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叫作《行路难》,创作于1919年11月,创作者非常有名,不过一般人却未必能猜对,因为他不是音乐圈的人,而是科学界的大腕。此人姓李名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做过地质部部长。他的科学成就人们比较熟悉,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音乐素养,就是他当时在巴黎创作了这首中国小提琴第一曲。
钱学森也是从小就“乐”,熟悉钢琴和管乐,读大学时曾是学校铜管乐团的重要成员,一位公认的出色圆号手。他的夫人更厉害,是真正的“专业人士”,注明的声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蒋英。科学和音乐联姻,应该是“琴瑟和鸣”的“科学”之家吧!
袁隆平,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好像他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着“种地”,甚至比农民显得还“土”。其实非也,人家是很有音乐修养、艺术气质的,曾经多次登台演奏。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的内部春节联欢会上,他的节目都属于重头戏,有时拉小提琴,有时跳踢踏舞,人气很旺,粉丝众多。
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科学在中国”大型文艺晚会上,袁隆平闪亮登场,演奏了上面提到的李四光创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难》。这一节目,沟通了历史和现实,是中国科学家音乐修养的一个回顾与象征,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居里夫人,教科书上给人的认识,居里夫人是工作狂的代表,似乎她二十四小时待在实验室里跟“镭”过不去,简直成了“镭”人。事实上,她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热爱大自然,喜欢运动,经常出去远足。她会好几种语言,音乐素养非常好,擅长弹钢琴。
她是一位出色的妈妈,亲自教两个女儿唱歌、弹琴、绘画。两个女儿后来都很有成就,二女儿还成了专业的钢琴家,这与居里夫人的精心教导是分不开的。大女儿则继承了她的科学天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能够教女儿唱歌、弹琴,音乐水平肯定低不到哪里去,至少不会是我们想象中无趣的工作狂吧。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爱好,应该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他从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据说几乎没有一天不练习,他甚至认为自己小提琴的成就,比在科学省的贡献还大。同时,他还会弹钢琴,熟谙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大师极其作品。在自传里,他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量子论的奠基者普朗克,钢琴也演奏得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科学界的大腕,还曾在音乐的舞台上联袂演出过。
天王星的发现者、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威廉·赫歇尔,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第一任会长、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是天文学界的巨星,也是专业的音乐家、作曲家,15岁就在军队做乐手,从事过音乐教学,并且经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
同样,古今中外人文领域里的大家,没有音乐素养的几乎找不到。
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被成为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在此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文明的开创性人物,而这些任务都是全才式的宗师,通达包括音乐在内的众多技能。他们留下了很多关于音乐的论述,展现出深厚的音乐素养。这些论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倡正音雅乐,关注音乐和心性修养的关系。比如,柏拉图就倡导天籁、无声的音乐,认为最好的音乐就是最好心灵的映射。
国外很多作家学者也都是音乐粉丝。像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即是此中健者,曾经一度痴迷其中,写信必谈音乐,甚至放出了这样的狠话:“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恩格斯写过剧本,尝试过作曲,写下了不少关于音乐的论述和评价。泰戈尔是诗人也是音乐人,印度国歌的曲子即是出自他手,实力可见一斑。卢梭也曾撰写过《音乐辞典》中的部分条目。此外,莎士比亚、但丁、歌德、康德、惠特曼、罗曼·罗兰、巴尔扎克、高尔基等众多名家都是音乐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