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我知道侯孝贤拍了一部武侠电影,且在戛纳获了奖,后来更受其海报的吸引,我决定把我的第一次观影献给它。不过,上映的时候囊中羞涩,俗事繁忙,也就没有去。上映后,我一直关注票房和评论,可惜都不是很好,甚至很不好,如:
《刺客聂隐娘》迎合洋人分裂中华的意识形态,不杀割据军阀?如果台独分子公开分裂,聂隐娘是否选择不杀台独而杀中央代表。——呵呵!
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傻逼的电影,不得不说,说这部电影好看的人都是在装逼。——呵呵!
见此恶评,我很担心电影会很快下线,为了装一下逼,我决定赶紧去电影院看。
二
电影放映时间在五点二十,我只得四点半提前下班,赶去电影院。
过电影院前的地下通道时,听到一个乞丐在放《青青河边草》,这是小时候常听到的歌,现在却是很少听到,清新的歌声将我带回童年。山路,泥泞,绿树,鸟鸣,只有童年在农村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山野之气,可惜,那些,早已经消散在钢筋水泥之中了。
进影厅时,已经迟了两分钟,厅里约十几人,我也不用找自己的座位,随便选了一个不错的位置,坐下观影。
画面一幅幅展开(侯导拍这电影的时候,用的已经不是镜头,而是画面),我便立即沉浸在这真山真水之中了。
道观,高山,深谷,茅草房,深林(不是森林),鸟叫,虫鸣,……第一次在电影里这么深切地感受的山水自然。
更好看的是,不仅真实的自然,还有真实的生活,木门的吱呀声是那么的真切,小孩的嘻闹,各种环境音,侯导并没有用音乐去消除这些环境“杂音”,而是将生活的真实声音、环境、场景记录了下来,这显然不是后期混音的。
传奇本是虚无飘渺的东西,侯导却将其放在了生活中来。
侯导不是要给我看一个刺激的故事,而是让我回味生活的细节。
灯光亮起的时候,影厅里只剩下两个人,他从面前走出影院,我坐着继续看片尾。
最后一个画面停在村外荒野,聂隐娘和磨镜少年牵马慢慢走出画面。
片尾音乐不知道是什么乐器,听着竟有些像小时候放牛时吹木叶的声音。
三
电影我没有看懂。
脑盲症患者连“主母”,瑚姬,聂母,“公主娘娘”都没有分清,留白式的剪辑让我连时间顺序都没搞清楚。
但我依然给这部电影打8分。
因为我感受到了一种味,电影的画面和声音给我营造了生活味,故事是外面波澜不惊,内里波涛汹涌,我感受到了一个孤独的人渴望融入生活的滋味。
还有很多东西没出来,我会再刷。
2014年9月11日谢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