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爱在歌声中接力

音乐
中国妇女
2017年05月02日 22:48

穿着军装或礼服,大气、温婉地站在春晚、奥运会等重要舞台上放歌,是很多人对谭晶的印象。作为歌者,她的担当并不局限于此。她热衷公益、热爱生活,成为母亲后,她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今年的“两会”上,谭晶提出建议让儿童安全“五防”课程进入校园,作为两届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她表示将继续为儿童、教育、艺术、公益而努力。

歌者演绎,音乐无界限

谭晶的歌声,在民族、通俗、美声的唱法中游曳,时而低吟、时而高亢,她是融汇这三种唱法的第一人,不过,音乐对她来说,远不止于此。她从不掩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她想表达和传递的,除了歌者的态度,还有爱和责任,她要用歌声的力量,激发听者的共鸣与担当。

谭晶努力尝试不同音乐风格,当大家还习惯在重要晚会上听她歌唱的时候,她却悄然参与了一档综艺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以“戴面具”的形式,演绎不同曲风。在综艺节目的娱乐性之外,她对音乐有探索也有执着。面具之下,没有人猜到她是谁,更无法预测下一场,她将带来怎样的作品。

在《蒙面唱将猜猜猜》的舞台上,谭晶似乎卸下了包袱,她唱摇滚、民谣、电音、越剧、歌剧、花腔,样样信手拈来,以至于猜评团成员认定:“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歌手,而是一位殿堂级的艺术家,她可能来自外星!”

多曲风的演绎引发悬念,微博热搜这位蒙面唱将到底是谁。直到节目临近尾声,随着谭晶演唱集原生态、摇滚和国际元素为一身的《苍狼大地》终了,观众才恍然大悟,也重新认识了谭晶,原来已经是歌唱家的她,还能带来这样的惊喜。

有了这一次的尝试,谭晶似乎爱上了纯粹的音乐表达。她再次以一名普通歌者的身份,参与了《歌手》的录制。尽管因为档期和版权问题,她中途退出了比赛,但她在节目中演绎的《九儿》、《定风波》、《欲水》等作品,却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享受。

谭晶说,音乐可以通往任何地方,跨越不同地域、种族、年龄、性别,也可以跨过时间长河,不期然打动你我。音乐是一场“发现”之旅,既是探索、学习交流的过程,又是跨界融合的过程。

“歌者传达自己思索和态度的唯一途径,只有歌声。无论站在什么样的舞台,不管舞台大小,敢于尝试永远是驱动一位歌者前进的动力。”谭晶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在音乐里徜徉,温柔相待、成就梦想。

脱下戎装,唱响边疆情

2016年,谭晶正式结束军旅生涯,除了继续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她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去云南大学做一名音乐教师。自主择业之后,这样的选择,是她对音乐的另一种表达。

谭晶其实与云南颇有渊源。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也给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灵感和可能。不过,因为地处偏远,很多珍贵的少数民族音乐面临失传,这也正是谭晶的担心所在,她希望能将这些可能失传的音乐保留下来。

另外,多次到云南采风的经历,以及演唱过《七彩云南》、《永远的香格里拉》等歌曲,让谭晶对云南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她想去云南做志愿者,她知道当地的孩子喜欢唱歌,所以,当云南大学国际艺术学院向她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答应了。

2016年12月,谭晶作为“母婴平安基金爱心大使”,跟随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母婴平安基金考察团,前往云南红河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的资助项目进行为期两日的回访,并就当地妇幼医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在弥勒市妇幼保健院,谭晶和考察团同伴们了解了院方对捐赠医疗保健设备的使用情况。看到新生儿黄疸治疗箱中的小生命获得了悉心照料,她感到开心和欣慰。

看望之余,一行人还对基层医护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到他们希望在医护培训、医疗设备更新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谭晶和基金会的同仁表示,会把大家的意见整理汇总,争取给予进一步的捐赠和支持。

对谭晶来说,她与云南的“情谊”才刚刚开始。今年她是以云南代表团代表的身份,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建议。从十年前的志愿服务立法,到儿童“五防”进课堂,她的每一个建议都饱含温度。去年两会后,由她倡导设计的国内首个爱心无霾母婴室,已经正式入驻北京大观园潇湘馆。

如今,脱下戎装的谭晶,仍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她说,18年军旅生涯,让她变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她将带着对部队的感恩之心和优良传统,深入云南等边远山区,努力发现和传播中国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更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艺术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光交汇,是爱的接力

谭晶喜欢与孩子有关的话题。多年来她参与的公益活动,多半与孩子相关。她常常会想起一位特殊的朋友熊宁。她曾演唱过一首叫《爱的怀念》的公益歌曲,写的就是熊宁的故事。

熊宁当志愿者赴青海玉树救助雪灾中的群众时,不幸遭遇车祸,她的生命在29岁戛然而止。她做了很多善事,在福利院当义工,去探望和帮助藏族地区留守儿童。

演唱《爱的怀念》时,谭晶哭过三次。在录音棚里,她觉得自己就站在美丽的雪域高原,而她仿佛真的看见熊宁在雪山下对她微笑,那个画面给了她深深的震撼。在认识熊宁之前,她以为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做公益,但了解熊宁的经历之后,她觉得做得远远不够,所以她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公益上。

成为母亲之后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谭晶陪伴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留守儿童,在北京过“六一”。这些孩子当中,两名来自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少女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们一个叫尼格,一个叫沙英。

尼格的爸爸因为吸毒被抓,随后心灰意冷的妈妈也改嫁离开了,只剩尼格独自一人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子里,靠着叔叔接济的粮食和野菜度日。

沙英的爸爸早年因病去世,妈妈一个人带着弟弟长年在外打工,13岁的沙英带着两个妹妹生活,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妹妹,每年彝族新年她们才能和妈妈团聚一次。

两个孩子给谭晶讲述她们的经历时很平静,没有丝毫的抱怨和委屈,看她表情凝重,她们反而安慰她说,“谭阿姨,我们没事,你别担心了。”

谭晶几度哽咽。作为一名母亲,她听到那样的故事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在受苦,心里特别难受。她感慨这些孩子不得不早早扛起家庭重任,他们稚嫩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早熟的心。不过,最触动她的地方,是这些孩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沉重和悲戚,他们活泼而且坚强,乐观又积极向上,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世和处境颓废下去。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谭晶对留守儿童群体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她深深地感受到,留守儿童需要的,不止是粗线条的捐助,对他们的付出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资层面,他们是弱者,同时也是强者,他们需要平等的看待和欣赏。

这些孩子有自己的偶像,比如王俊凯、杨幂、李易峰等,他们给谭晶唱TFBOYS《青春练习手册》,还唱得有模有样。谭晶鼓励他们,“好好上学,上中学,上大学,如果需要,阿姨一定会帮你们的,还会带你们去见你们的偶像。不要担心,正如歌中所唱,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谭晶觉得,关爱留守儿童就是一场爱的接力。正如歌曲《爱的接力》中唱到:“无论你身在哪里,我能感受你,爱总是不太经意,却不留缝隙……”作为一名歌者,她想在匆匆时光中,与更多的人一起,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那就是爱的接力。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