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张杰以一段“孟姜女式”尴尬rap重返《歌手》引发众多质疑和嘲讽,对林志炫逆战歌手的身份和回归,观众们一直很期待。
一场音乐竞技类节目,对抗和冲突才是最大看点,毕竟大家都爱看热闹。在比赛即将推进到白热化的情况下,凭借海豚音和高颜值连拿两期冠军、被称为“年轻版林志炫”的迪玛希,需要同类型的选手来与之抗衡,而这个最优人选,就是林志炫。
在《我是歌手》的第一季,这位颇有学院派风格的歌手因一首改编的《烟花易冷》再度名声大噪。接着,以从未跌出过前三甲的成绩,一路杀向总决赛。最后虽然惜败羽泉,“歌王”旁落,但在很多人心目中,真正的“王”,又何必一定要奖杯的加冕呢?
“看起来很乖,实际非常叛逆”
1966年出生于台湾的林志炫在17岁之前,从不知道自己有音乐上的天赋。他听从父母的安排,成为土木工程系的学生,未来的计划是当一名土木工程师。
命运的转折发生得毫无预兆,一个偶然的机会,林志炫的音乐老师慧眼识才,为他的未来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选择。
“上天给我的礼物其实不是我的天赋,而是我当时的音乐老师。她花了两年时间,而且不收学费地教我歌唱,给了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后来的很多年,提起自己之所以能成为歌手的原因,林志炫依然很感激当年恩师的提携。
而一直以来乖巧听话的他,最大的叛逆莫过于为走上歌手这条道路所做的种种抗争。
在当时,土木工程的课业压力很重,林志炫用大量课余时间学习声乐,功课也不敢懈怠。尽管如此,学习与专业不搭界的音乐,还是引起了家里的担心,于是他就努力拿奖学金回家,让父母无话可说。
17岁那年的校园歌唱比赛,林志炫获得亚军,冠军是后来与他结成组合“优客李林”的李骥。赛后,李骥邀请林志炫加入自己的乐队。一个吉他弹得好、有创作才华,一个声线优美独特,两人开始以组合形式参加各种演出及比赛,时间是1983年。
然而,直到1991年,他们才终于签约点将唱片公司,“优客李林”面世。第一张专辑《认错》在台湾获得空前成功。随后,专辑《黄丝带》《少年游》等均创下佳绩,红极一时。
从1983年到1991年,这期间看上去可以一笔带过的八年,他们经历了毕业、李骥服兵役、三次参加木船民歌大赛(木船民谣歌唱大赛发掘众多明日之星,不少参赛者后来成为台湾乐坛的传奇或娱乐圈中翘楚,例如张雨生、陶晶莹、王力宏等等)而未获得任何名次,以及林志炫父母的坚决反对。
对此,林志炫只是说,“我希望给理想多一点时间。”
第一张专辑上市,CD封面是空旷的原野,李骥背着吉他迎风而立,身后还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几乎看不到面部轮廓。“我爸有买唱片的习惯,所以我对封面只有一个要求:不要让他认出我。”为此,视力很好的林志炫特意为自己设计了“眼镜造型”,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其实我那眼镜只是一副镜架。”
两颗新红乍紫的明星,如果就这样继续唱下去,日后的成就定能聚焦万人瞩目的荣光。但是,《认错》的成功惊动了林志炫的父母,在一边唱歌一边兼顾印刷厂工作、过了五年蜡烛两头烧的日子后,因为母亲身体的原因,林志炫心痛离开乐坛,回印刷厂工作,“优客李林”被迫在巅峰期解散。
“死也要死在理想手上”
然而现实更残酷,就在林志炫决定暂时放下歌唱事业、照顾家庭时,印刷厂发生火灾,父亲三十年的基业毁于一旦。
“那是我人生唯一一个心里有恨的阶段,无语问苍天啊!老天跟我开一个好大的玩笑,那一刻的确是从一根蜡烛两头烧,变成两头空。我永远记得在通知父亲到现场的时候,他的那种眼神,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印刷厂既然是在我手上没有的,我一定要还给他。”
也正是通过印刷厂重建的过程,林志炫渐渐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去做他一直以来想做的事。
1998年,单飞后的林志炫发行首张国语专辑《蒙娜丽莎的眼泪》,而那首同名主打歌曲,此后也被无数人翻唱过。同年,他在复旦大学的首场校园演唱会获得了极大成功。据传,疯狂的粉丝挤破了礼堂的古董门。
1999年,林志炫凭借专辑《单身情歌》再次赢得掌声,同名主打歌曲在大陆迅速走红。
2000年参加央视春晚,林志炫与黄格选、满文军、满江共同演唱《打个电话》。同年,离开索尼唱片,成立自己的音乐公司,开始独立制作人的事业生涯。
这么做无非也是因为“理想”俩字,“当年我翻唱张学友的《离人》,是因为想纪念离世的母亲,但唱片公司并不赞同,这反而让我意识到,在体制内是死路一条,从而产生了‘就是死也要死在理想手上’的念头。”
比起早早从音乐界转战商海的同组合另一位成员李骥,林志炫似乎是幸运的。你看,连他自己都说,“我从出道到现在没有唱过一首会后悔的歌,也从没有任何人逼我唱我不想唱的歌,说老实话,这在唱片圈里还真难。我一直碰到还不错的老板,当然最好的老板就是林志炫了,我自己,我帮自己完成了很多理想,所以很难去定义我还能或还想要什么。反正觉得我想要的好像都做得到,差别只是什么时候拿到而已。”
与其说幸运,不如归因于他贯穿一生的理想主义,可能这对林志炫来说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毕竟他从小家境优渥,物质条件良好,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也不曾在现实面前折戟。但这些说到底不过是外界因素,顽固的初心最重要。
“我是个自私的歌手”
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林志炫以一首《没离开过》惊艳亮相,嗓音清亮,气质纯净,谦谦君子,大抵如是。
“我觉得歌手一辈子求两件事,一个是好歌,一个是知音。我是带着好歌,来这里找知音的。这辈子有这两件事,夫复何求。”林志炫是抱着寻找知音的心态去参加《我是歌手》的。
当真唱沦为表演的附属,林志炫仍然不管在什么场地都选择真唱,甚至把演唱会现场变成录音棚,要求观众们不要鼓掌,不要发出声音,在现场安静地听声音、录歌曲,要求“One Take”,也就是录歌一次性完成。
利用湖南卫视的平台,林志炫录了九首歌,使自己的音乐理念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欣赏。
选歌的时候,他曾说过,“我不会去思考听众想要听什么,而是很执着地去想我想唱什么,所以我是个自私的歌手。”
不愿为了点击率、曝光度而迎合市场,不愿违背自己的初心,这其实才是真的不自私,才是一个歌手对听众应有的负责态度。在这个无法靠实力大红大紫的光怪陆离的娱乐圈里,林志炫像个异类,一首重新填词的国语版《浮夸》恰好表达了他的愤懑。
难道非要浮夸吗 无谓是非与真假拼排场 包装 比身价 谁说真心话
谁说真心话 只要画面够惊讶 只要内容够爆炸
一张嘴开出了天花 嬉笑怒骂
只能在夜里镜子前 偷偷讲实话
有多少歌手在唱了半生之后,还能对音乐保持一份敬畏的初心,还能全身心地投入一首歌?林志炫好像把所有情绪放进了歌里,他的挫折、坚持、骄傲,还有终于收获的鲜花和荣誉,都在他清亮高亢的嗓音里起承转合。
理想主义也许正是他身上最可贵之处,即便现实无数次告诉他,在这个被视觉主宰的时代,声音的纯粹很可能不受欢迎,他好像也从来没有过自我怀疑。有时候抬头看看周遭,然后转身,仔细料理好嗓子,继续唱自己的歌,不管有没有人听,有多少人听。
作者:IRIS,中国第一写手集结号“尚流她生活”签约作者。偏执狂,拖延症,喜欢小清新也迷恋重口味的深度毒舌分子。
声明:本文文字为尚流她生活原创,如有转载,请联系原公号。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x6bOckDnnszCTM56MtIh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