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鸟朝凤》看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气韵之“离”

音乐
艺术评鉴
2017年08月20日 16:48

百鸟朝凤灰度片

王婧媛

摘要:《百鸟朝凤》原作是闻名于世的民族音乐,后被改编成为不同版本,本文以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为例,从创作背景、曲式分析、音色模仿与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而阐释其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气韵之“离”。

关键词:百鸟朝凤 中国钢琴改编曲 气韵 离

一、《百鸟朝凤》的创作

《百鸟朝凤》原为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的民间乐曲,描写了吉庆、热闹,百鸟争鸣的场面,多用于农村喜事的庆贺。其曲调源于山东鼓乐《百鸟音》和《百鸟语》,采用唢呐独奏,其他乐器伴奏的形式,具有鲜明的北方吹打乐特点,其节奏紧凑,为多段体循环往复的结构。1953年,唢呐演奏家任同祥先生经过加工、改编将《百鸟朝凤》作为独奏曲搬上了世界舞台,获得布加勒斯特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章。国内自此掀起了《百鸟朝凤》的热潮,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唢呐改编。时隔20年,王建中先生结合在河南采风的经历又掀起了《百鸟朝凤》的中国风,他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国民间特色,还与西方的创作手法及演奏相结合,直至今日都响彻我国甚至世界舞台。

二、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结构分析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共分为5个段落,3处自由的鸟叫声及蝉鸣声模仿加上前奏与尾声结合的AB段落。其曲式结构如下:

第一段,1-28小节,中速,2/4拍,E徵调式。作品以河南豫剧为素材,采用小二度与四五度叠置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在作品的开始便引人入胜。音乐前后呼应,句句双的结构,从容的音乐情绪加之高亢明亮的音色,不但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凤凰的高贵形象,还瞬间烘托出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使人身临其境。处于高音区的5-8小节与9-12小节,一强一弱的对比,以问答的形式形象的刻画出百鸟啼鸣的情景。这里,作者不仅模仿出了唢呐的花舌技巧的灵动,还模仿出民族乐器笙,高亢清亮却不失沉稳的特质。

第二段,29-87小节,活泼的快板。此乐段开始便是倚音与八度相结合,直白有力,生动活泼,情绪热烈。这部分的节奏鲜明,融入豫剧的元素,表现出北方特有的热情与直率,改编后的钢琴曲调,明快的氛围一下子就烘托了出来。75小节时,作者采用波音,由中声部出现进而到高声部,乐句也越来越紧凑,像是鸟儿们的气氛由相互逗趣到此起彼伏的吵闹推动至第一段的鸟鸣声。

鸟鸣声I,88-133小节,此段落由4个小节的衔接,传来清脆悠远的布谷鸟的声音,又是小二度的倚音与大二度和纯四度的结合,声音由弱至强,仿佛布谷鸟由远及近的飞来,107小节,用小二度倚音与大二度结合,及长倚音下行与小三度双音结合的手法模仿了野鸡的叫声。音区相对于布谷鸟的段落较低些,四二拍与四三拍结合使用,使得音乐更富有弹性,推动情绪上的发展,野鸡的鸣叫声也越来越近,116小节又是句句双的手法于高音区表现出不同鸟叫啼鸣,场面越加热闹,百鸟朝凤,画面感十足。

第三段,134-173小节,旋律线条分别在右手和左手中出现,从容演奏,另一声部则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琶音进行。紧凑、流畅,高潮迭起。160小节起,左手采用断奏的形式,活泼中带着俏皮,进而引出第二段鸟鸣。

鸟鸣声II ,乐曲的中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74小节模仿了黄鹂的音色,清丽动听。186小节则是自由处理,这里综合运用了各种技巧,琶音与颤音相结合,过度到托卡塔式的模仿鸟鸣声,声音由低到高,速度也由慢到快,相互追逐般,越来越紧凑,将乐句推向紧张点。

第四段,187-232小节,相比前一段落,此段的开始放慢速度Poco meno mosso 2个小节紧接着string.营造出紧张感,加速引出主旋律Tempo primo,左手依然采用断奏,活泼有弹性。轮指与八度结合,3/4拍与2/4拍交替,重拍的突出,丰富了织体,锻炼了手指技术,最后四五度和弦叠置渐慢下来引出蝉鸣段落。

蝉鸣声,233小节,Tempo rubato,仅仅一小节便模仿出了蝉鸣的音效来,作者采用倚音加颤音加双附点的巧妙手法,仿佛蝉的翅膀颤动一般,惟妙惟肖。声音的控制也由很弱至强再回到弱,这一段蝉鸣声的模仿,加以踏板,再由这样的强弱渐变同时融入了渐慢到踏板的逐渐消失。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延音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延续了蝉鸣的效果自然流露出音乐上的呼吸换气。

第五段,234-293小节,Prestissimo,全曲的终乐段,华丽热闹。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同音重复,使得乐曲层层推进,越来越精彩。单音到八度交替到拓宽再到紧凑,保持急版的速度和托卡塔式的技术,结尾处越来越宽广回归到主题的旋律。2/4拍与3/4拍结合的托卡塔的推进在倚音与四五度叠置的主音E上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热烈、辉煌!

三、《百鸟朝凤》的气韵之离

从百鸟朝凤的结构上看,乐段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关系紧密。不难看出,“气”的运用在此曲中非常频繁。演奏者需要练习调气与灌气。梳理了乐曲的结构,演奏者应以自然的气息结合乐曲的抑扬顿挫甚至是留白一起调整气息去演奏。气沉丹田,贯于全身,发于指间,手腕的提落与气息的收放联系到一起。

中国的艺术特别在其“韵”,以韵传神,重在意境。“离”如水墨画般,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即为它的巧妙之处,在中国钢琴演奏中体现在音色的变化上。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更是将“离”体现得淋漓尽致,乐曲中我们可以听到唢呐、笙、扬琴、鼓、锣等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的音色模仿。

1.对唢呐音色的模仿

唢呐音色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极具表现力,从乐曲的开头我们便可以听到热情,明亮的唢呐特色。唢呐作为吹奏乐器,体型小却有大能量,穿透力強。演奏者的气息控制声音的长短强弱,演奏技巧也分为吐音(单吐、双吐、三吐等)、滑音、颤音、花舌音等,善于模仿人、鸟、兽虫的叫声。刻画形象生动,有趣。

本曲钢琴上我们可以听到唢呐滑音的技巧,如谱例1中第4小节,升D到E的倚音弹奏模仿了唢呐的上滑音技巧,第1小节八度倚音B到升G模仿了唢呐的下滑音技巧,灵动活泼,幽默风趣,这里右手的四五指的功夫可见一斑,手掌支撑好,指尖快速有力拉住的演奏倚音以达到唢呐的滑音效果。

谱例1:

花舌音,即卷舌音,民间俗称打嘟噜,谱例2我们可见钢琴采用小二度的交替的颤音模仿出吹奏唢呐振动舌尖产生快速、均匀且有力的声音。演奏时,可采用rubato弹性节奏,由慢至快再渐慢下来,结合踏板延音效果渐渐松掉,蝉鸣声的慵懒和闹中取静的音乐效果在这一小节中展现的恰到好处。

谱例2:

2.对笙音色的模仿

笙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由簧片发声,其音色清晰高雅,音质柔和,在传统的器乐和昆曲中,常用来作为管乐器的的伴奏,为旋律加纯四度或纯五度、纯八度,谱列3中我们可见唢呐高亢旋律后接着相隔纯八度的是笙的柔美音色,如对话般交流。

谱例3:

3.对扬琴音色的模仿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表现力极为丰富,音量宏大,刚柔并济,具有颗粒性,基本竹法(演奏方法)是双手轮流交替,其表现手法大可分为单音技术、双音、轮音、弹轮、分解和弦、两声部配置和色彩技巧七类。单音技术以及轮音是扬琴的基本核心技巧。谱例4第2小节开始我们可见单音与轮音技巧结合下,钢琴的轮指与八度结合的运用。钢琴演奏指尖拉住,手腕放松采用2151的指法,第3小节左手1、2指集中落下演奏小二度紧接着右手151指的分解八度,这样右手分解八度与左手五度音程的结合也恰好模仿出扬琴快速八度散打的效果。

谱例4:

4.对打击乐器的音色模仿

谱例5我们可以听到钢琴演奏上左手琶音衔接倚音结合右手和弦紧凑的双手交替动作来模仿出不同打击乐器综合在一起的混合音效,具有民间乡土气息的大锣的浑厚低音与小鼓清脆密集形成强烈对比,手腕与小臂的协调下做出弹性而越来越富有紧张感的声音,恰好模仿出鼓声、锣声的打击效果。

谱例5:

四、结语

中国民族乐器众多且各具特色,从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我们不难看出王建中先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及对各种乐器各种音色的精妙刻画,气韵之“离”的“离”之精彩。民族器乐之多,技巧之丰富,个性之鲜明,无不需要我们在提高钢琴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广博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推广发扬,谱写更多融合中西文化的钢琴佳作。

参考文献:

[1]武增文.《百鸟朝凤》:从唢呐独奏曲到钢琴改编曲[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2]范立芝.中国钢琴音樂演奏中的气与韵[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4,(12).

[3]刘纯.论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民族元素的应用及演奏[J].音乐创作,2013,(11).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小节 唢呐 钢琴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