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音乐去旅行丨彩云之南的天籁之音

音乐
思清音乐
2017年01月13日 16:06

彩云之端,一个绝美之地,传说着天上人间的不老故事,薄云撩青山,鸟鸣松林间,松风吹解带,清泉石上流……

风光旖旎,歌声悠然,早起的彝乡浣衣姑娘于晨雾中,舒展婀娜的美妙身姿,清脆的捣衣声胶着轻快的歌声,清清溪水欢快地流淌,远处的屋顶,青烟袅袅......处处听到傣乡阿哥、阿妹的欢笑声,怎能不令人陶醉!

带着远古的呼唤,带着对红尘与出尘的遐想,醉在这丝竹的对话里,沉醉在这轻柔细腻的、圆润质朴、清纯婉转的旋律之中.....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春节联欢晚会上杨丽萍阿姨跳的孔雀舞就是来自傣族。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小A爷带你了解一下傣族流传最广的乐器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芘南母倒”。主要流传于滇西的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是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乐器。

傣族民间关于葫芦丝由来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个傣家小卜冒(小伙子)抱着一个大葫芦,冲过肆虐的洪水,救出自己心爱的小卜哨(小姑娘)……于是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便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韵律。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便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葫芦丝属於簧管内乐器。常见的葫芦丝是由一个作为共鸣腔的葫芦和三根竹管组成。竹管插入葫芦的一端有簧片。中间竹管为主管,两边为附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上六下一)。副管无按音孔,一般只能发一下固定音,用作和声以丰富其表现力。曲调多有深情、委婉之特点。

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含有忧郁的韵律感,古人云之“彩云之南独神韵,绕梁三日音不绝”,葫芦丝擅长于表达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朦胧忧郁的美感。因为它的发音犹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亲柔而得名“葫芦丝”。

葫芦丝已经成为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学习乐器的入门首选。最后小A爷给大家提供一个使用葫芦丝的注意事项小贴士:

1.保持适当干燥程度。过于干燥的季节要摆放在包装盒内,尤其不能在通风处悬挂,否则竹子容易开裂;太过湿润也不行,时间长了乐器会发霉。乐器使用完之后,最好将其悬挂,基本干燥后放入盒内。

2.轻拿轻放,禁压禁撞,忌暴晒

3.专人专用

4.忌暴吹,暴吸。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