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历史的刽子手,它无情地充当了杀戮的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中最难以磨灭的惨痛经历,它无情地斩杀了那些作为历史的人质他们的家园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灵。由法斯宾德导演的著名影片《莉莉玛莲》则是通过战争来表达反战争的电影文本,它讲述了歌星维莉以一首《莉莉玛莲》之于战争的觉醒,让人们体悟到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悲哀。当音乐声起,所有的战争戛然而止,人们静静地聆听,似乎享受着这来自天籁的、关于拷问灵魂的《莉莉玛莲》。
法斯宾德全名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出生于1945年,逝于1982年,享年36岁。这位年轻的电影人才正好诞生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端,并且在1960年目睹了新德国电影的重生,并且成功成为了引领这一电影运动的电影人,被称为新德国电影的心脏。法斯宾德的一生短暂,电影作品的产量却极高。不管是法斯宾德女性三部曲《维罗妮卡福斯的欲望》、《莉莉玛莲》《马利亚布劳恩的婚姻》,还是他的《爱比死更冷》、《德国之秋》、《水手奎莱尔》,似乎都传达出对于人生的残酷物语,他的作品中结合了激进的政治、激烈的社会批评,同时又饱含一颗炙热、坦诚的心灵。
《莉莉玛莲》的故事讲述的是在二战期间,青年作曲家,犹太人罗伯特和德国歌女维莉相爱,而罗伯特的父亲门得松却设下圈套,让维莉无法回到瑞士。留在德国的维莉只有靠唱歌维持生计。谁知道她的一首《莉莉玛莲》火遍了整个德国,街头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这一首《莉莉玛莲》,听到广播后的罗伯特,为了拯救留在德国的维莉,一个人来到德国,两个年轻的人经历了分离终于紧紧相拥在一起,可他们却没有想到,危险正在悄悄地靠近,罗伯特被捕。维莉为了拯救罗伯特却不幸地被关押在集中营,罗伯特用冲进了广播电台,告知他们维莉在集中营遇害,德国将士对维莉的歌声也是怀恋不已,于是维里又重新登上了台,重新演唱那一首《莉莉玛莲》。
电影的名字就是那一首歌曲的名字,然而当维莉在广播中唱起动听的《莉莉玛莲》,一瞬间所有战争的嘈杂和惨烈、硝烟弥漫的战场、贫穷的、富有的,一切行走的人都静下心来聆听着一首《莉莉玛莲》,音乐无国界,也只有这一首讲述路灯下小女孩的温馨故事让战争暂时停止了它惨烈的面貌,当所有的人类被唤醒内心深处的真情,他们似乎想起了自己美好的爱情故事、自己美丽的家乡风光、对于世界和平的无止境向往。音乐声停,一切又重新回到了起点,弥漫着的是夹杂着血腥与惨痛的味道,死亡正一步步侵袭这个世界。
人们说应该有战争,所以制造了枪烟炮火,来轰打自己的同胞手足。人们说应该有音乐,所以诞生了《莉莉玛莲》,人们体悟和平的珍贵和去面对死亡的恐惧、道德的考量。电影的结尾,维莉找到了罗伯特,他已经成为了音乐指挥家,站在他身边是他美丽的妻子,于是她只好匆匆离去。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就像战争总会过去,和平与希望总会到来,因为《莉莉玛莲》一直都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