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具有浓厚四川特色的混编交响套曲《上善蜀水》正在四川交响乐团紧张排练中,本场音乐会将于17日在成都特仑苏音乐厅首演,五个乐章形象地表达“水”的不同形态:水韵、水律、水润、水势、水德,力求表达蜀水间蕴含的“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至尚美德。
据悉,这部由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杨晓忠为四川交响乐团历时两年打磨的《上善蜀水》,已荣获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下周首演将特邀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邵恩担任指挥。
《上善蜀水》由混声四重唱与民乐组合的“青流闻道”、阮族与弦乐“江河脉动”、混声合唱“春夜喜雨”、双琵琶协奏曲“川江放歌”和交响音诗“生生不息”五个乐章组成。作曲家杨晓忠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元素,利用丰富的音乐语汇和创新的作曲理念,用西方交响乐语言表达中国故事,让《上善蜀水》呈现出中华审美风范。
杨晓忠的创作涉及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剧和声乐作品,《上善蜀水》兼具自然元素和人文精神,其中既有依托青城山道观楹联创作的篇章,也有通过四川民歌创作的表达川人生长于山水间所形成的乐观性格。在千年古诗和中西器乐相结合的古今对话中,混编交响套曲营造出特有的历史纵深感。
四川交响乐团常务副团长吴灵峰表示,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领导曾指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上善蜀水》的思想内涵即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水为主线,聚焦至善至美的巴山蜀水;用时代语言,当代审美重塑音乐精品,解读老子《道德经》中至善名句“上善若水”,感悟老子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