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壬寅月 丙寅日
经典诵读、诵读经典,为什么会产生很神奇的作用呢?为什么会产生一些很好的效果,并且能够保存下来?这里面,就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声”和“音”与经典诵读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音和声,是后天智能思维能够感应感受到的。眼、耳、鼻、舌、身作为身体的感受器,其中耳朵的主要功能是感应声,就像我们的触觉一样,先感觉到物,才能够产生一个感受,达到一个认识,对大脑的认识产生一个记忆。音,是需要我们的心来感受的,因为它是后天眼、耳、鼻、舌、身难以捕捉的一种振动频率,所以我们常常只有一种感觉,比如腹腔振动之后,会感觉到热,感觉到胀,感觉到一种压力,这不是音的本身,而是音对我们肉体的一种物理作用,是可以捕捉到的。
什么是“声”?什么是“音”?两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首先,从文字本身分别对“声”和“音”做一个基本注释,以便大家从文意上对两者之间概念上的差异性,能有所掌握和了解。
将古人通过慧观所描画记录下来的“聲”字甲骨文造型,与现代物理声学实验进行对照和对比,就会惊叹古人的慧观能力和洞穿古今的超人智慧,将声学原理高度浓缩藏密于字形中。现代实验中,只是将古代的“石磬”改换为现代的音叉,在被动性声源物器的制作和利用上,仍然无法脱离古人所揭示的用空、用中的原理。
对于声音的研究,现代科学已经进行得比较多,但是还没有接触到实质。中国古代很多文献,却记录得比较详细。东方文化中,首先将“声”和“音”加以严格区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同,在“钟”的设计方面就表现出来这种差异。早期,西方可能是把自己史前文化弄丢了的缘故,所以在声和音的研究上,没有把它们详细区分开来。东方文化由于保留史前文化,所以把“声”和“音”分开应用。
观看西方教堂钟的造型,聆听西方教堂钟的敲击声;观看东方寺观钟的造型,聆听东方寺观钟的敲击声,就会发现:西方教堂钟的造型,敲击内壁,音声混淆;东方寺观钟的造型,敲击外壁生声,内腔生音和鸣。
我们聆听东方的钟声,发现它有特点,是把“声”反映在钟的外壁,里面的空腔反映出来的是“音”;西方教堂的钟,是把“声”和“音”都反映在内腔内部,混杂一起传达出来。
西方的钟,“声”和“音”都是在内腔里产生。西方的美声唱法发声原理和教堂这个钟的设计原理相近,强调的都是把“声”和“音”在小腹腔里振荡以后再发出来。西方美声歌唱家,他们歌唱时都是感觉声音在小腹里面振荡后再发出。
东方钟的设计,讲究要把“声”和“音”隔开来,让“声”在外面发出,让“音”在内部产生。所以东方讲究内在质量性,西方讲究实用性。
中国文化深知“音”的重要作用,在钟的设计上,敲击外壁发声,使内壁产生的“音”免受外壁“声”的混杂和干扰。
东方的这种设计方式,为什么会将“声”和“音”区分开来进行运用呢?这是因为上古人类发现我们利用声带和口腔产生声与音的时候,它们的结构是不同的。声带的解剖学原理显示:人脑颅底共有十二对脑神经,都是从颅底穿到下面来。大脑对心臓是通过颅底迷走神经来支配,当大脑通过声音发出的指令通过舌咽神经时,无论是通过其它肌肉调动也好,还是通过面部肌肉调动神经传递出来也好,都在颅底其它神经的隔壁,距离非常近。因此,当这种震动能量和信息穿过颅底时,对颅底所有神经都起到了生理、生化、物理等作用。
上个人纪,人类早就发现了这种方法,东方人将此保留下来。因为,最早声音的产生,并不是用于思想交流,而是用“声”作为一种传递工具,用“音”进行一种振荡,帮助别人或自我进行疾病调节。声音、乐曲如果安排得巧妙,能够把外在的“声”和内在的“音”——看不到能量形态的音,比较和谐地表现出来,就能对人体内的能量起到一种谐振和调节的作用。
选自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第177页
更多系统国学智慧,请关注朴素爱屋平台
国学版块
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传递爱”,帮助自己和家人获得各类 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资讯和活动,
通过“purelovehouse”导航菜单“美食”,“健康”,“亲子“,”乐活“,“心灵”,“朴门”,“国学”等可获得为朴素爱屋家人收藏的各类丰富健康乐活主题内容
免责声明: 本号发布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源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告诉我们,定将妥善处理。
轻按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书籍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