只不过,他们共有的“无聊”,早已形成了某种关联。
那么,既然无聊,为什么还要去实现这样的艺术作品呢?当观众进入作品以后,答案就会自然显现出来。首先,观众可以看见很实际的东西,比如电视机。当观众多站一会,就会意识到来自室内外的光影、声音正在造成某种影响。你也许会问,当三十秒结束,周围的声音渐弱,最终会看见什么呢?林昱的答案是,“作品展开成什么样子,跟你怎么进入有关系。在整个过程中,观者其实是在一个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展开自己不同的层面。”这就是“无聊”的妙处,这件作品会让你忘记“意义”的重要性,唤起了我们对自己的无聊的瞬间的一种知觉。
▲ 曾家伟, 《无聊的三十秒》,2016年
录像、显像管电视
30秒,30×35×35 厘米
由艺术家及刺点画廊提供
对“无聊”的思考,并不是一件无聊的事。
梁玥说,我们所提到的“无聊”,其实是泛泛的。具体来看,“这些无聊的瞬间中其实有很多的趣味的,只是这种趣味都是在悄悄地进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发现的。就像白开水一样,你用放大镜看其实有很多微小的细菌。”
梁玥所描绘的瞬间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但对于这些瞬间的察觉却并不多见。林昱为我们解剖了一种日常的情景:“有时候我们说的很多,但你不一定觉得自己真的说了什么,你只是在一个具体的系统里面,你在扮演一个说话或者听别人说话然后再做出反应的角色。”我们的世界被太多的意义、谈论、讲述所塞满了,时时刻刻都有具体的事、具体的语言,我们很少会感受到这些东西都没有的那一刻。
在“风入松”的作品中,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空间,可以什么也不去谈论,把这些意识形态,话语,讨论去除掉。我们也可以在这个特别的空间里,凭自己的感官本身去吸收周围的东西,磨砺本身的感官。
·入夜后的“风入松” 摄影:桑桑
采访部分
您可以下载VART APP收听语音
记者:陈匿匿
受访者:林昱(策展人);梁玥(艺术家)
陈匿匿:如果你是观众,你会怎么理解这件作品?
梁玥:我会觉得很好奇,他想要说什么。通常我们看到一个东西不明白,总是会好奇,这个人要干嘛?然后我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慢慢揣摩,我觉得这个就是一种偶遇啦,你进入这里的时间,光影的组合给你的某种投射进入你心里,你就觉得我猜到的答案是这个。比如说,你现在看这个毛玻璃上就开始显现外面人的影子。如果我们不说话的话,就可以听到这个空间里发出的外面街上某个角落的声音。你坐在里面就好像你坐在一个电视机里面看外面的东西,就好像一个眼球里面的视网膜的这个投影屏,外面的东西都会被投射在上面。这就是我想要尝试的方式,我不会做太多的阐释,观众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慢慢理解也好,这都是观众和作品的一种偶遇。
▲ 梁玥,《20150609 (倒挂)》,2015年
视频 | 单路视频,无声, 彩色, 高清 25分13秒
来源:香格纳画廊(图片)
陈匿匿:“风入松”的名字来自中国古代的词牌,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
林昱:它们非常简单,可能你小学的时候这三个字都认识了,字面的意义就是这三个字的意义。我自己的文学背景是知道这个它是古代音乐系统里的古琴曲,等于是个词牌,以前人事根据这个词牌去填词的,唱出来。我也是很爱这个含义,它和曲之间有这样一个关系,曲对于我来说是另外一种讲述,你运用了声音的元素,运用了调去表达。所以说,就是风入松,字的简洁,带有一定画面感,我就喜欢这种模棱两可的感觉。重点不是意义,而是它传递的感觉,以及为了达到这种感觉它所经过的路径,所以就用了这个名字。
▲ 梁玥, 《Yeah Images 03》,2012年
摄影,增强粗面纸,Epson 艺术微喷
40×50 厘米
来源:香格纳画廊
风入松
2016年10月14日-2016年11月03日 周一至周日:10:00 - 18:00
MoCA 艺术亭台 (2号线人民公园方向出)
免费
建议着装:入夜白色的衣服更容易感受到光影的魅力哦
更多艺术展览资讯,请下载VART APP
或搜索关注V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