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喊口号的动画片,把梦想和热情吹得高于一切。
芭蕾的部分挺好看。
寂静的夜晚,芭蕾舞者独自练习,最忠实的追随者是舞台的灯光。
天鹅般优美,轻盈可又不失力量。
女角菲丽西在酒吧的独舞,轻快活泼,俏皮,充满活力。
和女配卡米耶之间的斗舞编排得也很精彩,场地转换行云流水般毫无痕迹。
然而整部电影来说,缺点大于优点,其中人设的问题最大,菲丽西的性格令人厌恶。
初见奥黛特。
奥黛特帮菲丽西解围,她却口口声声把奥黛特的腿脚不便挂在嘴上。
直率不代表可以揭开他人心头的伤口,尤其奥黛特不愿别人提及她的腿。
所有真正善良的人,不会往别人伤口上洒盐,这与政治正确并无关系,只因“己所不欲、勿施予人”是来自本能的对他人的尊重。
在重要的选拔赛前夕,奥黛特把自己珍藏的红舞鞋送给菲丽西。
-红舞鞋对芭蕾舞者代表什么?
有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电影《红菱艳》可以说明,“你怎么理解芭蕾舞?你把它当作运动、诗,而对我来说,它是一种信仰。”
为芭蕾而生,芭蕾就是生命。
菲丽西为了赴鲁道夫的约拒绝练习,对收留她、指导她的奥黛特说,“你又不是我的妈妈。”
当然,也可以把这看为孩子还小不懂事。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善良不是无止境的宽容。
对于错误,就该以直报怨。
从此角度来看,电影不算三观不正,菲丽西偷偷溜出孤儿院、偷取卡米耶录取通知书、不听奥黛特的话,桩桩件件得到相应的结果:她被发现冒名顶替的事,在选拔中落选,被带回孤儿院。
除了人设不讨喜外,缺点还有剧情过于松散,情绪缺乏连续的铺垫。
明明菲丽西连扫地的时候都在想着练舞,关键时刻却放弃练习。
这一转折十分生硬,为了挫折而安排挫折。
最后,对强迫症患者我来说,要借钢琴家刘诗昆的话纠正电影中的观点,“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关键是用在学琴上的时间。或者干脆这样说,哭着练和笑着练练出的效果没多大分别。”可以用来证明的实例有郎朗,他被他爸逼着练琴的怨气估计早已被今天的成绩冲淡。
科学的角度,与其说梦想和热情高于多年的勤奋苦练,不如将之推到天赋。郎朗在音乐上有天赋,才能被逼出成绩-虎爸虎妈们,千万别盲目逼自己的孩子。
逻辑通,观众才会接受欣然接受剧情的走向和结果,否则大吹特吹理想与热情,只让人觉得剧情好浮夸、演技太夸张。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