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交响乐。
1. 西蒙拉特指挥德国柏林爱乐乐团在“2004逍遥音乐节”上演奏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西蒙拉特是柏林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之前对于他一无所知,但是在看完听完这部交响曲后,心里对他充满了敬意——他在指挥中的那种投入与享受让人看着看着马上也跟着他进入了第九交响曲的那种氛围里去了!在整个指挥过程中,西蒙拉特往往是一边挥舞着手里的指挥棒,时而轻盈,时而大起大落;嘴唇时而紧闭,时而张开,仿佛念念有词,有好像在咀嚼着什么东西;眼睛在各个乐种各个声部之间来回飘扬,时而又紧闭着,沉浸在音乐中,不时又仿若如梦初醒似的睁开来又继续扫视着眼睛的演奏者们!这部交响乐不止是不同的乐器的舞蹈,还是西蒙拉特的手的舞蹈、嘴唇的舞蹈以及眼睛的舞蹈!在第一乐章结束时,西蒙拉特绅士地掏出手绢,拂去脸庞上渗出的汗珠。
第四乐章是大合唱,唱的是德国诗人席勒作词贝多芬谱曲的《欢乐颂》。整个场面或者说整首交响曲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最高的高潮!即使不知道合唱的内容,我们也能从那样一种振奋人心的旋律中感领到生命的力量,人类伟大的理想,以及交响乐的魅力!这里面当然也包含了伟大的贝多芬、席勒、现场的指挥和演奏家们!
2.Andris Nelsons指挥的2012柏林夏季森林音乐会“柴可夫斯基之夜”
“柴科夫斯基之夜”这一场音乐会恰逢阴雨天气,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听众们来聆听美妙的音乐。唯一的区别是,在2011年那场森林音乐会上,由于天气晴朗,听众们可以随意躺着或坐在自己带来的小毯子或椅子上;这次却要打着伞,而且因为天上还在飘着雨不能随意坐卧 。小雨淅沥,雨声不大,丝毫没有影响到交响乐的曼舞和扩散。我惊奇地发现,仿佛这一次雨中音乐会要比前一年更加富有诗意。
3.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对于这一部交响曲,中国人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我们所听过的往往只是此部曲的第一乐章,其实后面还有三个乐章。卡拉扬指挥的这部命运时长为三十二分钟,较之西蒙拉特指挥的第九交响曲的七十四分钟要短得多。卡拉扬这个人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和看到,和西蒙拉特相比,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实际上也没有多老),可惜拍摄视角一直是采取远视和局部视角拍摄,没有给卡拉扬来几个特写,所以没有给我留下像西蒙拉特那样深刻的印象,整个观赏效果也远不如西蒙拉特那场第九交响曲好!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是音乐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在听的过程当中,还有几个地方感受很深:
咳嗽。在整个演奏过程当中,下面成千上万的观众只是静静地聆听,静静地享受着音乐,面带笑容;丝毫没有任何一点杂乱的不应该有的声音。等到每一个乐章完了之后都会停顿几分钟的时间,这时候大厅里才想起了观众们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原来人们是一直在忍着。
鼓掌。掌声往往会出现在开始和结尾以及每一个乐章结束时,那种掌声是持久而热烈的,丝毫不同于某些国家的形式化的短暂而虚假的鼓掌。前者那种鼓掌是发自内心的,是感谢——感谢演奏者的辛苦演奏、感谢作者创作出如此伟大的音乐、感谢这个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欢乐和享受;!
然而,我们很少有那样伟大的音乐家和那样伟大的音乐作品,及时我们不缺乏伟大的音乐家和美好的作品,我们自己对音乐就没有像他们那样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