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运河船工号子(市级保护项目)

音乐
非遗情缘
2017年02月12日 08:09

邳州运河船工号子

文/邳州非遗保护中心 图/郭锐

号子产生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在集体劳动中统一节奏发出的嘿、呦、嗬呼喊声,就是最早的原始号子。是人与自然和劳动三者结合又相碰撞而发生的艺术之花,它代表了音乐的起源。它就是最早的民歌形式。西汉典籍《淮南子》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说的就是“搬运号子”。

历史流传下来的号子分五大类:1、搬运号子;2、工程号子;3、农活号子;4、渔船号子;5、作坊号子。隋朝时,隋炀帝开掘大运河,流经邳州,于是船运事业发展起来。船工根据历史流传下来的号子,在船运实践中,为了团结协作,统一使劲,创造出了大运河船工号子,分六种:一是起锚号子。二是打蓬(升帆)号子。三是摇橹号子。四是撑篙号子。五是拉纤号子。绞关号子其中拉纤号子又分为上水(逆水)号子、下水(顺水)号子。邳州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少船队涌现出出色的领号手(号头或船长),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嘹亮的歌喉领唱,加之沉稳有力的嘿呦应和声,响彻运河两岸,形成百姓围观的一道风景线。

大运河是平原上的一条大河,地势落差不大,没有激流险滩,船行平稳,这造就大运河船工号突出的闲情性特点,第一种曲调优美,节奏平稳,调式规整的定式。曲调唱词分三言、五言、七言三种文体,带有地方戏曲和民歌的舒情味道,第二种无定式曲调,这种号子调式调性频繁变化,自由呼喊,随声应和。领唱人见人唱人,见物唱物,触景生情,活泼风趣,有时打情骂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特征。这种号子唱词不规整,内容广泛,具有通俗文学的特征。

随着社会进步,船运业发展很快,机器轰鸣的轮机大船赶走了小帆船,船工号子也随之消声远去。不可否认的是,大运河船工号子数千年伴随船工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功能,创造了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大运河波涛中一曲曲高亢嘹亮的浪里之歌,因此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运河船工号子于2014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石长青、刘广顺被徐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徐州市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