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下午,总在完成所有事项之后,倚靠在椅子上,神情怡然地看着营业厅外,在等待着回来的押钞车。就像一个母亲,在等待着她那晚归的孩子。怡然的神情中略带这几分焦虑。当独特的喇叭声在耳边响起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平淡一天就这样给结束了。
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散步,看书,一种既定的形式已经把我自己给定格起来。就像学生时代的那会,三点一线。也许生活该就是这个样子。简单是一种美,平淡也是一种美。所以我得去习惯。有人说,当一切都成了一种习惯,那么习惯就是一种享受。或许我该好好地去享受。
工作没有注入太多的困难指数,生活伴随这定格化的时候,日子就这样给过了起来。记得路遥那本《平凡的世界》,在某个时代影响了那么一代人。作者刻画着主人公为了生活的那种执着与无奈,对一种制度的无声控诉着。平淡的日子燃烧着我们的青春与年华。
每天上班,用总使不完力的手挥动着那鼠标,滚动着那钞票,传递着那传票。当“沙沙”的点钞机与那陈旧的打印机“嘀嗒嘀嗒”都响起来的时候,我就能感觉到有那么一种交响曲在我的身边荡漾着。而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臆想中去,假如我有贝多芬那么一点天才般的音乐细胞,我一定要为我们这些银行职员谱写一首比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还要伟大的《银行职员进行曲》。可是生活没有假如,就像世界没有童话。可是这改变不了我对工作本身这种舍意的幻想。
也许不应该用赤裸裸的金钱去衡量工作本身,不应该用量化的指标去定格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就像不应当用一种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一名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无比信仰。因为如果这样,会忽略人作为一个人她存在的色彩,也正是这种生命的色彩我们无法去量化与定格,这是一种理念。
常常地,在黑夜的床上辗身反侧,无心入眠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范纬琪那首《最初的梦想》和张雨生的那首《我的未来不是梦》,当歌声在脑海了荡漾着的时候,我就会回忆起曾经花样年华时的憧憬,曾经想要苦苦为了生命理念去执着。而这个时候,我总能感觉到自己眼睛的模糊,我知道,这是泪的缘故。转身望着窗外的月光,心默默地念着一句古老而又深沉的话:我把忠心对明月,无奈明月当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