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片树叶就可吹出优美歌声,老师傅教你怎么吹。

音乐
人间精品a小调
2016年11月19日 16:30

“吹叶”也称“叶”、“木叶”、“树叶”、“啸叶”等名。在各民族不尽相同。苗族称“黑不龙”、“促戈脑”,彝族称“斯切”、“斯切嫫”,侗族称“巴眉“,壮族称“拜美”。

吹叶早在唐代已进入宫廷,在十部伎中,燕乐和清乐都有“叶”。

唐·杜佑《通典·乐器》:“衔叶而啸,其声清震,橘柚尤善。”《旧唐书.音乐志二》:“啸叶,衔叶而啸,其声清震,橘柚尤善。”

五代王建墓雕像中有吹叶乐伎的姿势。

《通典·乐六》:清乐伎“乐用钟一架,磬一架,琴一,壹弦琴一,瑟一,秦琵琶一,卧箜篌一,筑一,筝一,节鼓一,笙二,笛二,箫二,箎二,叶一,歌二。”

吹叶在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直至今天都有流行。

唐·樊绰《蛮书》:“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卢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

唐代就有吹叶子的习俗。唐·樊绰的《蛮书》:“俗法,处子孀妇,出入不禁。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卢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 唐·郎士元《闻吹杨叶者二首》:“妙吹杨叶动悲笳,胡马迎风起恨赊。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天生一艺更无伦,寥亮幽音妙入神。吹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白居易“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状,卷叶吹为玉笛声。”描写六朝歌妓苏小小吹叶的诗句。

吹树叶,要选择优良的树种,通常采用榕树,樟树,桔、柚、杨、枫、冬青等无毒的树叶,叶片的结构匀称,正、背两面都应平整光滑,以柔韧适度、不老不嫩的叶子为佳。太嫩的叶子软,不易发音;老的叶子硬,音色不柔美。叶子的大小对吹奏也有很大关系,过大或太小的叶子既不便吹奏,发音也不集中。一般使用的叶片,以叶长5.5厘米、中间叶宽2.2厘米左右的比较适宜。叶子不耐吹用,一片叶子吹几次就会发软破烂,不能再用,所以吹奏时奏者需有多片树叶备用。

演奏时,要先把叶片上粘附的灰尘轻拭干净,将叶片正面横贴于嘴唇,用右手(或左手)食指、中指稍微岔开,轻轻贴住叶片背面,拇指反向托住叶片下缘,使食指、中指按住的叶片上缘稍稍高于下唇。运用适当气流吹动叶边,使叶片振动发音。树叶就是簧片,口腔犹如共鸣箱,双手也可帮助起共鸣作用,通过嘴劲、口形、舌尖的控制,手指绷紧或放松叶片等各种技巧,改变叶片的振动频率,可吹奏出高低、强弱不同的音响,音域达十一二度。若要使它发出不同的音色,就需要运用不同的吹奏方式,通常是按住叶子的下半片,用气吹其上半片,还有一手按住叶片,另一手轻轻拍打,像吹口琴那样,发出来的音响既有共鸣,又能产生波浪音;而技巧比较高的是将叶片夹于唇间,不用手扶即能吹奏,像吹竹笛那样,随着曲调的高低,送出急缓有别的气流,吹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技巧特别高超的演奏者更使人叹服,能够一口同时吹响两片树叶,不用手指帮助,同样可以奏出动人的曲调。树叶吹奏高低音时,需运用不同的气量,唇部也随之忽松忽紧,控制气流的送出。吹树叶不能随意断气、断音,特别讲究曲调圆滑流畅、婉转悠扬。

树叶的音色和小唢呐相似,清脆明亮、悦耳动听、近似人声,俗话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而这小小的一片树叶,却可与人声媲美,就像人声歌唱一样,并且具有山乡风味。它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力,演奏的乐曲大都选自人们所喜闻乐唱的民歌曲调。在湖南等地,还用树叶为戏曲伴奏。在白族、傣族,树叶还用于白剧、傣剧音乐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