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过这些歌星的北京人,终于可以坐下来一起回忆青春

音乐
掌上北京
2016年11月27日 20:07

内容整理:子非鱼

本期编辑:陈鸿

内容发布:掌上北京

ID:beijingchihe

据悉“2016蔡琴北京风华绝代演唱会”将于12月3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被称为“乐坛常青树”的蔡琴将用三四十首经典老歌,唱响这个难忘的“北京一夜”。

在蔡琴的温暖深沉的歌声唱响之前,让我们一起追忆那些年追过的港台歌星。

1980年2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拉开序幕,这次音乐会开启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新篇章。演唱歌曲均是由全国人民投票产生,一共15首,那次音乐会被称为“十五首最受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音乐会”。

15首歌曲中,没有一首是文革期间“刚劲有力”、“豪迈激昂”的进行曲,都是“温柔缠绵”的抒情歌曲,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祝酒歌》,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排行榜”。

《祝酒歌》李光羲

在改革开放影响下的80年代,大量的港台音乐开始进入大陆。最先流入人们耳中的是邓丽君的歌声,《甜蜜蜜》等情歌如一夜春风,让人们的心像花儿一般绽放。优美的歌声唤醒了人们久被禁锢的伤痕的心灵。

1989年,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栏目《九州方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播出了名叫《潮:来自台湾的歌声》的节目。黄莺莺、王杰、蔡琴、千百惠、曹松章、小虎队、姜育恒、谭咏麟、梅艳芳等大批港台歌星开始风靡一时。

《潮:来自台湾的歌声》中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

不论是70、80、还有90后,在每个时代的人的脑海中,都有从邓丽君到蔡琴、谭咏麟,再到如今的周杰伦、梁静茹等诸多港台歌星的歌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越是老歌越值得怀念。

男学刘文正,女学邓丽君

80年代,“男学刘文正,女学邓丽君”曾是一种时尚,成就了大批模仿者走上歌唱的道路。记得有部老电影《路边吉他队》,里面的主人公就提到“男学刘文正,女学邓丽君”,也为自己学外国及港台歌星学得像而感到自豪。

提到刘文正,85后的人们可能不太熟悉,但对于第一批接触港台音乐的人来说,他代表一个符号与时代,华语乐坛上名副其实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天皇巨星。

他演唱的《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校园民谣不仅将校园歌曲发扬光大,同时也影响了90年代大陆的民谣兴起。《迟到》、《阿美阿美》等歌曲也被多位内地歌手翻唱。

穿着西装、戴顶帽子、围着白围巾的刘文正,是少女们的白马王子,很难用帅字形容。张帝夸他:“好美,长得帅,细皮白肉的,又不娘娘腔,虽然潇洒,但很有韵味。”罗大佑也说,“在他之前,还没有这样的偶像。”

除了歌唱的好,他还是琼瑶戏中的奶油小生,《云且留住》、《燃烧吧火鸟》等电影里都有他风度翩翩的身影。然而就在他大红大紫,人们疯狂的复刻他卡带的时候,他却退出了娱乐圈,干干净净。有人说如果他没有退出的话,也许他将取代费翔在大陆的位置。

兰花草刘文正 - 兰花草

对很多人来说,刘文正也许不熟悉,但邓丽君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即使现在北京街头的广场舞,都还有很多是播放邓丽君的《甜蜜蜜》。

70年代后期,邓丽君在亚洲已经非常有名,主要在台湾和日本。大陆有人也听邓丽君的歌,但基本都是通过走私的磁带或者电台。听惯了样板戏的人们当听到邓丽君的歌声时,顿时的感觉很难形容,只能说“歌还能怎么唱?”

1980年,中国音协在北京西山的一场会议,认为邓丽君的歌曲是“靡靡之音”、“黄色歌曲”,对邓丽君进行了封杀。同样也因为多种原因,邓丽君一直没有在大陆办过演唱会。尽管如此,仍然难以阻挡人们听她的歌,模仿她唱歌。

1985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名为《邓丽君说:真高兴,能有电话从北京来》的新闻报道。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对邓丽君进行的新闻访问,至此,邓丽君在中国大陆解封。有关她的书籍、卡带陆续出版,开启了邓丽君时代,但仅限于民间。

然而邓丽君成为经典却是在她1995年逝世之后。那年,中央电视台播报了“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病逝”的消息,并播放了她生前演唱的电视画面,被认为是中国官方对邓丽君的承认。

如今,越来越多人听过邓丽君的歌声,外媒评论道,“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她那柔美动人的歌声和令人心醉的情歌不仅陶醉了听众,也被后来的歌手奉为模仿的经典。

我只在乎你邓丽君 - 邓丽君精选2

那个年代,除了刘文正、邓丽君外,还有很多港台歌星,比如凤飞飞。70年代,琼瑶式电影主题曲的主将,音乐风格单纯、明朗、浪漫。80年代,引入西洋曲风,音乐风格动感、热情。90年代,传承台湾本土歌谣,音乐风格深情、成熟并且洋溢着大地的泥土气息。

比莉,台湾第一代歌手,以唱英文歌出道。她的嗓音低沉、浑厚、穿透力极强,富有金属味道。一首《男人不该让女人流泪》确立了她在台湾歌坛的大姐大地位。

四大天王的时代

四大天王有香港的,也有台湾的。先来说说香港的,耳熟能详,这四个人是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是上个世纪90年代四位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当时他们的热潮并不仅局限于香港,四人影响力还传播到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整个东南亚。

因为他们,中国大陆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追星族,歌迷们开始为偶像做出许许多多狂热举动。各式各样的明星周边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并热销,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带、海报、贴纸、卡片均被抢购。

四人的穿着、发型、声线等都被无数人模仿,内地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港台流行文化对生活造成的强大冲击。

再来说说台湾的,虽然属于民间封号,但依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们分别是周华健、齐秦、王杰和童安格。对于90年代的人们来说,影响最深的应该是齐秦。

现在的齐秦温柔谦恭,当年他是狼气十足。一袭长发、皮衣、墨镜,曾引得多少年轻人争相模仿。那时的齐秦,口里没有太多余的话,不迎合,声音柔韧有力,不做作,一脸的冷峻与孤傲。

这四位台湾天王,都曾经轰动内地。直到现在,他们的音乐仍然影响着这个时代。被很多喜爱音乐的人们津津乐道。正如童安格所说,“真正的好音乐,没有年代的分别,也没有保存的期限,经过时间的沉淀,旋律变成属于我们共同的往事。”

此外,1989年,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栏目《九州方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播出了名叫《潮:来自台湾的歌声》的节目。黄莺莺、王杰、蔡琴、千百惠、曹松章、小虎队、姜育恒、谭咏麟、梅艳芳等大批港台歌星开始风靡一时。有人把这称为第二个邓丽君时代。

黄莺莺的《雪在烧》

雪在烧黄莺莺 - 雪在烧

《雪在烧》是黄莺莺在大陆传唱比较多的歌曲。但是内地的歌迷对她感觉似乎有些陌生,也不知道这位老牌天后的传奇。主要原因是因为早期传到内地的歌曲不多,后期还未等到网络普及,她又淡出了。因此对很多内地听众来说,黄莺莺一直是一个谜。

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

青苹果乐园小虎队 - 新年快乐

对于人们来说,小虎队实在是太熟悉了,他们的《爱》至今都还是KTV的热门歌曲。当年,男生们疯狂模仿他们的舞蹈和造型,女生们疯狂收集他们的杂志和海报,甚至上至花甲古稀的老者,下至咿呀学语的垂髫,无不传诵小虎队的歌曲。

1991年,首度赴大陆参加义演及举办12场名为“青春本色·欢乐天地”巡回演唱会,成为最早到内地开演唱会的台湾艺人。2010年,央视春晚上,小虎队再度聚首,重新联袂演唱他们的经典歌曲,勾起了许多人对当年小虎队时期青春的回忆。

韩宝仪的《粉红色的回忆》

粉红色的回忆韩宝仪 - 粉红色的回忆

上世纪80年代末一曲《粉红色的回忆》曾响彻中国大街小巷,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放着韩宝仪的歌。据说这张专辑在大陆突破三百万,韩宝仪也因此获得了“三百万人的偶像”的雅称,当时有录音机的地方就有韩宝仪的磁带。

梅艳芳的《女人花》

女人花梅艳芳 - 女人花

梅艳芳以独特的形象,创造出一种前无古人的中国女性舞台形象。嗓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唱来带着独特的霸气,百变梅艳芳的称呼也就此产生。尽管她的粤语歌较多,国语歌较少,因此广为传唱的是她的《女人花》。

除了上述这些,90年代我们追过的歌星还有很多,即使放在现在,依旧有人喜欢着。

李宗盛

谭咏麟

李克勤

张震岳

张信哲

追星时代的到来

2000年后,刮起的“杰伦风”再次掀起了人们对港台歌星的疯狂,并且也有了新的年龄划分,主要以90后为主。其中教主当属周杰伦,十个人中最起码有八个是周杰伦的粉丝。

潘玮柏的《壁虎漫步》

壁虎漫步潘玮柏 - 壁虎漫步

2001年,正式进入演艺圈,2002年,推出首张专辑《壁虎漫步》,从而正式进军歌坛。幽默、新潮的洋派风格,特有的亲和力与独树一个的偶像魅力,奠定了他在乐坛的地位。多方面的音乐才华,优质的外形,ABC的大方热情等特质狂揽大批迷妹。

林俊杰的《江南》

江南林俊杰 - 第二天堂

2004年凭借《江南》一举成名。他对情感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解构,演唱锐利明亮,编曲精致多变,爱情一次次被他精准地演绎出来,成为一首首拨人心弦的“林氏情歌”。

梁静茹的《勇气》

勇气梁静茹 - 她&她 好女真爱歌

2000年凭借歌曲《勇气》成名,她的音乐以抒情淡雅类为主,同时包含轻快、摇滚等多种音乐元素。声音温暖而磁性,她是在用她的心和内涵去歌唱 。虽然是马来西亚人,但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人。

孙燕姿

王心凌

Twins

刘若英

陈奕迅

难忘的北京一夜

1988年,Beyond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演唱会,由于他们演唱的大部分歌曲都是粤语歌曲,因此终场时观众已经走了一半。

1990年,赵传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参加为亚运募款的“亚运前夜”演唱会(连续三场),与另外三位台湾歌手潘越云、庾澄庆和辛晓琪一起做了压轴演出,开创了港台歌手来内地举办演唱会的先河。

1999年,“妹力99”北京演唱会,张惠妹成为首位在工人体育场开个唱的歌手。

2011年,张学友1/2世纪巡回演唱会北京站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上演。全场近万名观众在歌神百变的音乐中陪他回顾了自己曾经走过的用音乐构筑的二分之一个世纪。时而温情、时而伤感,年近50岁的张学友无疑是营造气氛的高手,歌技和舞美等硬指标更是几近完美。

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演唱会我们饱经汗水追逐过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