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综艺节目类型千变万化,可“选秀”似乎是综艺市场永不能舍弃的题材。政策“管控”“后,盛极必衰,今夏一大波选秀节目全面袭来。沉寂归来的《快乐男声》彻底颠覆历届快男超女的模式,以一种全新之姿重新定义选秀。
昨晚,快男全国赛在芒果TV和优酷视频双平台播出,快节奏的剪辑,紧张刺激的氛围,残酷的赛制,真实的矛盾冲突和人性碰撞,获得大部分网友的青睐赞赏,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不仅是比赛,更是一场青春真人秀。
尽管快男首秀大获成功,但选秀常伴争议,音乐召唤师“随我”的选人标准引发热议。那么立志于颠覆传统、玩法升级的《快乐男声》到底如何诠释“随我”态度及音乐类真人秀这个概念的呢?
主观喜好选人,音乐召唤师引争议
“唱得好的,我们组也没进,弹得好的,我们组也没进”,“召唤师的标准看不透”。2017快乐男声全国晋级赛开播,选手网友都对音乐召唤师“随我选人”存在争议。
而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凭主观喜好投票。“很有意思,但是通关卡不给你”,“吉他好听,声音好听,但是没有通关卡”,“我发挥的很好,我觉得快男300强的说唱,没人能比得过我,陈粒老师她不懂说唱”,陈粒说:“评价有压力,不会用评价的态度去看待选手和音乐,如果我淘汰一个人大多数会把责任推在我不喜欢这件事情上,不喜欢是非常主观的东西。”甚至好多原创选手也被陈粒刷掉了,陈粒表示,欣赏做原创,但做原创不一定脱颖而出,因为原创是一个比较有局限的东西。这种完全主观的选人方式,也引发部分选手的不满。
陈粒的选人标准到底是什么?有着“小王菲”称号的尹毓恪惊艳开唱《I wish you love》,拿到了陈粒第一张通关卡,陈粒直呼“好美”,“一秒钟都走不开”,甚至还给出“天人合一感觉”的高度评价!从日新,甚至凭借原创《不正常》通关成功,陈粒表示,人和歌都很怪,非常融合,由此看来,原创并非原罪,“歌与人合二为一”就是评价标准。
其实,人歌合一的标准更加高,这不仅需要会唱,还需要选手真正爱音乐,具备音乐素养。在如今的音乐圈,真正的歌手越来越少,似乎唱歌已经成为明星的吸粉手段,快男作为一档音乐选秀的王牌节目,其有必要为音乐行业输送真正有音乐才能的偶像。这样看来陈粒“任性”的选人标准似乎无口厚非,也是“随我”态度的展现。
真诚、纯粹是万能钥匙?赵英博选手,在参加快男之前没唱过歌,实力普通,但羞涩老实,眼神纯粹,最终获得了罗志祥通关卡,李健老师说,我们组看起来真诚,有气质的,我也会给。有选手质疑“不会唱歌给了PASS卡”,这样对于一档音乐选秀是否有失公正。
罗振宇曾说,没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如今的粉丝核心群体为90后,据艾瑞公布的《2016年中国粉丝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粉丝以90后为主,其中95后占四成。真实、直接、反权威是这一群体的特征,太油本身就不符合她们的口味。目前大火的鹿晗、张艺兴、黄子韬都以”耿直“的性格圈粉无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选人标准,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况且今年快男打出”随我“的口号,就是要以音乐为载体展现个性,总导演陈刚曾说,不论你是唱小清新抑或其他,关键是找准定位,适合自己。从某种程度而言,真诚与纯粹也是一种特色,毕竟过去,以专业评审为主导的选秀时代,太多有实力却没特色的选手放到市场后,没能经受市场考验而逐渐淡出大家视线,至今活跃的选秀出身的人,无不是在选秀期间有个人标签和超高人气的,比如李宇春、华晨宇。
此外,有网友质疑,从目前比赛来看,音乐召唤师似乎一样可以决定选手生死,甚至可以一人决定选手去留,作为“去评委化”的创新品难道是换汤不换药?其实,从整体赛制来看并非如此。
三位导师在选择选手的同时也将面临着被选手“反选”,未组队成功的召唤师将直接离开。组队成功后进入团战,当队员全部淘汰,召唤师也会离开。此外,还有踢馆赛,被淘汰的选手可凭人气回归。本质上还是市场说了算。
当然,不可忽视质疑,如何平衡好导师喜好与客观标准的关系,落实好三方制约平衡机制,确保比赛的相对公平,选出真正有态度、有实力,又有市场的偶像,还需节目组好好琢磨一番。
“音乐召唤师”取代“传统评审”,真人秀模式放大争议
选秀比赛争议一直存在,只是今年快男似乎比往年更大,这些可能与《快乐男声》颠覆传统,玩法升级,以”音乐召唤师”取代传统评审,并且节目模式主打真人秀有关。
就评委人设而言,传统评审作为选秀节目的标配已经走过将近10年,观众已经习惯专业人士点评加争辩商议的形式,而如今眼熟的专业评审替换成当红的歌手,商议的模式被个人决断所取代,难免有些不适应,而产生质疑。
可是,当评委已经变成一种“职业”,并长期由年龄偏大的专业人士所担任,在市场瞬息万变,95后逐渐掌握话语权的当下,是否还能紧跟潮流,长期评审经验所形成定势思维和固有单一的选拔标准,在这个没有规则可言的娱乐圈又是否还适应,都值得商榷。
而音乐召唤师,目前仍活跃在乐坛,了解乐坛需求。此外,没有过多评委经验,凭感受而定,反而更可能选出有个人标签选手。音乐风格不同,评选标准各异的他们,反而给了选手多样性的存活空间,可以让更多人展现个性差异。
陈粒歌曲风格多样,有小清新,又也很“江湖气”、“另类”的,追求自由的音乐状态,标榜自己 “不签经纪约,不签唱片约”。从来不按套路出牌,只随心而动的陈粒,选人标准自然偏向感性,更注重人歌合一的状态。
罗志祥参加模仿选秀出道,曾以偶像身份组成“四大天王”、“罗密欧”,享受众多粉丝拥簇,最后因搭档入伍当兵解散,单飞还惹上合约官司纠纷,从此之后星途开始陷入漫长的低潮期。最终凭借不服输的性格,苦练舞蹈和唱歌,以实力作为第一位登上台北小巨蛋的男艺人。正是有过起起落落,罗志祥更加明白实力的重要性,只有踏实有实力的选手才有机会获得青睐。
李健被誉为“音乐诗人”,无论是《向往》《风吹麦浪》还是《贝加尔湖畔》,不难发现他的歌唱方式,悠扬平实,注重嗓音的表现力,对音乐有着朴素的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说:“爱音乐是一种生活状态,它是我们忍耐孤寂的理由和力量,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歌手是因为热爱音乐,而不是通过音乐快速致富。”因此,他更加注重选手嗓音的感染力以及真诚纯粹的气质。
对于那些习惯了统一标准的观众来说,个性多样又难把握的选人标准自然会有些许不适应,音乐召唤师也急需树立自己更加鲜明的选人标准。
除了评委设置创新导致争议外,面对面 ,脸贴脸的真人秀节目模式更是放大了争议。节目组透露,除了在舞台来进行核心的音乐的较量之外,希望更多地能够从真人秀里面,呈现出未来快乐男声偶像气质和音乐气质的选择。
真人秀的构想,让观众真实领略到选手台前幕后的种种喜怒哀乐,能够让整个节目更有故事性、戏剧性。过去传统评审商议过程会予以保密,而如今音乐召唤师的淘汰的理由及内心想法被搬上台面,选手的内心活动也被展露无疑,这种摩擦与碰撞,以及真实感,会放大争议。
就像总导演陈刚所说,我们是在听一首有真人秀剧情的歌曲。我们在看的是一场有真人秀剧情的青春斗争。
新颖选秀模式,点亮95后年轻人群像
全国赛的战场,不仅仅展现音乐和偶像,更向社会展现了95后年轻群像。
对比于过去快男的羞涩和含蓄,这一届的选手显然更直接真实、敢说,有个性。被问及目标,有人直接表明冠军,被问及参加比赛的原因, “因为离明星近、涨粉、想红”等回答替代了爱音乐这个标准答案。此外,他们更注重平等互动,比如,脑力担当黄榕生主动提出与小猪联盟,智慧分析局势利弊等
当然,个性与自大狂妄有时就是一线之隔,两组唱rap的选手都认为自己是300强中最好的,并放言“在现场如果找到一个唱b-box比我厉害的,我立马不做b-box,”给我一个主题,我相信现场没有一个free style比我厉害” “我发挥的很好,我觉得快男300强的说唱,没人能比得过我,陈粒老师她不懂说唱”,甚至淘汰后不甘心”摔帽子。
个性是年轻群体的标签,但他们也同时是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当罗志祥问李泽熙为什么坐车来这里,其回答是就是想火,不仅想火而且要红,但与之傲慢口气不相符的是其薄弱的实力。罗志祥面试考核后坦言:“现在的年轻人单纯又不单纯,他们想的东西很直接,但是又不踏实。”
而这些个性特征的出现,与整体大环境浮躁有关。社会媒介铺天盖地的报道一夜成名,网红主播月入百万的故事,各种毒鸡汤夸大成功和致富的结果,而忽略努力的过程。这一代的青春无疑在无形之中浸染了市场经济的急功近利性。
“随我”的态度是要展现真实的自我和个性,但这种个性若没有实力支撑又能走多久?陈粒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有个性,但其实个性吞没个性,个性就是共性。”而这个共性就是真诚踏实和实力。上一届冠军华晨宇,个性特别之下,是极强的演唱实力,对音乐精益求精的踏实态度,而这些才是让其在娱乐圈立足的根本。
置身于“后选秀时代”,真实揭露青春梦想的美好和残酷、全民轰动的音乐话题、粉丝至上的互联网花式玩法等元素都是当下年轻人群最喜欢的内容,快男的自我革新无疑顺应潮流。毕竟就像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曾说,“市场永远是以一个轮回的方式在运转,做到审时度势、突破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作为拥有众多年轻粉丝的王牌选秀来说,除了选出偶像,更担负用音乐让世界认识新一代,并引领年轻人塑造正确价值观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