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就像巧克力,你不知道吃了是会“飞”还是会“肥”?

音乐
解读网
2017年03月01日 12:24

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起跑线”到底在哪?这却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

你若是把“起跑线”设在了“更衣室”,那恐怕孩子就连换“运动服”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样跑下来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而当我们讨论早教是否有必要的时候,就涉及到“起跑线”定在哪的问题,而负责画出这条起跑线的其实是家长。

从这个角度说,早教当然有必要,甚至从孩子在娘胎里开始就有必要,只是要明确一点:早教的对象不仅仅是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无论是销售对象,还是教育对象都是如此。


早教重心 更在于“教家长”

真正花了时间和心力去陪伴孩子的家长都会渐渐发现,跟孩子玩绝对算是一项技能,跟孩子长时间地一起玩更是高技术含量的活儿,例如解读君能在一个小时之内码完以下这篇文字,但绝对不敢保证能保证跟孩子一起高质量玩耍一小时。

有人说,早教不仅没必要,还会给孩子过多压力。其实,这根本是个伪问题,早教又不是补习班,也不用考试,对孩子来说无非就是这爬爬,那跳跳,听听音乐跳跳舞,哪里来的压力呢?恐怕,更多的是对家长的压力(包括财力、精力和时间),动辄上百元一个小时的课程,自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负担的,而更困难的还在于,家长能在孩子上课的时候不玩手机,而是在课堂上仔细观察,怎样跟孩子玩,并且在回家以后还能将“偷师”的内容学以致用,那家长的早教效果就算是达到了。

实际上,早教从来就不是为了让家长更省心,恰恰相反,当孩子学的东西多了,接触面广了,你要陪着一起学的时间和东西不就更多了吗?举个例子,孩子爱上了音乐,你以后不得钢琴唱歌舞蹈样样上给TA续着学吗?爱上了体育,你不得陪TA打球跑步气喘吁吁吗?爱上了地理,你难道不带着TA穿州过省、周游列国吗?要想省心,摆一台电视或者IPAD在孩子面前就行,何必在此讨论早教云云呢?


科学评估早教效果 目前尚不可能

除了不要期望更省心省力以外,也不要期望小朋友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什么6个月就学会爬、8个月学会走、一岁自己吃饭之类的,这都是对早教的不合理期待,就算实现了又如何呢?你是担心小朋友以后不会跑不会跳,还是不会吃饭?这些事情早两个月实现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也不要期待小朋友会在早教中心变成天才,天才还是蠢材,这几乎完全是父母决定的,所以当你见到什么开发右脑之类的课程就想把孩子变成数学家,看到什么艺术陶冶的课程就想把孩子变成莫扎特李云迪,那还是算了吧。

实际上,要验证孩子的早教效果是不太可能的。首先是影响因子太多,其次是研究样本太少,早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尚短,最早那几批接受早教的孩子最终发展成什么样现在还不好说呢。早教,就像周星驰和朱茵在《大话西游》里的演绎:想到了开头却没想到结尾!


解读君评论:

早教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但是你还是应该去尝试,因为至少吃的过程是甜的,有时还能快速填饱肚子。至于孩子吃了是会“飞”还是会“肥”?其实主要是看家长的“能耐”了。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