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香港乐坛发展史1970——1995

音乐
华仔不正经
2017年07月17日 00:04

香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发展至今已经三十多年,其中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巨星,推出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成长中的青少年、六七十年代的往事就不讲了,我们从谭张争霸开始说起。

谭张争霸将香港乐坛带至全盛时期

所谓谭(咏麟)、张(国荣)争霸,其实是一个张国荣追赶谭咏麟的游戏,谭咏麟在强劲对手面前一直保持领先的位置。两人的歌迷势成水火,互骂甚至互殴的冲突不时出现。最过份的事件是谭的歌迷划花了张国荣的爱车并留下“张国荣死于爱滋病”的恶毒辱骂。如此过份的做法使两人不堪重负,谭咏麟88年初在1987年度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宣布不再领奖,他的歌迷为自己实在太过火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即使他们一再哭求着“唔好……”亦无济于事。在谭咏麟退出之后,张国荣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轻取88、89两届最受欢迎男歌手后,身心疲惫而又索然无味地宣布告别演艺圈(但后来他复出拍戏,之后更是复出歌坛)。

偶像的魅力在这段时期显现无遗,香港乐坛进入了一个火热的年代。谭张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其他歌手冒头的机会,但有实力的歌手仍然不断地加入战团,形成一个竞争残酷而激烈的精彩的场面,香港乐坛由而进入了全盛时期。

谭咏麟

谭咏麟在1984年十大劲歌金曲四个季度40首季选歌曲中一人便不可思议地占有10首,并在年终席卷了几乎所有的大奖,不可动摇地确立了他乐坛第一人的地位。这也同时宣布香港乐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谭咏麟早年是温拿乐队(wynners)的主音歌手之一,温拿散伙后阿伦在1978年推出自己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反映良好。随后的几年里他推出了数张颇受欢迎的大碟,《想将来》、《迟来的春天》、《雨丝情愁》、《天边一只雁》等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受到一致的好评。84年谭咏麟的两张大碟《雾之恋》和《爱的根源》获得不可思议的成功,尤其后者可能是香港乐坛二十多年来最出色的专辑,《爱的根源》、《爱在深秋》、《夏日寒风》等多首名曲风行天下。之后的近十年中,他推出中每一张专辑都是令人爱不释手的珍品,销量屡创新高。当中的名曲像《爱情陷阱》、《雨夜的浪漫》、《朋友》、《无言感激》、《dont say goodbye》等等都是香港乐坛的经典名曲。即使在退出颁奖典礼之后仍推出大量如《半梦半醒》、《水中花》、《一生中最爱》这样的名曲。1994年之后,受歌坛大势影响,阿伦歌曲的质量有所下降。谭咏麟推出的可列为经典的歌曲应该是所有香港歌手中数量最多、质量也最好的,是后辈歌手难以逾越的高山。阿伦在事业的颠峰状态宣布不再领奖,在香港乐坛开了一个先例,从此之后他可以在小得多的压力之下继续自己心爱的事业,不失为一个妙计。去年处于极佳状态的黎明便效法阿伦,宣布不再领奖。谭咏麟以开朗、乐观的形象感染着演艺界的后起之秀,他声称自己“年年25岁”,永远以年轻人的心态工作。张学友、刘德华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得到过谭咏麟大力的帮助。

张国荣

张国荣早于1979年便推出自己首张个人专辑,但之后的几年发展不太如意,歌曲只有《一片痴》、《风继续吹》有点知名度。1984年,张国荣凭《monica》一炮走红,以其英俊潇洒、青春活力而又有些前卫的形象,成为众多少男少女醉心的偶像,据称他微笑的双眼会“电”人。《monica》可能是香港第一首登上大雅之堂的舞曲。在此之后,张国荣充分展示了他的偶像魅力,深情款款如《共同渡过》、《无需要太多》,狂野奔放如《无心睡眠》、《黑色午夜》,傲慢不羁如《不羁的风》、《贴身》、《拒绝再玩》等收放自如,而一些非情歌名作像《有谁共鸣》、《当年情》、《沉默是金》更是脍炙人口,令人回味不已。如果说谭咏麟是代表“正统”的话,那张国荣就显得有些另类,他的专辑中“不正经”歌占了很大比例,热辣辣的劲舞是他有别在同时代其他歌手的标志,而他的一些相当轻佻、颇具挑逗性的歌曲是其他人不太敢唱的,如《h2o》、《hot summer》等。 可能和这方面的原因有一定的关系,张国荣在与谭咏麟竞争中总在落在下风,似乎行内人更认同阿伦。在1987年,张国荣露出赶上谭咏麟的迹象,他的大碟《summer romance》击败谭咏麟两张著名专辑《墙上的肖像》和《再见吧!浪漫》成为当年最佳大碟,主打歌《无心睡眠》终于挤掉阿伦的《dont say goodbye》当选十大劲歌金曲的金曲金奖,不过阿伦分别有两首和三首歌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而张国荣都是只有一首《无心睡眠》。谭咏麟不再领奖使两人激烈的竞争就此被腰斩,张国荣因而在88年火了一把后进取心渐消,于1989年举行了全球巡回演唱会后宣布退隐。但不久之后他便复出影坛,拍了一系列经典的影片,1993年更是复出歌坛。

2003年4月1日,香港巨星张国荣划上了46岁的人生句号。他曾经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歌星,却在最辉煌时突然宣布退出歌坛;此后,他再度成名,成为国际大明星。历尽25年的演艺生涯,Leslie仿佛是一个不老的传说。有关他的东西,永远蕴藏着无尽的魅色迷梦,使人对他永远无法释怀,时至今日仍让人感到如此年轻及充满魅力。

1983出道的成名曲《风继续吹》,歌词是绝对为歌者度身订造。这是每逢演唱会必唱的保留作品,不仅情深而且缱绻,唱起它你一定能留住那个你想留住的人。如今,风还在时时吹起,但许多人想留住的张国荣,却永远地消逝于闹市了。

这首歌,翻唱的是日语歌曲《さよならの向こう侧》(再见的彼方),歌曲的旋律也因为哥哥的翻唱而被我们熟知。这首歌曲,作词是阿木燿子,作曲是宇崎竜童,他们是夫妇俩,作了很多经典歌曲,都是由山口百惠唱的,而张国荣,梅艳芳等等百惠的超级fans,也都翻过许多,比如《曼珠沙华》等等。

毕竟,百惠在1980年就隐退了,而这里在很多年之后才会陆续欣赏到,了解到一些有关她的影视,歌曲,而香港传到内地的东西更快一点,反而我们是先熟知了哥哥的《风继续吹》了。

1980年百惠最后一场演唱会,到了最后一首歌——《再见的彼方》,她换了一身纯白的衣服,面对场上一万名歌迷,她感动得哭了,据说这是百惠自初次登台以来第一次在台上流泪。尽管想尽力抑制流出的泪,但眼泪仍然泉水般地涌了出来,会场是一片近乎哀号的哭声和喊声,最后一支歌的前奏曲响起来了,但百惠的眼泪仍然流个不止。她用颤抖的、含着眼泪的声音唱起来了:

“数亿光年,辉煌的星星,也有寿命,把这告诉我的,是你。”

百惠和着眼泪唱出的这最后一支歌,深深地印在了歌迷们的心底。歌罢,百惠用湿润的泪眼凝望着全场听众,然后,把头深深地低下致意,良久不动。场上掌声和呼喊声如海潮一般,听众的感情已经难以抑制了,多少人泪流满面,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百惠的名字。百惠在掌声中抬起头来,再一次凝望着观众,把手中的麦克风轻轻地放在舞台上了。这个动作,表示她今后不会再拿起话筒登台歌唱了。晚上八时三十四分,百惠退出舞台,从一万名歌迷的眼前消失了……

1989年张国荣告别歌坛演唱会唱这首歌时也是泪流满面,风华绝代,真的, 一生都会忘不了

风继续吹,应该是男人唱出温柔的,女人唱起来就没有那种味道拉,所以感觉哥哥翻唱得要比百惠的原唱动听! 唱出心声,百听不厌。有空气的地方必有风,所以风会继续吹,我地会永远钟情这首《风继续吹》,因为曲调唱腔实在太优美凄凉、太感化人了,《风继续吹》不愧系情歌经典,心中至爱!

其实很多歌星都唱过这首歌,比如谭咏麟、周华健、刘雅丽,但唱得最有味道的就是哥哥。这首歌被张国荣演绎得非常有哥哥味道,除了国荣谁都唱不好,这首歌只有他那种嗓音才适合,国荣歌唱歌不是高手,但有些歌只有他会唱,忧郁,磁性。

其实人的一生不就像风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继续吹,不忍远离!

梅艳芳

在谭张在为最受欢迎男歌手进行贴身角逐的时候,梅艳芳牢牢着占据女歌手的第一把交椅。1983年,梅艳芳凭借日本电视剧《赤的疑惑》(即《血疑》)的主题曲《赤的疑惑》)一鸣惊人,进入最受欢迎的歌星行列,次年推出的名曲《似水流年》将她送到最受欢迎女歌手的位置。梅艳芳在香港乐坛有“百变梅艳芳”之称,或纯真少女(《蔓珠莎华》)、或落寞怨妇(《似火探戈》、《梦幻的拥抱》)、或妖冶艳女(《妖女》、《爱将》)、或渴望爱抚的女郎(《坏女孩》、《烈焰红唇》)、或心将枯死的弃妇(《似是故人来》、《伤心教堂》)、或假装矜持的少女(《将冰山劈开》、《淑女》)……她不断地变换形象,每个形象都有独特舞台造型,令人印象深刻,她独特的声线和舞姿也独具魅力。可以说每当她推出新歌,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全新模样的梅艳芳。张国荣宣布退隐之后,不到三十岁的梅艳芳也宣布退出。这曾引起当时正渐入佳境的叶倩文的抗议:阿梅比我年纪还小,她都退了我可怎么办?不过和好友张国荣一样,不久之后她又复出了。

1989年,媒体对梅艳芳在上一年获得又获“最受欢迎女歌手奖”非常不满,理由是她在叶倩文面前一败涂地。华星公司为了挽回梅艳芳的面子,谨慎为她打造全新风格的专辑,企图收回失地。本年她的新专辑《夕阳之歌》就是大制作,主打歌《夕阳之歌》的原唱是日本超级巨星Kohji Makaino(近藤真彦《タ烧けの歌》)。梅艳芳与近藤曾经传出过一段异国情缘,她唱近藤的歌,自然百感交集,故此她将《夕阳之歌》演唱的非常传神,道出末世那份无奈和沧桑。

我觉得这首歌曲最经典之处,在于,它和『英雄本色』的结合最为完美!听到这歌曲,就想到了英雄本色Ⅲ !《夕阳之歌》,在『英雄本色Ⅲ』里边听是最好听的,听得心潮澎湃……而且我一向认为只有看过『英雄本色』之后才能更好地体会这首歌的沧桑味道,也正如片中插曲结束后梅艳芳的感慨:“没钱的时候想钱,现在有钱了,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2003年11月6日,在香港红馆,梅艳芳最后一次演唱会,最后一首压阵歌《夕阳之歌》,身披着超长婚纱的阿梅在歌唱到一半时已经徐徐地走上人生最后的梯上,走到阶梯的最尽头回望着所有的观众豪迈地道“拜拜……”接着门慢慢地关上!她笑着完成了她人生最后一次经典演唱会!就这样百变歌后告别了她的人生舞台,接着也告别了所有的歌迷,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归于天堂!人虽已去,但她的动人歌声、百变形象及台风,定常留歌迷心中。悲伤感慨之余!仿佛时间就像似水流年……

陈慧娴

陈慧娴走红于八十年代后期,以小家碧玉的乖乖女形象和甜美的声线赢得认可,她的标志是永远头戴一顶可爱的帽子。当时陈慧娴被认为是极具巨星潜力的新晋歌手。《傻女》、《人生何处不相逢》、《夜机》、《逝去的诺言》等是其代表作。1989年陈慧娴迫于家人压力,出人意料地宣布暂停其歌手生涯,赴加拿大留学,其告别曲《千千阙歌》红极一时。1992年,陈慧娴在加拿大完成了她与宝丽金唱片公司合约中遗留的一张唱片《归来吧》,《飘雪》、《红茶馆》等歌迅速流行起来。这个专辑的极受欢迎鼓励了陈慧娴在歌坛继续发展的信心,留学归来后她迅速投入乐坛,但其时乐坛领班人的位置已满,陈慧娴虽仍很受欢迎但已找不到巨星的感觉。

《千千阙歌》的原唱是日本超级巨星Kohji Makaino(近藤真彦)(《タ烧けの歌》),在港台80年代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陈慧娴,张国荣,梅艳芳(《夕阳之歌》),李翎君(《风中的承诺》国语) 。

怎么说呢,各有各的味,各有各的绝!陈慧娴的华丽,张国荣的一个绵字,梅艳芳那种苍伤过后的压抑的平淡!他们三人把各自的特点发扬到了极至,以致于后来的李翎君都很难再超越了,再后来的就更不用说了。

89年是慧娴再战乐坛的最后一年,《千千阕歌》的推出,因为慧娴的暂别乐坛而显得格外意味深长!随后慧娴举行了六场几时再见演唱会,这个演唱会是慧娴告别乐坛的最后一次演唱会了,因此意义非同寻常,在香港,几乎所有听过陈慧娴歌曲的,不管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了这个盛事。慧娴本来就是个容易动感情的女孩,在演唱会当中,面对台上台下多年来支持自己的人,想到自己感情上的变化,想到自己就要离开自己心爱的歌唱事业,唱着伤感的《千千阕歌》,她禁不住泪如泉涌。凡看过她《89几时再见演唱会》的都叹为观止:现场气氛高至极点,慧娴的现场演唱犹胜于录音时的演唱,慧娴歌迷们都声嘶力竭地高喊着她的名字,渴望她不要就此离开……

阕是量词,是“首”的意思,又通“阕”,而千千阙歌里的“千千”就是泛指很多的意思,合起来解释就是许多首歌,在歌词里有“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洗不清今晚我所想,因不知哪天再共你唱”,这段话就是说,在以后的日子里,纵然会再听到许多首象今天这样的歌,纵然以后所有晚星都眩目过今晚的月亮,我也忘不掉今晚这段回忆,因为,离别后就不知哪天才有机会与你聚首。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那些过往而不曾走进过的回忆都涌上了心头,伤感啊!知己呀,这真的就是经典绝唱,叫人久久不能平静!让人感叹万千。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朋友,是值得怀念的。若干年后,我们会在不经意时想起他们,想起跟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会想起跟他们一起唱的这首《千千阙歌》,让眼泪尽情的流下,让心情尽情地挥洒。曾经有几天,我每听这首歌的时候,眼泪就不由自主的充满了眼眶。我是一个快30岁的男人。一首歌竟然可以让我如此流泪。听了这首歌,每人都会感动的,它让我们想起了过去的一切往事,每当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

这首百听不厌的好歌根本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啊!!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千千静听,是一个很流行的播放软件,作者本人就是一个娴迷,他在主页上说的:千千阕歌,用心静听 因喜听千歌而创做命名的,用它来听千歌就象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感觉。

陈百强

陈百强可能是香港乐坛第一位偶像派的歌手,早于1978年便推出了他的首张个人专辑《眼泪为你流》,他以其俊朗的外表的贵族式的风度征服了大批的歌迷。陈百强是一位出色的创作歌手,他笔下的作品如《眼泪为你流》、《偏偏喜欢你》至今仍是卡拉ok厅常见的曲目。他的其它代表作有《今宵多珍重》、《深爱着你》、《烟雨凄迷》、《一生何求》等。在八十年代,陈百强长期被压在谭、张的阴影下,这对心高气傲的他心理有些难以接受,尽管他也一直在推出精彩的作品。在谭咏麟和张国荣先后退出(或淡出)歌坛之后,陈百强并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张学友和刘德华的崛起结束了他的梦想。1992年5月陈百强服药不慎昏迷入院,一年半之后不治。陈百强的歌路历程充分显示了商业歌坛的残酷性,他紫色的梦想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但他又是幸运的,毕竟他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1989年张国荣、梅艳芳、林子祥以及陈慧娴的退出是香港乐坛一条清晰的分界,巨星的退隐使乐坛好似一下丢了主心骨。不过新的偶像很快就被找到,经过两年的“磨合”,香港乐坛进入了另一个高潮……

补充一点,张国荣和陈百强早年曾是很要好的朋友,同时开始演艺及唱歌事业,起初张国荣并不及陈百强,在电影《圣诞快乐〉中张也只是配角,因为百强事业的成功,张国荣留学国外,而且两人关系渐淡85年张才得以赶上。在谭张争霸当中,唯一能偶尔崭露头角的也就陈百强。陈百强92年宣布退出歌坛,举办紫色个体演唱会告别歌迷。据统计陈百强是女歌迷最多的男歌手,足见其偶像地位。

被遗忘的珍珠——

在80年代,香港歌坛还冒出一批创作歌手,比如:蔡国权、伦永亮、卢冠廷、郭小霖、周启生等等,他们一边为其他歌手创作歌曲,一边还自己带点玩票性质地出专辑,然而却很少人能记得他们,他们是被世人遗忘的珍珠。

四、从谭张时代走进九十年代

继七十年代后,从87年起香港突然掀起一股夹band热潮,一批乐队横空出世,给香港乐坛带来新的空气的新的冲击。其中的佼佼者逐渐成长为香港乐坛的中坚力量。

raidas

对raidas乐队不少人可能已不太记得了,在1987年火了一把之后他们便沉寂下来,乐队不久解散。对这个乐队我没有太多的认识,他们的著名作品有《传说》、《别人的歌》、《倾心》、《吸烟的女人》等。

达明一派

相比于raidas,达明一派更为人所熟知。虽然他们在开始阶段与raidas的较量中稍落下风,但他们的作品流传更为久远,影响也更大。刘以达和黄耀明都是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他们把对现实的不满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地发泄出来,这使他们的作品笼罩着一层浓浓的灰色,虚无主义色彩非常浓重。在他们的代表作如《石头记》、《天问》、《禁色》、《今夜星光灿烂》、《十个救火少年》等中显露无遗。他们消极思想稍淡的作品屈指可数,《你还爱我吗》是其中最出色的。1990年刘以达与黄耀明志向不合分手,两人各自发展。但1997年两人又重新携手,达明一派再次出世,如《每日一禁果》之类沿袭了达明一贯的风格,赢得认可。

BEYOND

beyond乐队的影响更为深远,至今仍是不少人心中的最爱。beyond走的是摇滚的路子,与raidas、达明一派这样仅由两个创作人便可组成的乐队相比,beyond是传统意义上的真正乐队。beyond的作品虽也直面现实,但与达明一派的几近颓废相比,有更积极的意义,他们的作品面向更广泛的题材。像《大地》的怀念故乡和《真的爱你》的赞颂母爱之类是“正统”的题材,与摇滚乐一贯的反叛有些出入,beyond也给一些摇滚发烧友指为“摇滚的叛徒”。但beyond的另一些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是香港乐坛绝无仅有的,《光辉岁月》呼吁消除种族隔阂、《amani》指责战火的残酷并憧憬和平的前景、《俾面派对》则直露对无谓应酬的不胜其烦、《海阔天空》直抒热爱自由的胸怀,其它如《岁月无声》、《长城》、《逝去日子》、《喜欢你》等也是beyond的代表作品。1993年,beyond的主要创作人兼主音歌手黄家驹在日本做电视节目时严重跌伤,一周后在香港去世。黄家驹的英年早逝使beyond乐坛失去主心骨,之后乐队其他三人黄家强、黄贯中和叶世荣虽然继续在香港乐坛打拼,但其作品质量已明显不及从前。

草蜢

与以上几支乐队有着根本的不同,草蜢更趋于偶像派。由师从于梅艳芳的三个大男孩蔡一智、蔡一杰兄弟和苏志威组成的草蜢乐队以青春的舞步取胜,很快成为很多少男少女的偶像,人气甚至高于更为行内人看好的beyond。草蜢早期较少自己创作,作品主要改篇于日本歌曲,如其最受欢迎的作品《失恋》、《半点心》、《lonely》、《红唇的吻》、《忘情森巴舞》等等都是,被称为“日本仔”;后期则以蔡一智创作的作品为主,代表作有《我们都是这样失恋的》、《怎么天生不是女人》,草蜢的国语歌如《宝贝对不起》等也很有名。

太极

太极是同时期冒出的另一支优秀乐队,不过我对其了解也不是太多。代表作有《留住我吧》、《每一句说话》、《全人类高歌》、《crystal》、《顶天立地》等。

除了乐队,在八十年代后期还冒出许多颇有前途的歌手,他们也相当受欢迎。不过在四大天王确立了乐坛地位之后,他们都大受影响,在香港乐坛的地位都或快或慢地滑落。

李克勤

在李克勤刚冒头之时,谭咏麟和张国荣不约而同地将其点为自己的接班人,但克勤本人的偶像是谭咏麟,他的声线也在一定程度上接近阿伦,当其时是甚受欢迎的学生情人。李克勤籍88年的大碟《夏日之神话》成名,89年的名曲《一生不变》使他成为万众瞩目的新秀,在张国荣等巨星引退之后被寄予厚望。而这段时期他的代表作品如《夏日之神话》、《大会堂演奏厅》、《深深深》、《月半小夜曲》等名曲都体现了克勤较为高超的唱功。不过随后克勤并没有如人们希望的那样高歌猛进,而是长期徘徊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他是四大天王的最大牺牲品。在九十年代前半段,李克勤仍是香港乐坛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一千零一夜》、《眷恋》、《破晓时分》、《红日》、《护花使者》、《回首》、《为你流泪》等都是喧挠一时的名曲。在当过一段时间节目主持人之后,现在李克勤仍活跃在乐坛。

王杰

王杰是另一位具备巨星潜力的创作歌手,以孤傲的流浪歌手形象独树一帜。台湾出生、香港长大的王杰把演艺事业的大本营放在台湾,因而对粤语歌着力较少。1992年四大天王势头正猛之时王杰决定退出角逐,全力转入国语歌市场,所以王杰的香港歌坛的地位并不太高。他的粤语歌都是改篇自其国语原版,代表作有《谁明浪子心》、《几分伤心几分痴》、《人在风雨中》、《封锁我一生》《一场游戏一场梦》等。

关淑怡

关淑怡与王杰一样同冒起于1989年,当年她的名曲《难得有情人》是卡拉ok厅最热门的作品,另一首名曲《星空下的恋人》也红极一时。由此关淑怡在当时顶尖女歌手贫乏的香港乐坛很快走红,在梅艳芳、陈慧娴退出之后是对叶倩文和林忆莲构成最大威胁的新秀。但关淑怡随后再没推出过多少著名作品,渐渐淡出。她的其它代表作有《爱恨缠绵》、《制造迷梦》、《一切也愿意》。

杜德伟

杜德伟也成名于80年代后期,是当时香港乐坛第一“舞男”,在舞台能跳出一些其他人较难跳出的舞步。早期代表作有《无心伤害》、《夜半一点钟》、《天生喜欢你》、《忘情号》、《信自己》、《给我吧》《情人》等。在四大天王形成之后,杜德伟在香港找不到更多的发展空间,转向唱国语歌甚至英语歌。

邝美云

邝美云外号“邝美人”,以港姐身份进入歌坛可算一个特例。邝美云虽然没有大红大紫过,但仍是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香港乐坛的一个重要歌手。出众的外貌和身材决定了她走的是一条性感的路子。邝美云素有“圈内富婆”之称,多年来投资有道,令她身家越来越丰厚,娱乐圈很多人炒楼都损手烂脚,唯独邝美云却屡有斩获,证明她眼光独到。代表作有《未曾深爱已无情》、《再坐一会》、《冰冻的女人》、《堆积情感》等。

刘美君

叶倩文、陈慧娴、林忆莲、邝美云、 刘美君是于八十年代中期先后出道并在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逐步踏入事业颠峰的香港歌坛五朵金花。相对于前四人来说, 刘美君的名字和歌声在内地并不太为人所熟知。这位8岁就开始接拍广告、18岁就结婚生子、22岁在歌坛出道、30岁便已离婚并退出歌坛移民去了美国的女歌手,是香港歌坛至今都无人可以替代的用歌声诠释色欲都市生活与心情的女子。梅艳芳、林忆莲、郑秀文都曾在自己的一些歌曲中比较隐晦地表达过关于性的主题,但刘美君却将这些欲望赤裸而坦荡地演绎出来。她一出道便以自己填词的一首描述妓女生活的《午夜情》引起关注,此后又连续推出了众多围绕着“性与情”的歌曲,甚至被冠上了“三级歌手”的称谓。据说当时在香港听刘美君的专辑可以听得人脸红耳热心跳。事实上,她的歌声性感而不失纯真、歌曲直爽而不失美感,竟是很难得的代表着都会女子想说却难以启齿的夜色心情。1990年,BMG唱片公司为她推出了一张以性为主题的概念专辑《赤裸感觉》,将她的性感音乐形象又推上了一个高峰。代表作有《最后一夜》、《一双旧皮鞋》、《午夜情》等。

黄凯芹

电台dj出身的黄凯芹是一位出色的创作歌手,但在当时创作歌手已成珍稀动物的香港歌坛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黄凯芹有着很好文学根基,他填的词总透出淡淡的书卷气。他创作的代表作有《伤感的恋人》、《情深缘浅》、《请你回来》、《my baby》等,非自创歌曲中也有一些著名作品,如《青葱岁月》、《晚秋》、《伤尽我心的说话》等。在偶像明星横行的时代,有实力但却缺乏宣传的黄凯芹像一个幕后制作人一般不太为人熟知。

补充一点,据传王杰是因为与四大天王不和而退出。王杰刚出道连续3张专辑都在当时排名前列空前绝后。据我所知王杰是因为当时工作量太大(卖身给唱片公司了),得了大病,不得不退出进行全面治疗,当时王杰很惨,得了厌食症,人廋到皮包骨,后来因治病变得一无所有……王杰因为工作量大而退出那是王杰自己的解释,他当然不能把自己表现得小肚鸡肠。可惜当他复出时已经不复当年之勇。歌神许冠杰曾说过他最喜欢的就是王杰最放心不下的也是他!他已经封笔好久了,但是却专门为王杰而写了一首词,就是《一个人》,他还和王杰搞过“杰杰二人组”的演唱会呢!李克勤的歌我刻意去听过,觉得很一般,在歌坛很多年但代表作太少。只觉得《红日》、《一生不变》还不错,其它的真的很一般!beyond乐队至今无人能及!beyond的歌很棒!只可惜现在没了家驹,整个乐队象失去了灵魂,《海阔天空》《大地》《真的爱你》以及电视剧『笑看风云』的插曲《谁伴我闯荡》现在听起来还是那样好听!

五、四大天王统治九十年代乐坛

在张国荣、林子祥、梅艳芳退出乐坛之后,香港乐坛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无巨星的时代。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一家媒体戏谑式地将这四人比作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没想就此广泛传开,“四大天王”正式确立。这意味着这四个人已被公认为香港歌坛新的领班人,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其它歌手再度加入战团的机会。四大天王在整个九十年代在香港歌坛的地位牢不可破,他们推出专辑总能轻松地卖个满堂红,他们推出的歌曲总能轻易打上排行榜榜首,他们瓜分了九十年代香港各大乐坛颁奖典礼绝大部分的大奖,而他们也总是轻易地击败一批批的挑战者从而更进一步地奠定自己的位置。可以说,九十年代是四大天王的年代,但在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大势影响,他们的歌曲质量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显示出一些疲态。1999年底黎明在成绩斐然之时突然宣布退出一切乐坛颁奖,随后张学友也表示附和。这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时代的结束,后四大天王时代正式开始。

张学友

在四大天王中,张学友是第一个在歌坛站稳脚跟的。早在1985年谭、张争夺最为火热之时,张学友出道便凭首张大碟《smile》青云直上,成为万众瞩目的新星,主打歌《情已逝》打入当年十大。早年多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如《遥远的她》、《smile again玛利亚》、《轻抚你的脸》、《amour》、《月半弯》、《蓝雨》、《linda》、《夕阳醉了》等使他成为名扬一时的“情歌王子”,其中87年的《太阳星辰》更是一举夺得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第一名。1991年他的《每天爱你多一些》盘踞十来周排行榜冠军,1992年的大碟《真情流露》狂卖八白金,牢牢地确立了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张学友唱歌非常投入,这使他的作品总能感人,他的唱功在四大天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与三位著名的“靓仔”齐名,外表略逊一筹的张学友用实力说话。与其他三位天王拥有的数以万计的忠心歌迷相比,张学友虽然专一地痴迷于他的歌迷不多,但他拥有更为广泛的听众。九十年代学友的歌路没有太大的变化,代表作如《分手总要在雨天》、《还是觉得你最好》、《只想一生跟你走》、《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离开以后》、《不老的传说》等都是悱恻缠绵的情歌。在刘德华成功之后,张学友重新进军国语歌,结果也大获成功,《吻别》、《祝福》等是其代表作。张学友在电影方面也成绩不俗,获取过两次最佳男配角和影帝提名。1999年学友继成龙之后也获得世界杰出青年荣誉,这是对他十多年在歌坛、影坛的惊人成绩最好的褒奖。同年,张学友经过两年的淡出“缓冲期”之后,作出了与黎明一样的决定:退出乐坛颁奖典礼!显然这时去享受小两口的甜蜜生活是令人羡慕,学友也该休息休息了。

刘德华

在张学友推出他的首张专辑的同时,刘德华也以当红电视明星身份推出他在歌坛的处女作《只知道此刻爱你》,但反应平淡。随后的几年里,刘德华一直也在歌坛努力奋斗,推出过如《情感的禁区》、《回到你身边》、《我恨我痴心》、《共你伤心过》等很不错的歌,但一直没有得到公众的承认。直到张国荣等引退后的1990年,正在影坛红得发紫的华仔凭当年两张专辑《可不可以》、《再会了》的出色表现火速窜红,一举摘走当年最受欢迎男歌手大奖。在九十年代上半期,刘德华在香港歌坛的地位不可撼动,期间如《一起走过的日子》、《爱不完》、《长夜多浪漫》、《真我的风采》、《谢谢你的爱》、《谁人知》等都是香港乐坛非常经典的名曲。九十年代后期华仔的粤语歌质量有所下降,主要作品有《情未鸟》、《你是我的女人》。刘德华是香港歌手成功打入国语歌市场的第一人,他的国语歌代表作《如果你是我的传说》、《我和我追逐的梦》、《忘情水》、《真永远》、《相思成灾》、《中国人》、《孤星泪》、《笨小孩》等名曲在华人的地方随处都可以听到。从1990年起他十年来一直垄断着台湾十大最受欢迎歌手第一名的奖项,在台湾、在中国大陆、在东南亚,他地位之祟高甚至超过其大本营香港。之前香港的一流歌星如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梅艳芳等都推出过国语唱片,不过基本上都反应平平。香港歌手唱国语歌且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功是从刘德华开始的,此后几乎所有的香港歌手都在国语歌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功。刘德华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在香港艺坛有口皆碑,这是他持续20年一直是香港艺坛最耀眼人物之一的最主要原因,是后晋艺员的瞻仰的榜样。现在刘德华仍然是香港艺坛不可或缺的一员。

黎明

歌唱大赛出身的黎明在艺坛的第一步却是从拍电视剧开始的。几年的沉寂后,1990和1991年他担纲的两部重头戏《人在边缘》和《今生无悔》反响强烈,黎明以带点叛逆的酷哥形象迅速成为万千少女醉心的偶像。同期他正式步入歌坛,《相逢在雨中》、《如果这是情》、《人在边缘》、《对不起我爱你》、《今夜你会不会来》等歌很快走红。尤其1991年他的第三张专辑《是爱是缘》获全年最佳销量,使黎明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艺人之一。黎明是偶像派歌星的代表人物,这类歌星的特征是唱功虽然不是十分突出,但外表过人,拥有大量非常忠心的歌迷。因此黎明遭到的喝采声与嘘声一样的多,1991年他一次演唱代表作《对不起我爱你》时不慎走音更是给扣上“走慢音”的帽子。不可否认黎明的唱功比之张学友是颇有不足,但他成名十年来他的进步却是非常惊人的。黎明的歌坛生涯以《那有一天不想你》为界可划为明显不同的两段。早期他基本以纯情少男形象出现,代表作还有《夏日倾情》、《我的亲爱》、《我爱ichi ban》、《深秋的黎明》等;而后期的歌路大为开阔,形象开始多变起来。1994年他与和记新干线合作的广告歌《那有一天不想你》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功,于是直到现在黎明每推出的新歌几乎都是广告歌,带动了歌星拍广告的狂潮。从1994年到1999年他最后一次出席乐坛颁奖礼,除95年的《一生最爱就是你》外,和记新干线的广告歌《那有一天不想你》、《情深说话未曾讲》、《只要为我爱一天》、《我这样爱你》包办了当年度各颁奖典礼大部分的年度最佳歌曲奖,即使最弱的《一生最爱就是你》也入选了年度十大金曲。99年正当黎明表现极其出色,明显超出其他歌手之时,他突然宣布退出一切歌坛颁奖典礼,希望以此避开压力和恶性的竞争。但在黎明的身边新闻又怎么可能间断呢?

郭富城

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加入上年“三剑客”的行列,与上三人合称四大天王。与刘德华一样也是艺员训练班出身的郭富城早年曾是无线电视台力捧的“十小龙”之一,但电视剧走红的年代早已过去,电视台的重头戏都给梁朝伟、黄日华、万梓良等占据,十人没有表现的机会,一直默默无闻。1990年郭富城偶然赴台湾拍摄一个电单车广告,不料歪打正着,赢得一片采声。华星唱片公司见机与其签约,推出了三张国语专辑,《对你爱不完》、《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我想偷偷对你说我爱你》、《tell me why》等歌在台湾红极一时。于是1992年初郭富城回港推出一张精选大碟《请把我的情感带回家》,结果这张唱片形成抢购热潮,郭富城人气急升,挤进“天王”行列。郭富城与黎明一样给钉死在“偶像派”的板子上,尤其早期由于半路出家,唱功不太成熟,被嘲为“鸭母声”。但成名后他在唱歌方面的进步一年一个台阶,实力大为增强。在90年度上半期,城城一直是名附其实的“第四天王”,排名一直在其他三位后面。但在95、96年其他三位天王显示出一些疲态之时,郭富城奋起直追,直至97年从黎明手中抢得最受欢迎男歌手之位,四大天王第一次真正平起平坐。伴舞出身的郭富城的舞技明显高于其他三位天王,这使他的代表歌曲以快歌为主。《第四晚心情》、《狂野之城》、《铁幕诱惑》、《纯真传说》、《最激帝国》、《唱这歌》等造型各异的劲歌热舞是城城得到今日地位最大本钱,而他的一些出色的慢歌也别具韵味,其中佼佼者有《我为何让你走》、《没有你的爱》、《望乡》、《风里密码》、《爱的呼唤》等。在学友、黎明退出的今天郭富城应该有很大的机会来奠定其香港歌坛第一人的地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六、九十年代的女歌手之争

在四大天王咤吒风云之时,即使是女歌手在他们的阴影下也发展艰难,能冒头的屈指可数。一些颇具潜质的新星如黎瑞恩、汤宝如最终都未成大器,而排在歌坛最前列的女歌星不外就这几个面孔。

叶倩文

不会说粤语、不懂中文的叶倩文于八十年代中期投身香港乐坛,被认为是一个“鬼妹”。在“鬼佬”林子祥的帮助下,叶倩文神奇地获得成功。她早期唱歌是全凭注音符号背下歌词,包括其红极一时的代表作《祝福》就是这样唱出来的。早期的《零时十分》、《甜言蜜语》等歌打出了一片天地,1988年的名曲《祝福》被各大颁奖礼一致推举为全年最佳金曲、1990年另一首名曲《焚心以火》也获得同样的荣誉,叶倩文在梅艳芳隐退之后众望所归地连取五届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她的代表作还有《秋去秋来》、《珍重》、《黎明不要来》、《愿死也为情》、《情人知己》等。1992年她的国语名曲《潇洒走一回》唱到街知巷闻,是叶倩文歌坛生涯的高峰期,而她与林子祥合唱的多首情歌如《选择》、《爱到分离仍是爱》也脍炙人口。1994年她与林子祥经过长时间的桃色传闻后宣布正式结婚,随后叶倩文淡然退出娱乐圈。

林忆莲

对叶倩文地位构成最大威胁的是林忆莲。虽然行内人对忆莲的评价并不低于sally,但也许是林忆莲长得不及叶倩文漂亮, 她的人气值一直稍落下风。电台dj出身的林忆莲于84年推出首张专辑《爱情i dont know》,崭露头角,1987年的名曲《灰色》使她挤身一流女歌手的行列。林忆莲能静能动,不过她早期的主要歌曲还是以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舞曲为主,如《一分钟都市一分钟恋爱》、《倾斜》、《烧》、《疯了》、《醒醒》等。而另一些深情慢歌也体现出她的独特都市女性魅力,包括《前尘》、《依然》、《激情》、《滴汗》等。1993年她与李宗盛结婚并因怀孕停唱达一年半之久,当她重新回到香港乐坛时却发觉歌迷已将她忘了。于是林忆莲将注意转向国语歌,《夜太黑》、《伤痕》、《铿锵玫瑰》等像她早期的作品《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一样大受好评,个人最喜欢她的《至少还有你》。

王菲

早期以艺名“王靖雯”出现的王菲在名成利就之后用回原名。她的成名作是1992年的《容易受伤的女人》,这首歌在四大天王交火白热化之时悄然杀上各大排行榜榜首并入选年终十大,王靖雯在歌坛几年的奋斗终获成果。这个时期她还是以比较正统的形象出现,代表作还有《执迷不悔》、《季候风》、《爱与痛的边缘》等。1994年王菲歌风大变,不仅舞台造型非常前卫,歌曲也表现出很强烈的随意性,甚至像《浮躁》这样几乎没有歌词的光哼哼的歌也能获得认可。由此王菲人气更上一层楼,取代叶倩文成为香港乃至东南亚最受欢迎的女歌星。王菲的声线非常突出,富有磁性,极易吸引人。她在经历与窦唯的失败婚姻后重闯歌坛,仍然宝刀不老。代表作还有《梦中人》、《守时》、《暧昧》等。北京出生的王菲国语歌也非常突出,代表作有《天空》、《棋子》、《我愿意》等等。

彭羚

在歌坛沉浮多年的彭羚以1994年的《让我跟你走》走红,以高音的女歌手形象出现。她在王菲因生产而暂别歌坛时短暂占据了香港歌坛第一女歌手的位置,1996年初彭羚结婚并淡出歌坛。代表作还有《仍然是最爱你》、《如梦初醒》、《夜风铃》、《小玩意》等。

郑秀文

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能对王菲地位构成威胁的是郑秀文。郑秀文早期以乖乖女形象出现,主要作品有《苦恋》、《say ull be mine》,但一直未能走红。1993年开始她改走前卫路子,如《chotto等等》、《叮当》等劲歌热舞使她迅速窜红。1995年的《舍不得你》使她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红星之一,随后的几年郑秀文稳步前进,地位一直很稳固。代表作还有《放不低》、《小心女人》、《我们的主题曲》、《插曲》等。

周慧敏

唱歌出身的周慧敏是主持节目和拍电视剧起家的,她在歌坛的发展一直也比较稳定,虽不是红得发紫的人物但也并不沉寂。周慧敏美少女的形象使她被誉为“玉女派”的掌门人,甜美的外貌是最大的本钱。代表作有《天荒爱未老》、《如果你知我苦衷》、《自作多情》、《感情的分礼》、《痴心换情深》、《自动自觉》等。97年周慧敏突然宣布退出艺坛,据传是结婚去啦。“玉女派”的结局总是以结婚告终,如杨采妮、黎姿等都是。

在九十年代后期,香港歌坛涌现出的女歌星并不多。陈慧琳以模仿王菲起家,但到现在她自己的风格还没形成;“玉女”梁咏琪给绯闻稍闹一闹便身价大跌,现在的艺人形象还可真脆弱。

七、造星运动的肆蔓引致香港乐坛式微

在四大天王横行之时,仍有一些新秀不断地发出挑战,陆续有近十人曾被封为“第五天王”,但这些第五天王们没一个能持久,都红了一阵就沉寂下去,其中不少是很具实力或潜质的。

刘锡明和张卫健

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出道;当时都已主演了无线电视台数部电视剧并开始走红;处女作《是缘是债是场梦》和《真真假假》都打上排行榜榜首(这非常难能,尤其对于新人来说);都被评为当年度最佳新人;首张及次张唱片都有白金销量。这两位走势大好的新人,自推出了几首流行了的歌曲后就销声匿迹。张卫健倒是还常在电视上露面并于今年重出江湖,而刘锡明,大家似乎已经把他忘了。

台湾四小天王这指台湾四名英俊少年林志颖、吴奇隆、苏有朋和金城武,他们都在台湾成名后分别于92至93年间杀奔香江,其中尤以林志颖和吴奇隆走势最好,一度逼近四大天王,吴奇隆还专门学习粤语并推出过粤语唱片且销量甚佳。但不久又分别退返台湾,眼看即将掀起的一场风暴自然消亡。

许志安

许志安的名字从一开始两人刚冒头时的一首合唱歌《其实你心里有没有我》便郑秀文粘在一起了,在遍地英俊小生的那个时候,许志安独特的歌喉另辟蹊径,慢慢走红,他是除李克勤外被叫得最多的“第五天王”。许志安的发展一直还算顺利,没有大的波折,现在还稳居一线歌手行列。

梁朝伟

梁朝伟早年是与刘德华、黄日华齐名电视界的五虎将之一,是八十年代后期香港电视界的第一小生。他在电影方面也成就非凡,获过两次影帝和两次最佳男配角,最近更荣登康城影帝宝座,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梁朝伟早已八十年代还在演电视时便已推出过两张粤语唱片,但成绩不如人意--与刘德华一样。1994年梁朝伟在台湾推出一张国语唱片《一天一点爱恋》,以难看的前卫形象(穿鼻环、满面胡须、拖地长裙)出人意表一举成功,并象郭富城一样杀出香港,大获成功(对于这种“曲线成名”实在不知该如何解释)。但梁朝伟不久后又沉寂了,去专心拍他的电影。

郑伊健

郑伊健初出道时也是演电视剧,唱歌直到1996年初的《直至消失天与地》才闯出名堂来,随后的《一个为你甘去蹈火海的人》红遍香江(此曲据说当时由于伊面拒绝了无线电视台的一部新戏,而被踢出当年的十大金曲)。郑伊健在九十年代后半期是除四大天王外最吃香的男星,但去年因“双琪夺面”事件声价暴跌,令人殊为婉惜。

各类新星旧星均无法突破四大天王形成的“势力网”,而四大天王全力拼搏几年后有所松懈,唱片质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接班人却迟迟未露端倪。这时却有一股暗流正在进行蕴酿,走另一条路的造星运动不久大规模展开。

造星运动的兴起,却须由四大天王说起,黎明和郭富城便是造星运动最成功的得意之作。经过唱片公司一系列精心的形象包装,这两位英俊小生一洗前几年在电视界的失意,迅速崛起成为万千少男少女的偶像,这两位是所谓“偶像派”的最初代表人物。之后两人在牢固的基础下稳步发展和进步,实力日进,成就有目共睹。受此鼓舞,各大唱片调整战略,以忽视唱片质量的重大代价,全力投入新星的形象包装。于是一批俊男美女粉墨登场,宣传攻势一浪强似一浪,在人们尚未明白是如何一回事的时候,一位新的偶像已经成功诞生!这种势态在九十年代后几年几乎成为每一家唱片公司推出新星的唯一手段(例外的不多,陈奕迅算一个,而苏永康早已八十年代末便出道了)。其中典型的,以此君为最:

谢霆锋

谢霆锋出身明星世家,父母都是香港演艺界的著名人士,其父谢贤更是香港家喻户晓的巨星级人马,诸多演艺界巨星如曾志伟、汪明荃是他的契爹契妈。1997年,谢贤夫妇突然闹离婚,惊动众多传媒,随后事态扩大,愈演愈剧,一宗家庭纠纷成为举港瞩目的事件。其间夫妇二人分别多次公开称赞其爱子谢霆锋,并称其为此事件的唯一受害者(正常情况下确实如此),使谢霆锋成为一时新闻人物。次年初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第一位上台表演的嘉宾便是这位长相俊秀的年轻人。随后不久,18岁的谢霆锋正式推出自己的第一首打榜歌曲《坏习惯》,宣传铺天盖地而来,天天见报,一名全新的偶像就此大功告成。唱片公司利用谢霆锋的家庭问题作铺垫,充分利用其与娱乐界的非常关系,宣传工夫入丝入扣,令人叫绝。不过借以冲锋的一系列歌曲都不是什么特别的好歌,似乎至今还没有能广泛流行,人们记住的是唱歌的人而不是歌曲,这本身就是对这个乐坛最大讽刺。谢霆锋这几年相当努力,不仅在电影界相当活跃,而歌曲不少是自己操刀作曲填词,颇有潜质,但他还需要更多的著名歌曲来成为一名真正的歌星。

以九十年代末四位英俊小生(即所谓四小天王)陈晓东、古巨基、古天乐和谢霆锋而论,他们真正能“红”的歌曲屈指可数,这是他们与黎明和郭富城最大的区别。黎郭二人虽然也以包装的形象成名,但这只是辅助手段,主打的还是歌曲。大家都知道黎明和郭富城的成名作分别是《相逢在雨中》和《对你爱不完》,这是香港乐坛两首经典名曲,而他们也一直在推出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名歌曲。而“四小天王”则不然,谁能说出他们的“成名曲”分别是哪一首?不能!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成名曲,歌曲反过来是造星的一种辅助手段。除了他们的铁杆迷,谁能哼几句他们的歌曲?没几句吧?

这就是与以前不同的歌星,是为了做“星”而唱歌,不是因为唱歌而成为“星”。重复一句:“使人记住的是唱歌的人而不是歌曲,这本身就是对这个乐坛最大讽刺!”

后记

95年以后香港乐坛的好歌越来越少了。即使几位最王牌的歌星,如郑伊健、陈慧琳之类,也只识得他们几首主打的歌曲--其它的歌不是不听,而是听过后实在没法下留下印象。1999年的十大金曲,听过好几次后还是大半的歌哼不出来,关键就是没印象。

也许,是因为十年前每天守着电视或收录机等待新歌、每周追着排行榜的狂热已经过去;也许,是成年之后比当初少年时更成熟分析事物--包括每一首新歌;更也许,是不能抛却那些伴我成年的首首旧调--因而厚古薄今。总之在我的耳中,1999年的十大远远不及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上半期的一个季选,那时即使一个季选,都婉惜地看到好几首心爱的歌曲落选,现在想找到一首好歌也很不容易。为何会这样呢,可能是优秀的创作人都退休了,新手又无才气,造成现在青黄不接的局面。

其实一首好歌曲的灵魂是作曲作词,还有那些幕后人员,如果没有顾嘉辉、潘源良、林敏怡、蔡国权、向雪怀、林振强、林敏聪、黎小田、关圣佑、黄沾、林夕等这些优秀的创作高手,何来天皇巨星、四大天王。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歌手 谭咏麟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