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京城,阳光普照,天空出现了难得的蔚蓝。我昨天从郊外开会结束后进城,心里惦记着今晚伦敦交响乐团在京的第二场演出,决心不错过这一机会,前往欣赏。
我们对全世界四大交响乐团之一的伦敦交响乐团十分熟悉。当年从唱片开始,就聆听大卫.科林斯爵土,普列文指挥的老柴,贝多芬等大师的作品。英伦近百年来出了好几位指挥大师,他们的指挥与德国,俄罗斯指挥风格各异,各有千秋。
这次到京演出的指挥是丹尼尔.哈丁。他是地道的牛津出身,很有绅士风度。哈丁与正在德国柏林爱乐乐团执棒的英国拍挥家,西蒙.拉特同属于新一代指挥,他们年富力强,处于指挥生涯的最佳状态。
我拥有他录制的好几张CD和DVD,能亲眼一睹指挥风范,当然求之不得。我乘地铁赶到国家大剧院,如法炮制,在过道找票贩子。我运气好,今天以低于原价一半多的价得到了座在第一排的票。
今晚演出的是西贝柳斯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和拉赫玛托夫的第二交响曲。也许指挥在选择曲目时,有意选择了这两位来自寒冷国度的作曲家淳朴自然,从容诚挚,充满自信的作品,使人对春天的到来有美好的徸景与期待。
西贝柳斯作为芬兰这一小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音乐巳飞出芬兰湾,他的"芬兰颂",小提琴协奏曲早巳传遍世界。这部由作曲家本人指挥,在斯德哥尔摩首演的C大调第七交响乐,是他交响乐的顶峰之作。
乐曲采用了单乐章奏鸣曲形式,被称为是幻想交响曲。全曲一气呵成,从情调悲凉的第一乐章过度到欢快的民间舞曲调第二乐章,全曲22分钟的演奏灵动活泼,芬兰民族的音乐扑面而来,十分精彩。拉赫马托夫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柴可夫斯基音乐浪漫抒情的传统,他的音乐旋律时而柔情拟水,时而汹涌澎湃,俄罗斯的辽阔与从容,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淋湿尽致的表达。
西方音乐在上世纪初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二三十年间,如同文学,艺术,曾有着一段辉煌的时期,对音乐同样有着研究的奥地利文学家茨威格,将这段时期称为是"昨日美好的世界"。
时代巳逝,余音不绝,也许我们还能从这些已成为人类共同文化艺术的遗产中,寻找到音乐的美妙,世间的和谐与人的尊严。
哈丁的指挥看上去显得有些內剑,他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他与俄罗斯指挥大师捷杰耶夫在指挥时丰富的面部表情不一样,但听众在他高扬的指挥棒和抬起的手势中能感受到他指挥的激情。伦敦交响乐团美妙的音色在他指挥捧的调遣下,行云流水,如银泄地般的流出,令人陶醉,令人作迷。
这个由来自全世界95名音乐家在哈丁精妙的指挥下,用他们的热情与才华演释了作曲家的经典之作。博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观众鼓掌时,哈丁不失英国式幽默地掏出手机拍照引来阵阵笑声。
我在正式演出前和中场休息,以及谢幕时,拍了几张照片,又从节目单选出几张以供同好共享。我未能欣赏到昨晚在马勒第四交响曲中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蒂安娜.卡格的歌喉和由尼古拉.齐奈德演奏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但能从节目单上一睹他们的风采,也就知足。
这几个月来,我在西南一隅的贵阳,有幸欣赏到了贵阳交响乐团几场出色的演出。这次回京又享受了伦敦交响乐团天籁之音。在南北山川平原不一样的天空都听到了美妙的蔚蓝色的音乐,让我看到了那蔚蓝的天就在我们的身边;昨夜的雪在今晚的琴弦里静静的融化,让我看到了那撩人心弦的春也正在婀娜多姿地向着我们走来。
这使我回想起年青时在笔记本上抄录的乐圣贝多芬名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音乐使人走向欢乐!
王六一:
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秘书长、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中国荔波国际儿童动漫节组委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客座教授、三辰出版社总编辑,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国际版权业务及动画产业与会展的策划和经营。
(来源:“经受今生”平台/编辑:路筱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