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李斯特和村上春树,你才会明白绝美之地在瑞士

音乐
九行
2017年01月03日 16:46

田园在心中唤起莫名的哀愁。乡愁,或是忧思。轻轻地闭目倾听音乐,心灵深处感到难以排遣的苦闷,仿佛无意中吸入了小而硬的云朵。

多崎作在聆听李斯特的《Le Mai du Pays(思乡病)》时如此忧愁,隔膜又寂寥中弥漫着飘忽的创痛,像村上春树的大多数小说一样。

众所周知,村上热爱爵士乐和古典乐,他的每一部长篇小说几乎都会援引各种流派、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一次,《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多次提到李斯特钢琴曲集《巡礼之年》(Années de Pèlerinage,又译为《旅行岁月》)。

▲ 村上春树小说作品中出现过的音乐曲名、音乐家名字近八百次之多。图为村上春树和小泽征尔共同青睐的古典音乐CD面市。(图/japan.people)

《旅行岁月》的名字来源于歌德的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李斯特用威廉麦斯特四处游荡的故事来隐喻自己在欧洲的漫游生活——他完成作品时,正和达古伯爵夫人出逃于瑞士和意大利。

而村上春树在小说中尽管是用《巡礼之年》贯穿全文,但大部分时候他都只引用了其中一首钢琴曲《Le Mal du Pays》,以此作为一个寻觅的隐喻:多崎作通过更加孤独的方式来完成个人的内心探索和由死向生的过程。

小九思忖着多崎作的寻觅,也思忖着李斯特的旅程,渴望走进谱写《Le Mal du Pays》的地方,在翻遍李斯特的传记书籍之后,终于在俄国传记作家亚科夫·米尔什坦找到它——瓦伦施塔德湖。

阿尔卑斯山脚下,上帝馈赠的美景

从苏黎世乘坐火车,大约一个小时车程就到达瑞士小镇瓦伦施塔德。

有一个说法没错:“上帝想让人类寄出最好看的明信片,于是便有了瑞士。”还在火车上,小九便强烈感受到阿尔卑斯山区的纯净之美:远处是不知名的青山和雪峰,近处则是一片湖光山色,农田村舍点缀其中。

▲ 穿过瓦伦湖小镇的列车。(图/bahnbilder.de)

从火车站步行约15分钟,就走进了瓦伦施塔德小镇。1835年的春天,李斯特来到这个小镇居住,能够在山光水色中阅读、创作、沉思,是他爱极了此地的理由。小镇群山环绕,风从遥远的山间吹来,又迅疾消失在远处的青草坡。空气明净清新,天空蔚蓝,浮云飘荡,不远处是当地人的牧场,依稀可见几头奶牛独自安静地吃草,低矮却精致整洁的乡村农舍随处可见。

在李斯特的记忆里,这是“神话般美妙”的所在:“茂密的森林环绕着一泓清澈的湖水,时时送来轻微的喧响。阳光在翠绿的树叶上闪烁。温暖、宁静的空气中弥漫着柠檬和柑橘的芳香;木兰与苏格兰松竞相争艳,它们婆娑多姿的身影映照在蔚蓝色的湖面上。”在这里,他谱下了《思乡病》和《瓦伦施塔德湖》。

▲ 风光秀丽的瓦伦湖小镇。(图/wikiwand)

此时正是春夏交分,我被小镇的明媚和纯净吸引。李斯特创作《瓦伦施塔德湖》的时候,也恰是春天。在这首音乐曲谱上,他引用了拜伦的诗:“因为纯净的春天,大地扰动了湖面。”

在瓦伦湖边听瓦伦湖,看村上春树

在小镇闲逛过后,小九漫步走近瓦伦湖,于湖畔一角,随意在古木长椅上坐下,戴上耳机,听着李斯特的《Le Mal du Pays》,翻开手里那本《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书页上正是描述这首曲子的文字:“那是充满了静静哀伤的音乐。开始由单音弹奏,是徐缓又给人深刻印象的主题。那平稳的变奏。”

▲ 瓦伦施塔德湖全景。(图/wallpapersdoalvaro.blogspot)

瓦伦湖让人瞬间沉静。此时临近中午,湖面在阳光照射下泛出粼粼波光,一群白色的天鹅在水边浮游。我合上书,轻闭眼睛,从阿尔卑斯山浓密树林间吹来的风轻拍我的脸颊。李斯特的钢琴旋律还在跳动,自动转到下一首:《瓦伦施塔德湖》。

达古夫人曾经回忆:“我们在瓦伦施塔德湖旁逗留了很长时间。弗朗茨为我谱了一首感伤的小曲,模仿波浪的叹息和船桨的击水声,我一听到这乐曲,就不禁落泪。”这首感伤的小曲,就是后来的《瓦伦施塔德湖》。

在这个小镇居住时,李斯特白天会独自散步在瓦伦湖边,然后回到家中阅读但丁、莎士比亚、雨果等人的著作,夜晚沉寂之时,他会跟达古夫人以及少数几个友人聚集在别墅花园阳台上,所有听众都陶醉在他美妙的琴声当中。

▲ 李斯特情人达古夫人印象中的瓦伦施塔德湖。(图/notesfromapianist.wordpre

碧绿的牧场、山谷的泉水、无垠的天空、暮霭中的山峰、夜晚孤独的星辰,大自然的丰富意象不断地涌上心头,这个美丽小镇给李斯特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寂静湖边的创作,一反以往他在巴黎贵族沙龙演奏的那种激情洋溢、能够迅速挑逗听众的旋律——海涅口中的“喝彩史上真正空前的狂热”,而是前所未有的宁静,淡然中透露着丝丝感伤。

这是我喜欢的李斯特——此时此刻的他,并不是那位热衷炫耀华丽的钢琴技巧、备受喝彩和追捧的钢琴家。

有一处绝美,在孤单与狂欢、欲念与厌倦之间

然而,我不是李斯特,不是带着功名的荣耀与疲倦而来。瓦伦湖恍如隔世的安静,很快就让我难以忍受,隐隐产生了某种逃离感。

实际上,即便是李斯特,也很快就厌倦了小镇的宁静生活。他想返回巴黎,但是在达古夫人的劝说下还是去了日内瓦,在那儿举办了一场音乐会。

▲ 学生和粉丝在李斯特家中欣赏其弹奏音乐。(图/muzik-online)

1836年初,当李斯特听说青年钢琴家塔尔贝尔格在巴黎名噪一时之后,不甘寂寞的他马上返回法国,结果被告知塔尔贝尔格已经去了维也纳。不得已,李斯特又返日内瓦,但到了年底,李斯特和达古夫人再次回到巴黎,在柏辽兹邀请下演奏了幻想曲《莱莉奥》。约半年之后,李斯特去往米兰、威尼斯、维也纳、佛罗伦萨、罗马、魏玛等地巡回演出。

在漫长的音乐之旅中,李斯特一直惦念着阿尔卑斯山的安宁之地。在瑞士小镇,他感受过生命的沉静,但很快,他又渴念上流社会的灯红酒绿:嘈杂奢靡的贵族人群,年轻美丽的贵族夫人,迷醉造幻的酒精。然而厌倦这一切之后,加倍的懊恼和消沉会将他围困,美丽的瓦伦湖又成为他的避难之所。

请点击

▲ 李斯特曾在德国魏玛住过很长一段时间,此为魏玛李斯特故居,包豪斯艺术学院学生创作的“乐谱随风飘扬”装置艺术衬托出梦幻色彩。(图/国家地理中文网)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哀伤而忧郁的《Le Mal du Pays》重复出现了12次,每当多崎作想起他的恋人和挚友之时,这首乐曲的旋律就会在他头脑中一遍遍盘旋,残酷地撕扯他的心脏。如同寻求人的来历与心之归处一般,多崎作逃离孤独之路困难重重。

我不知道村上有没有来过瓦伦湖,但是这趟旅行把我拉进了李斯特和多崎作的忧郁世界。生活不堪忍受的孤独和苦闷太多,所幸是,世间还有一个绝美之处,让你可以去往停息;或者更多时候,是换取一种清零,重新出发。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