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的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
说到瓦格纳,先从一个英俊的国王说起吧——路德维希二世。
路德维希二世与瓦格纳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
路德维希二世是巴伐利亚国王,著名的茜茜公主的表侄。他从15岁开始就是瓦格纳的狂热粉丝,非常喜欢瓦格纳的作品《罗恩格林》。成为国王后,他为瓦格纳还清了巨大债务、承担了瓦格纳工作和生活中的大部分花销,并为瓦格纳建造了新天鹅堡,代价是被质疑精神有问题而失去了自己的王位。
新天鹅堡现在是德国的著名景点,也是迪士尼城堡的原型和开头动画里的城堡。
新天鹅堡是一座剧场式的建筑,“宝座厅”按照《帕西法尔》中格拉尔庙的舞台设计,“歌唱厅”模仿《汤豪舍》中的舞台场景,卧室以《罗恩格林》中洞房为蓝本
迪士尼城堡
路德维希二世从小热爱艺术,喜欢中世纪的神话故事,其实小编认为,新天鹅堡其实是国王给自己建造的梦幻世界,在这个城堡中他可以逃开现实里里王族的纷争,实现他童年关于天鹅骑士的幻想,而这座城堡到现在也是童话幻想的梦想地之一。
瓦格纳与瓦格纳症
说完路德维希二世与新天鹅堡,那我们正式介绍一下瓦格纳吧。
理查德·瓦格纳
理查·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1813年出生于莱比锡,德国作曲家、指挥家、诗人、作家,古典音乐大师。
他前承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启施特劳斯,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提出了整体艺术的概念,把诗歌、视觉艺术、歌剧及剧场整合在了一。起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他把这种类型的歌剧称为“乐剧”。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黎恩济》、《汤豪瑟》、《罗恩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等,他很多作品都取材于称为“德意志精神源泉”的古老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在他的创作下化身为恢弘奇妙的乐剧,走上舞台(有种二次元走进三次元的赶脚啊)。
他建造了自己的歌剧院——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并在其中加入了很多新颖的设计用以上演他的代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
他同时代的音乐家有肖邦、门德尔松、李斯特、舒曼等。相比同时代的音乐家,他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算高,但是他有一首曲子你们一定听过——《婚礼进行曲》
http://music.163.com/#/song?id=435592345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
巧的是他同时代的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也有一首《婚礼进行曲》
http://music.163.com/#/song?id=33916304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
在西方国家的婚礼上,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一般用在新人步入礼堂的时候,而门德尔松的一般用在礼成的以后,这两首曲子现在广泛的运用在全世界各种类型的婚礼上。
跟瓦格纳有关的还有一个词条——瓦格纳症
“瓦格纳症”(Wagnerian Symptom)又称“音响震颤麻痹”,指听觉、视觉神经受到理查·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作品及言论刺激后,出现的心理情绪的“震颤麻”,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不稳定,面对目标对象(即瓦格纳)爱憎易极端化、偏激化、非理性化,甚至导致人生观、世界观变异。
主要患症人群多为音乐家、哲学家、空想家甚至政治家。
——来源:百度百科
网上列举了一些出名的“瓦格纳症”患者,除了路德维希二世以外、还有哲学家尼采、独裁者希特勒等。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第一页扉页上写着“献给理查德·瓦格纳” ,在与之决裂之后又专门为他写下著名的《瓦格纳事件》。
不过小编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所谓的“瓦格纳症”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科学根据,大概只是人们为了解释粉丝对瓦格纳狂热迷恋的现象自行创造的一个名词。
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
《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最出名的一部作品,花了26年才写完,是由四部乐剧组成的系列乐剧。四部乐剧名字分别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全剧演完大概需要16个小时。
女武神
这个作品创作灵感来自德国中世纪民间流传的北欧神话故事《尼伯龙根之歌》,讲述的是一个年轻铁匠齐格弗里德的故事。这是一部关于战争、权力、死亡的史诗级乐剧,要是具体说的话篇幅太长了,小编就不在这里说了。
《尼伯龙根指环》与《指环王》之间相互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尽管托尔金否认之间的联系,但是相似的故事背景起源,以及《指环王》电影配乐具有强烈的瓦格纳风格,使得二者常常被人们联系起来。
《女武神的骑行》,电影《现代启示录》里引用了这首曲子当配乐
瓦格纳与纳粹主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瓦格纳被认为有强烈的反犹立场。瓦格纳的作品,激情澎拜,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在各种嘲讽犹太人,歌剧里充满了日耳曼民族的种族优越感。这大概也是托尔金拒绝承认《指环王》跟《尼伯龙根指环》有关系的原因之一吧。
他也曾经在《音乐中的犹太文化》一文中,把犹太人视为因人类堕落而产生出来的恶魔,评论说“犹太人对德国文化产生瓦解性的影响”,因而祈求“犹太人的倒台”。
《罗恩格林》壁画
希特勒上台后,对瓦格纳极力推崇,每逢纳粹党大会召开或群众集会上,都少不了演奏《众神的黄昏》片段。集中营中执行处决犹太人任务时,瓦格纳的音乐经常被用作背景音乐。
这种情况下,瓦格纳的作品被认为是促成了纳粹主义的形成,是纳粹的“精神教父”。战后,犹太裔音乐家长期拒绝演奏、诠释瓦格纳的作品。以色列至今仍谢绝上演瓦格纳的作品。
哲学家贝尔纳认为,瓦格纳的音乐有“令人不安”的特征,是“激情的文化,轻而易举的为政治或者宗教服务,这种激情煽动屠杀。"
伍迪.艾伦在《曼哈顿神秘谋杀案》中说:“每当我听瓦格纳,我就有入侵波兰的冲动!”
但是把纳粹文化的形成简单的归结到瓦格纳身上,小编认为并不妥当。任何一种极端主义思想的产生都不能简单的归结到某个人身上,主要还是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所激发出的社会矛盾而产生出来的。而瓦格纳的作品多面性以及其确实有过的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使得其作品被纳粹利用了。
当然,现在人们已经逐渐把瓦格纳的作品和纳粹主义剥离开来了,不管怎么说他是把浪漫主义歌剧带上巅峰的人物,是承前启后的音乐巨匠。
参考资料:
BBC纪录片:路德维希二世的童话城堡
知乎:《瓦格纳八卦》,作者:孟章
维基百科:理查德·瓦格纳
百度百科:瓦格纳症
关于我们
《音乐星球》是由众玩互动旗下哈米音乐工作室出品的系列智能音乐教育软件,同时配合智能学习平板和智能乐器,是一整套先进的智能音乐启蒙学习系统。我们着力于打造寓教于乐的智能音乐环境,让我们一起体验音乐的美妙和学习的乐趣吧!号:hami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