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捞》:从80万首“遗珠”中披沙沥金

音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年06月15日 03:47

《金曲捞》节目现场。江苏卫视 供图

□本报记者 杨雯

作为常青的综艺类型,音乐节目靠着和大众天然的共鸣,始终是各大卫视的宠儿。然而,当创作匮乏、思路局限成为一大瓶颈,要如何开辟音乐节目的新路径?

6月9日晚10:00,江苏卫视《金曲捞》播出第9期。作为一档以“回溯”为创新点的节目,《金曲捞》自开播以来便触动了观众最柔软的内心。“好音乐永远不过时,好歌永远被需要,不管是当下还是以后,做好歌的音乐节目都是被需要和被认同的。”正如江苏卫视项目部副主任、《金曲捞》总制片人王希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所说,《金曲捞》所做的,正是从80万首“遗珠”中披沙沥金,让岁月情怀再度复活。

“小火慢炖”模式

业内说,《中国好声音》将素人竞技做到了极致,《我是歌手》又把明星竞技做到了极致,既然音乐类节目已经有了素人和明星的极致范本,这种类型想要创造出新的收视空间,必须寻求其他的可能性。

对此,王希表示,音乐节目在经历了艺人PK、星素对唱、悬疑竞猜等核心元素之后,更应该让着力点“回归到歌曲本身”,“我认为音乐节目的核心元素应该是‘好好唱歌,唱好听的歌’。这一次我们就是以这一核心元素作为灵魂统摄12期节目并做出相应的资源配置。”

“好听的歌”说起来容易,选择起来难。王希介绍,数据显示,有多达80万首的海量歌曲被埋没在岁月里,选歌的难度可想而知,其实就连《金曲捞》的制作周期也受到了选歌的影响。“我们选择歌曲有3条硬性标准,首先是歌好听,这是成为‘遗珠’的先决条件;第二是似曾相识,能唤醒听众心中的某种情感;第三是可以很快传唱,朗朗上口。”他透露,节目组通过多个维度来挑选歌曲,“导演组、音乐总监、500个大众听审,还有节目以外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听众,都参与了歌曲挑选。”

虽然歌是老歌,但是《金曲捞》致力于寻找年轻人最能接受的艺术呈现方式。金志文版的《沉迷》,一改梁咏琪原版的忧伤哀婉,其加入的摇滚元素重塑了歌曲的情感走向,音符开始跳动起来;薛之谦则在《王子公主》里加入了维吾尔族与弗拉明戈元素,洋溢着个性化的表达;《留心》里的电音与三弦有着火星撞地球的化学反应,在张芸京的演绎下令人耳目一新。

在《金曲捞》节目总监、著名音乐人刘洲看来,保留经典的核,披上时代的外衣,成为老歌新唱的最佳路径。“需要用使命感与情怀来寻找音乐的根,而不是枝叶。很多节目里都是人跟人PK,歌曲成了工具,但在这个节目里,歌才是主角。”

在做《金曲捞》之前,王希刚刚担任过江苏卫视2017年跨年演唱会的负责人,在他看来,虽然都是歌唱、音乐类的节目呈现,可是节目与晚会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演唱会是把最好的资源集中在某一个地方、某一段时间呈现的模式,而《金曲捞》则是‘小火慢炖’,我们要更加花费精力在顺畅的上下文结构与逻辑推演的方式上来呈现歌曲与故事,而不是一锤子买卖,烈火烹油。”

复活岁月情怀

正如王希所言,被选择的好歌光有好听的旋律还不够,《金曲捞》还试图找寻歌曲背后所潜藏的故事,让曾经闪耀时代光泽的金曲,与当下审美语境和流行乐坛相结合。“《端午金曲捞》和《跨年演唱会》在人和歌的选择上,已经印证了把情怀、怀旧带入当下是并不矛盾的。从大的受众环境、电视观众的兴趣取向上来说,情怀、怀旧是有市场的。”王希表示,“从节目来看,从唤醒师版本的重新改编、唤醒师的选择、叨叨团的配合,到一些线下渠道的配合,也都可以让观众对老歌产生代入感。”

在第二期节目中,被歌手A-Lin唤醒的是被黄国伦称赞“就像看黑白电影,哀伤却充满了爱”的《永远有多远》,除了旋律与歌词充满魔力,其背后的故事更让人动容。歌曲原唱者黄品源也在节目中讲述了这个故事:“专辑制作初期,我邀请一对恩爱伉俪共谱歌曲。丈夫在作曲完成之时,突患肺癌撒手人寰,身怀六甲的妻子将无尽的怀念谱写成歌曲,最后留下这首生死恋歌。”

原版悲伤,但A-Lin所演唱的版本,是欢快版的《永远有多远》。之所以这样改编,是A-Lin希望听过歌曲的人们在悲伤之后,依旧能乐观面对每一天。黄品源也送上祝福:“伤心的人别听慢歌。唱这么伤心的歌,不仅仅是为了唤醒,也是希望伤心的人找到希望,希望在天国的人也快乐。”

“用生命、爱和记忆,把永远放进歌里。《金曲捞》打捞的不仅仅是金曲而已,而是很动人的、真实的爱,它们都是珍贵、美好、值得拥有的。”王希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重登热搜榜只是《金曲捞》既定目标的“一小步”,更大一步在于勾勒描摹出华语音乐人近半个世纪的拼搏图景。从歌曲到故事,从情怀到历史,《金曲捞》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当代流行音乐史,也让流淌在那些历史中的人情、往事有了集体呈现,引发了集体共鸣。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