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的歌声

音乐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08月21日 08:17

黑土地上的歌者

李金航

摘 要: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各行各业的人们鼓足干劲为现代化建设努力拼搏的同时,音乐领域也随之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不论是音乐作品的创作还是表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上的变革与创新,带来了音乐创作上的丰富与繁荣。本文阐述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辽宁地区音乐发展的概况及对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进行整理,试图对新时期1980—1990年辽宁歌曲的创作作出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抒情歌曲;艺术歌曲;创作特征;黑土情结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12-02

新时期的辽宁,作为黑土地上璀璨的明珠正趁着改革开放的契机,在音乐道路上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发扬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多元化音乐发展的道路,借鉴国内外优秀作品,力争为创作出体现“黑土地”特色的辽宁新时期音乐而不懈努力。从80年代开始,辽宁的音乐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创作手法上主要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交织交融,辽宁的歌曲创作将欢快、热烈等风格融入中国民族音乐的大家庭里。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艺术领域尤其是音乐创作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以高、快、硬、响的革命思想和阶级斗争为纲的创作思路,而是逐渐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创作中去,创作思想转移到了以音乐为本体的态度上来。

一、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的《辽河从我家门前流》

歌曲《辽河从我家门前流》,以我们的“黑土地”家乡上的母亲河——辽河作为动机,词作者胡宏伟在这首歌中饱含深情,通过对辽河两岸景色的描写反映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好光景,将人们内心对祖国和家乡的歌颂、赞美融入其中。词作者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在歌曲中通过短短的几句“两岸稻谷香,一路风光秀,钢城花争艳,油城起高楼,夜里电站撒珍珠,好像群星水中游。”概括了辽宁这片“黑土地”的特点。第二段的歌词“我愿是那河中的水,环绕着家乡飞,永远为她当歌手”,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深情贴切。曲作者为了让歌曲更具抒情性,选取了具有东北特点的音乐素材。歌曲旋律中不仅加入了东北民歌、地方戏而且还融入了东北人喜爱的二人转等元素,创作出既亲切又符合地方特色的歌曲。作者在歌曲的曲调上选择调式交替等手法,在摆脱传统技法平淡的基础上,多种调式贯穿全曲,使旋律呈现出新鲜感。歌曲25—28小节的高潮处在一个九度大跳过后将旋律离调到下属和弦,在高潮处形成了新的元素,使歌曲更具激情。在节奏上,作者巧妙地加以变化,为了使歌曲节奏感更加活跃,作者选择时机在旋律中加以短暂停顿,弱拍起的节奏等,使歌曲显得颇为新颖,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辽河从我家门前流》,才能获得如此成功,成为辽宁地区优秀歌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在抒情歌曲中,还有一首被广为传唱、耳熟能详的代表性作品,就是《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一首抒发对祖国母亲思念和感恩之情的佳作,深情的旋律情意连绵。《我和我的祖国》出自于我们辽宁本土的作曲家秦咏诚,他自幼生活在海边,大海赋予他宽广的胸怀,也赋予他大海般深情的旋律。这种深情炽热的优美旋律,尤如秦老自己内心的写照,将真情实感倾吐流露。

此首歌曲的歌唱性和抒情性的特點,使其成为大江南北广泛传唱的佳作,深入千千万万祖国儿女的心。成为魅力永久、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作为赤子,歌曲的情感当中充满着对海的忧愁、对海的欢乐,作为祖国的一份子与祖国大海融为一体,脉搏的每一次跳动,血液的每一次流动都将真实情感比作海的浪花。强烈歌唱性的歌词,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这些带有强烈歌唱性的歌词,随着语言的节奏交替使用,舒展平缓,传唱至今。

作曲家秦咏诚在努力获得生动、准确的音乐形象的同时,力求在能让听众听懂、听清、喜欢的基础上,创作了优美的旋律线条。秦咏诚说:“写好音乐作品,必须向民族民间学习,要学习我国各民族的民歌、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要注重群众喜闻乐见的风格”。《我和我的祖国》就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上的生动的音乐形象与情感表达的结合体,就是歌曲旋律的深情演绎,在6/8和9/8节拍的律动下,来述说故事的情感。

在曲式结构上,此曲是二段曲式,有主歌和副歌。大调调式的流畅旋律线条加上6/8拍子的动感韵律,使人听后自豪、庄严、恢宏。A段共16小节,优美抒情,B段由于前两句升入高音区,变化重复使歌曲进入高潮,是一种有力的呐喊式的高歌。在“你的心窝”和“祖国”两处运用了9/8拍子来延长唱词并得到充分展现,随之将后两句引入A段,在旋律上进行模进,来缓解歌曲高潮所带来的紧张感,为歌曲尾声做了铺垫。从节奏上看,作者有意运用附点等音符来强调歌曲的舞蹈性,进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而在“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等处附点音符的运用则加深了歌曲深层次的情感。

从旋律上看,《我和我的祖国》具有中国七声音阶的特征,尤其一些带有附点的节奏,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除此之外像do re mi,re do la这样的三音列也很具传统的特点。

第一乐段连续三度和六度的跳进和第二乐段高音区深情旋律的回荡迸发出火花。作者在创作中有意创造出一种流动性强的旋律意境,使全曲没有同音重叠。在歌曲第三小节处do—mi—do上行连续跳跃,表现出一种顽强、纵横驰骋的特点。

歌曲旋律线条流畅合理,如so—so—do—so,la—la—so—mi先落后起层层推进,在B段高音“mi”先后出现两次,直至将歌曲的旋律推向最高音。音程是歌曲又一独到之处,大跳的变化和音程的级进都强化了歌词中“祖国、高山”这样的核心词汇,并运用醒目的旋律来突出歌曲的舞蹈性。歌曲旋律朴实大方、清新别致,生动地表现了祖国赤子与祖国母亲的血肉联系,词曲结合恰到好处。其实这首歌曲的旋律在当时看来是一种创新,秦老说“这首歌我用了每小节三拍,来凸显歌曲的跳跃,整首歌是6/8拍子,这个节拍,使整首歌曲轻跳悠扬同时又很抒情”。拍子的使用,连现在的歌曲中也很少使用,所以这首歌在当时很有创新意义,加上旋律清新别致,可以说是一首具有新意的抒情歌曲。

三、军旅题材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这一时期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军旅题材歌曲,这就不得不提到军旅作曲家铁源。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中,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边疆的战士好像重叠于此美景画面当中,放声歌唱。音乐虽然不能将事物一比一再现,但它旋律中的情景交汇,把人与人的心灵交融在一起,把人们带入音乐的画面。《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形象地把桃花和周围的景象融入富有情感的旋律当中,时而山水草木,时而雄伟的首都天安门,时而又回到站岗的战士。音乐与歌词中的语调相结合,更加亲切、更具生活。六度和八度的大跳既有民族旋律的特点,又有深情高歌的旋律线条,音乐和语调的结合使音乐更加亲切,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赋予音乐更美的一面。情景交融的旋律线条把我们不由自主地带入了特定的画面中。歌词语言质朴、生动,抛开旋律完全是一首好诗,歌词押韵,朗朗上口,表现出战士真挚的感情。歌词中唱到“桃林环抱着秀丽的山庄”,为了使歌曲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及地方特色,歌词与曲调能够完美结合,曲调融入了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地区的民族音乐元素,竹板和柳琴加入乐曲的伴奏使得歌曲更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为六句体结构形式,分为四句加兩句的结构,完全终止在第四句徵调式的主音上,因此前四句已经构成了起承转合的完整乐段。其后面的歌词不是前面的重复,前四句以写景为主,后两句转入抒情,虽然后两句的旋律借鉴了三、四句的音乐动机,但经过作者的重新组合且具有较多的发展元素。第五句高扬的曲调,突出歌曲的高潮部分,五、六句本身已经构成一个两句体对比乐段,第六句扩展七小节,整合了后两句的歌词,最后用第四句的音调结束于完全终止。这样的4+2六句体结构,可以认为是音乐材料相同的两个并列乐段。作曲家铁源大胆创新,在歌曲男声独唱部分融进了女声的音乐成分,使歌曲更具抒情性。《桃花》全曲旋律呈波浪式走向,优雅清新,抒情婉转,跌宕起伏,创作出独特的鲜明歌曲特点。

铁源在多年的创作中,一直把成就当作起点,一直在进行刻苦的学习、实践、创新,不断激发自己的激情,在创作中实践学习,尽量使作品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并转化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他保持军人般的艰苦奋斗精神,创作中不断总结,尽管进入花甲之年还经常投入到辛苦的创作中去,采集新的劳动果实。

四、结语

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国的音乐创作正在吸收、借鉴西方音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与创新,在民族音乐的滋养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创作模式。在这样欣欣向荣大环境下,辽宁的音乐家们立足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不同形态、不同层面以及不同趣味的音乐创作思路,并且朝着这条宽广的道路不断前行。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界也借此东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抒情歌曲取代了革命歌曲成为当代歌曲的主体,独唱成为群众喜欢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音乐语言也深深地扎入了人们的心里。辽宁音乐正是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迅速发展,创作出了各种体裁形式,具有“黑土地”特色的辽宁歌曲,极大地丰富了东北地区的音乐发展,并在新时期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秦咏诚.《辽河从和我家门前流》的特色[J].新歌赞,1994(16).

[2]谭家盛.中国民歌[M].沈阳:沈阳音乐学院内部教材,1995.

[3]霍长和,金方.二人转档案[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北京辽版华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4.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生活 黑土地 歌曲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