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各大歌唱类节目的标配,谁知道他曾默默无闻的人生

音乐
全民歌星
2017年02月27日 21:48

1

1981年,他7岁。

跟现在大多数家长逼着孩子“培养兴趣爱好”一样,他也被摁在一架让他害怕得像棺材一样的木器前,学习音乐。

那时候,大多数小孩还在野蛮生长。

当然,他是不愿意的, 也使出各种吃奶的力气顽强抵抗,但抵抗无效,哭闹撒泼也都没用,他爹对他使用了东北老爷们儿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打。

经常打,倒是打下了一点基础。

这就是他的童年,以及整个未成年的光阴。

2

从打游击一样的青春期过来后,大学终于可以怒放生命了。

大学的时候,他纠集了几个爱玩和爱玩音乐的朋友组了个乐队,叫“倾向乐队”,各种参加演出。

一边像风一样自由,一边像疯子一样游。

没挣到什么钱,也没出名,不过很快乐。

这种短暂而单纯的快乐,属于年轻,也因为音乐。

大学几年还是很快的,单纯的快乐很快就没了。

2000年的时候,他从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的音乐系毕业了。

有人帮他找了个工作,去小学,当音乐老师。

他拒绝了。

他拒绝了稳定和平凡,顺从了自由和不甘。

父母说,既然你不想去教小学生,那么以后去教大学生吧。

于是把他送到了俄罗斯去进修音乐,但半年不到,他又溜回来了。

他说,太苦、太累、太不喜欢。

他压根儿就没想过做一名正正规规的音乐老师。

3

后来他就去了酒吧演出,收入还不错,除了吃喝,还可玩乐。

有天晚上,他妈去看他的演出。

在一大帮青春茂盛又放浪形骸的年轻人中,他妈一把年纪显得格外扎眼。

身边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疑惑”二字。

“阿姨,您这一大把年纪了,还来这种地方?”

他妈白了人家一眼:

“我来看我儿子的,台上那就是我儿子”

说这话的时候,他妈脸上还带着自豪和骄傲,或者盲目的自豪与骄傲。

那人脸上凝结了疑惑、不解、鄙夷太多复杂情绪:

“呃,为啥让自家儿子来这种地方演出啊”

后来他妈跟他说了这事儿。

这刺激到他了。

“不能再这样了,我需要搞出点动静来”

于是,他开始了北漂。

4

揣着2000块钱,和乐队的其它四个朋友一起来到北京。

五个人租了间房,1500一个月。

然后他们在一家酒吧找到了工作,但距离实在是远得离谱,每天都要抬着两台70来斤的琴上班。

各种等车、换乘,一个单程就要差不多两个小时,晚上一两点才回到家。

北漂的苦,大概只有北漂才知道。

幻想过成名,也濒临过放弃。但在辛酸和辛苦中,还是坚持了下来。

如果不是过分热爱,也难得坚持下来。

那个“黄连树下弹琴”的歇后语,大概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后来,他成了国内一线明星演唱会的常客。

孙楠、那英、韩红、李建、李宇春、杨坤、水木年华。。。

这些你熟悉的人的身后,都有他的身影。

再后来,他成了“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这样统治性歌唱类节目的标配。

他叫刘卓。

5

在北京,或者在这个世界很多你不知道的角落,还有无数个“刘卓”,为了一个梦想,在苦苦挣扎着。

当然,刘卓成了很少的那一部分,他可以自谦说是幸运,毕竟像他一样蹉跎过的人,还有一大把。

这不是什么离奇古怪的故事,甚至跟太多成功成名的故事相比起来,显得千篇一律。

可是,成功的故事,往往就是这样。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但总有人可以。

如果有人可以,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