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
【摘 要】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开设本科吕剧表演专业的高校,旨在传承齐鲁文化,培养高学历、高素质地方戏曲人才。自吕剧表演专业招生以来,教学成果显著,逐渐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本文对吕剧音乐伴奏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作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进行地方戏曲音乐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吕剧音乐伴奏;本科教育;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35-02
山东吕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衍变而来,吸收融合了民间小曲、花鼓及其他戏曲艺术形式,流行于山东大部分地区,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以现代优秀剧目《李二嫂改嫁》享誉全国。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为更好地继承齐鲁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于2002年在原有本科京剧表演、京剧音乐伴奏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吕剧表演本科专业,包括吕剧表演、吕剧音乐伴奏两个方向。
吕剧音乐伴奏专业,学制本科四年,毕业授予学士学位。专业必修课教学以主修乐器、剧目合奏为主要内容,专业必修课内容包括:
史论课:戏曲音乐史、戏曲美学、戏曲基础知识、中国戏曲史等;专业基础课: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专业方向课:主修乐器、剧目;专业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吕剧器乐合奏、中国音乐史、京剧管乐曲牌、器乐选修、民族器乐概论等;专业实践课:毕业实习、毕业演出、毕业论文。
通识教育包括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
一、教学思想和原则
(一)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思想及政治表现,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民族音乐,树立为发展、弘扬民族音乐而献身的坚定信念。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掌握正确演奏方法,提高练琴效率。逐步提高技术训练的系统性、科学性,认识技术训练对艺术表现的从属关系。将专业课与合奏、伴奏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演奏技法和风格上兼收并蓄,采取一对一与一对多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专业课与合奏、伴奏进行有机结合,在演奏技法和风格上兼收并蓄。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并及时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最新发展,努力提高理论水平,丰富教材内容。
(五)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分阶段(一般以一学期为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具体实施。
本课程通过本科四年主修乐器和副修乐器的专业技术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演奏方法,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演奏技能、处理与把握不同风格作品的能力,能在各种文艺团体担任独奏、合奏、伴奏,能担任艺术类学校的教学工作,能从事社会各方面群众文艺活动的辅导等工作。
学生毕业应达到:
(一)基本掌握本专业发展简史,主修乐器的构造、性能、特点以及乐器选择及保护的有关知识;
(二)具备相关演奏艺术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如:坐姿、持琴、触弦、指序、把位和指法的选择等;
(三)正确熟练地掌握演奏中的常用技巧,音色优美圆润,发音干净清晰;
(四)除掌握吕剧剧目伴奏之外,还要掌握本专业不同风格、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独奏曲目;
(五)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吕剧伴奏及其他专业业余艺术团工作需要的基本演奏技能;
(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各种演出活动,使专业学习与排练演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七)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有从事艺术工作的较强事业心。
二、教学年限与学时
第一学年:每周2学时,共32周
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纠正学生原有错误,学习正确演奏方法,双手配合比较协调,力度控制较为自然,发音自然;(2)了解不同风格的乐曲,学习吕剧唱段演唱及伴奏。
第二学年:每周2学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正确掌握常用技巧的演奏要领,换把自然,快弓清楚,揉弦频率、力度变化比较自然,逐步建立起正确的音色、音质概念,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能伴奏戏曲唱段,演奏一批中级水平及少量具有较高难度的独奏曲。
第三学年:每周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吕剧艺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如:吕剧的发展史、经典剧目和唱段等;较为全面、正确地掌握器乐独奏中的常用技巧;能演奏一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独奏曲乃至协奏曲,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学习移植外国独奏曲,提高独奏技术水平。
第四学年:每周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高难度乐曲,要求演奏具有较高艺术表现力,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准备毕业演出、毕业论文。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吕剧音乐专业的传统教学内容以戏曲唱段伴奏为主。但随着社会变革、开放形式的迅速发展,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更加多样化,例如考研深造、参军入伍、成为中小学教师,进入各种音乐歌舞表演团体、机关企业工会,任教职业学校,创业搞艺术培训等等。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现在戏曲伴奏专业之教学,必须将戏曲伴奏与独奏器乐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鉴于目前,吕剧戏曲伴奏专业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依据大纲,在实践中逐步进行修改补充,以期日臻完善,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按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为迅速提高教学质量,选择教学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练习;(二)技巧练习;(三)吕剧音乐;(四)传统乐曲和民间乐曲;(五)近、现代创作乐曲;(六)外国乐曲;(七)演奏艺术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安排注意留有余地,增强灵活性。在编排时根据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年龄和年级的不同,循序渐进,处理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突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性能,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强化基础训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演奏技能,克服对技巧追求的盲目性,提高对各种演奏技能控制和运用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高难度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各种所学乐曲不同结构、不同类型的分析,启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注意及时总结演奏中一些有规律的东西,以迅速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为将来能够担负起弘扬民族的重任、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文艺工作者,现在要充分利用时间,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刻苦努力钻研,争当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四)处理好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的关系。目前的招生,限于各种条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对于水平较低、乐感较差的学生要注意耐心启发引导,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帮助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对于那些具有较好学习条件的学生,注意重点培养,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加快教学的进度,增强难度,充分发扬优势,促其早日成材。
(五)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应准确及时地掌握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并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充分发挥现代化视、听器材的作用,奏、唱、视、听相结合,以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六)练习与复习。每堂课结束,都要求学生记录所学主要内容,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教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辅导,并及时总结学生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尽快提高演奏水平。
(七)考试和成绩的评定。每学期考查、考试各一次:期中为考查、期末为考试。考查、考试的曲目由任课教师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指定并提前通知学生,考察曲目的难度应略低于考试曲目。
吕剧音乐伴奏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如何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地方戏高等教育人才,仍需不断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