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应以审美情感为主线,通过感受、体验音乐,达到情感性、音乐性、技能性的完美统一”。在重视审美和情感体验的同时,要凸显音乐本位的技能训练。在提出了唱歌教学的九字方针即“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体现了对中小学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唱会歌
唱会歌,我的理解应该是正确解读音乐作品本身的诸多音乐要素。如:做到音高与节奏准确;调式色彩、拍子强弱正确;力度、速度符合作品的表现要求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各教学环节中要以不同的聆听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演绎歌曲。聆听、模仿、重复是唱会歌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靠音乐打动学生,要让学生一听就觉得歌曲好听,就觉得觉得喜欢、想学,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范唱必须是能感人的高水平的歌唱。其次,弥漫和强化是唱会歌的有效方法。心理学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在在听90次以后(即便是无意识地听)终身不忘。音乐最不怕的就是重复,熟悉了方能产生情感,这是音乐的特性所决定的。音乐的弥漫与强化在音乐课堂上可以无所不在:在课前活动、引入、学习、表演、创编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能按需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以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正确解读作品的音乐元素,并精确识谱视唱,初步体验、感受作品,能基本准确地表达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
二、 唱好歌
唱好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把歌唱好,二层是唱好的歌。唱好歌的基本感念在于:歌唱是歌唱者发自内心的声音,能自觉、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地体现和表达,要尽可能挖掘作品音乐元素来表现音乐。如;合理的风格与结构处理;正确的速度把握与装饰音音演唱;自然而适当力度变化与节奏训练;适当的旋法挖掘与作品情感线条,高潮的处理,良好歌唱习惯与清晰的咬字吐字等等。诸多音乐元素的挖掘可以整合在简约的练习中来体现。
三、 会唱歌
会唱歌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是在唱好歌的基础上综合诸多因素(包括表演因素)在音乐表现上的升华和提高,也是歌唱诸因素的全方位体现。如: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歌唱快乐自信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姿势、有效的呼吸控制、清晰地咬字吐字、合理的换气、富有表现力的高位置纯净的嗓音、与作品情感相统一的面布表情和身体动作、敏锐感人的歌曲诠释与艺术处理、演唱情感丰富细腻且富于魅力等等,是高标准、高水平的歌唱,也是唱歌教学的终极目标。
好的歌唱,一是靠歌者歌唱的技术技巧,二是靠歌者艺术、文化修养的深广程度。其一靠我们日常对歌唱技能的科学训练。新课标中的“自然的歌唱”觉不是指没有技巧的歌唱。唱歌教学在重视感悟、体验情感的同时,一定要对声音质量有要求。要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声音感念、正确的歌唱呼吸、在气息支持下松弛柔和的歌唱能力、养成在歌唱中聆听的习惯,使声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二靠长期的有效积累,厚积薄发。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有好的歌唱表达。
愿我们的唱歌教学,在课堂浓郁的情景中、丰富的情感中、舞动的旋律中、有趣的节奏中、甜美的歌声中,表现音乐之美,达到情感性、音乐性、技能性的高度统一,音乐课堂将歌声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