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筝曲《古城之忆》的艺术风格

音乐
艺术评鉴
2017年08月22日 13:17

...夫演出 台儿庄古城五一活动精彩纷呈

李涛

摘要:古筝作品《古城之忆》是中国台湾艺术大学张俪琼教授于2009年2月创作的一首现代筝乐,此曲以中国台湾恒春地区的《思想起》为素材以“引子”为起点,继而发展出“城门”“月琴”“老歌手”“忆”,呈现了作曲家来到恒春古城内心浮现出儿时的景象,表现出对过去的追忆。本文以作曲者与此曲的“缘起”为契机,结合作曲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艺术处理,分析中国台湾筝曲《古城之忆》中蕴含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碰撞”,希望由此推动大陆学者对台湾筝乐的深刻关注,促进两岸筝乐文化交流,推动两岸筝乐不断发展。

关键词:筝曲 《古城之忆》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8-0014-05

2009年2月,中国台湾艺术大学张俪琼①教授创作的筝曲《古城之忆》,采用中国台湾本土民歌《思想起》为音乐素材,以视觉感观中的“古城”“月琴”“老歌手”为主体形象,在意识流“忆”中结束,呈现了作曲家人生片段的交织。

笔者之所以选择中国台湾筝曲《古城之忆》为研究对象,是源于大三时笔者作为交换生赴“国立台南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广泛接触中国台湾筝曲。初听此曲时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之后有幸与张俪琼教授进入深入访谈中得知,此曲的创作是作曲家途径恒春古城时,由所见所闻激起内心潜藏的儿时记忆创作而成。此曲的创作意境恰与笔者的童年生活场景似曾相识。笔者儿时生活在古都,古城墙下的美好童年回忆在与筝曲《古城之忆》的碰撞中跃然纸上,让笔者有了一种时空错位下的巧妙重合,由此激发了笔者对此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在动力。笔者期待能通过对张俪琼教授创作的中国台湾筝曲《古城之忆》的深入研究,引发大家对为中国台湾筝乐的广泛关注,并为中国台湾筝乐在大陆的推广和两岸筝乐文化交流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中国台湾筝曲《古城之忆》的“缘起”

筝曲《古城之忆》素材取自福佬民歌中恒春民谣《思想起》。恒春民谣是中国台湾南部恒春地区的民谣之一。恒春民谣有四种曲调:台东调又称(平埔调)、思想起、四季春、牛尾摆。以《思想起》(如谱例1所示)最为台湾各界所熟知,是恒春民谣的典型代表,亦是珍贵的本土民间文学作品。

笔者在与作曲家张俪琼教授访谈中了解到,作曲家来到恒春,看到恒春古城门时内心浮现出儿时的画面,从视觉产生听觉的记忆,脑海中闪过儿时唱诵的恒春民谣时的景象。作曲家表示:《思想起》是我们家乡的歌,它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我的骨髓,流入我的血液中,当再次来到恒春古城时就将美好的画面寄居于此曲之中。全曲仅用了三个主体形象进行描绘,通过三个主题的变化、发展,形成了不同的乐段,也为结尾段“忆”做了铺垫,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感,也将古筝的柔美、凄婉发挥的淋漓精致。

《古城之忆》一曲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筝独奏、筝独奏加钢琴伴奏、筝合奏以及筝协奏版本。笔者所分析的是张俪琼教授在2009年2月完成的筝独奏简谱版本《古城之忆》,此曲由游凯婷首演于中国台湾艺术大学音乐厅。之后张俪琼、徐玮廷进行了筝与钢琴伴奏版本和筝合奏版本的编配、创作。2009年7月张俪琼携大观筝乐团③在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台湾专场音乐会)中首演了《古城之忆》筝合奏版。2012年4月,《古城之忆》协奏版在“管弦九歌,筝乐大观”音乐中由张俪琼携九歌民族管弦乐团④首演。

二、《古城之忆》的艺术处理

《古城之忆》为传统的D调五声音阶定弦(如谱例2所示),全曲以徵调式为主进行变化、发展、引申,作曲家通过对古筝的吟揉按颤、泛音、连续性琶音等技巧的运用,充分表现出“抚今追昔的情怀”⑤。恒春调特色在于:“旋律与节奏进行自由自在,根据基本型曲调,巧妙的唱者做细腻的旋律与歌词变化,常用滑音与变化半音的装饰,恒春调保留了中国台湾最独特的民歌,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⑥。

作曲家将作品分为引子“城门”“月琴”“老歌手”“忆”五个段落,全曲共分为15个小乐段,如下表所示,全曲呈现为“散→慢→快→慢→散”的记忆线条。

(一)“引子”的艺术处理

恒春民谣《思想起》包含两个大乐句,确切的说是两个结尾基本相同的乐句,特别以sol re(5 2)二音最为重要(如谱例3所示),此二音构成了《古城之忆》的创作动机,在后续的段落中频繁出现。引子所表述的作曲家经过恒春古城时,脑中浮现的儿时与玩伴唱诵恒春民谣时的情境,引子部分的演奏,要注意速度不要过快,指法以大撮、抹、托、勾为主。结尾处的泛音要轻轻弹响,演奏技巧上右手不要靠近岳山。若声音过于明亮、高亢则会失去意境表现中的沉重感,故尽量靠近琴码侧,突出由回忆营造的丰富意境,并为“城门”乐段做铺垫。

(二)“城门”的艺术处理

这一乐段主要旋律线由引子sol re(5 2)(如谱例4所示)发展而来,含有《思想起》中的主干旋律。演奏时速度较慢,左手重颤音、滑音要突出,营造抚今追昔的对比感。主旋律多为八度高音、低音区域撮音,因此力度要随着音域的改变而改变,高音区域力度小,低音区域力度大,凸显出城门的气势和厚重感。笔者学习此曲时,张俪琼老师曾反复强调复附点的时值要弹够,重颤音要体现出来,以刮奏进入高亢的高音区表现出现实的真实写照,用一低一高充分表现出作者脑海中充满着的暖暖回忆以及对恒春城的浓浓喜爱。

(三)“月琴”的艺术处理

此乐段为快板乐段(如谱例5-1;5-2),以sol re(5 2)二音为变奏动机构成旋律。演奏前四小节时注意保持在每拍52的速度,第五小节开始加速至每拍90。但要突出sol re(5 2)这两个主干音的音效。后续的变奏段,四指轮要注意均匀速度每拍96的速度(如谱例5-1),快速指序部分速度达到全曲最快的每拍104的速度(如谱例5-2),音效上达到最强。快速指序和遥指的衔接,加以左手的轮指。多重技巧要求对初学者而言存在较高的难度,快速指序要循序渐进,特别是要突出快速指序中的(5 2)二音。左右手對位时要注意流畅性,摇指和左手八度大撮轮指音效要比右手明亮,突出左手的旋律线条。

此乐段是四个主要乐段最难的部分,练习时要慢练且每个小节气口衔接要紧密不要有断奏的音效,演奏时要慢起渐快营造出一种歌唱的感觉。此段融合了引子和城门部分的精华,以大范围的摇指段落及左手的行腔做韵,来表达作曲者内心激动的情感,脑海中儿时画面此起彼伏,使回忆进入高潮。之后通过左手的持续弹奏,转换了乐曲的气氛逐渐平静下来也为后边老歌手部分酝酿情绪,此段有承上启下之作用,将乐曲最鲜明的部分表达的淋漓精致。

(四)“老歌手”的艺术处理

此乐段与“月琴”乐段繁琐的左右手快速指序、对位和八度轮指相比,保留了“引子”和“城门”的平静感(如谱例6所示)。右手的持续性摇指时值要够,练习时要注意耐力的提升,突出每个小节的音头。左手的按滑音是技巧难点,不同于常规滑音中的直来直去,滑音要注意“韵”和装饰性颤音的结合中更好地烘托出“老歌手琴音犹在,独不见恒春的传奇”的意境。因此摇指演奏时值以曲谱为准不可自由延长,表现出行板的抒情状态。

(五)“忆”的艺术处理

此乐段象征人生片段交织而成的记忆缩影,表现了作曲家内心存在的意识流,即看到恒春古城从视觉感观唤起听觉记忆的变化,传递出一种“景物依旧人事非,时光荏苒来者追”⑦的心境。此部分乐曲速度与“引子”乐段相互照应,“引子”来源于《思想起》(如谱例7所示);“忆”则是对作者古城揽胜回首岁月之际的升华。此段难点在于顿音和重颤音的处理,因有总结全曲的作用,故演奏时不可过于浮夸。左手行腔做韵处理不同于其他筝乐作品中层层的外在情绪处理,而是在音乐的发展中情绪回归平静,走向意境的营造。

四、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在《古城之忆》中的“碰撞”

(一)传统元素

筝曲《古城之忆》的传统元素,首先体现在创作素材上。如前所述,此曲以恒春民谣《思想起》素材创作而成,而恒春民谣作为中国台湾传统的民谣体系之一,充分展示着恒春地区的民族特色,与大陆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和长歌不同,“因为少数原属山歌类民歌,经过长年的都市生活,已经变为小调。”⑧因此本曲的音乐情绪十婉柔、细腻,具有鲜明的小调风格。

其次,本曲的传统元素体现在指法和定弦。陕西筝派典型的演奏技法左手大指按弦,在本曲中体现(如谱例8-1所示)。陕西与恒春地区一样都有着古老的历史遗迹,这种技法的出现象征着同为古城遗迹的那份厚重的历史感和满满的回忆感,这也是本曲采用传统元素的特别之处。此外,全曲泛音弹奏和传统的山东筝派泛音弹法一致。不同于其他流派的双手泛音弹奏,本曲泛音用右手小指一关节和大指同时在弦位的二分之一处弹拨(如谱例8-2所示),也体现了《古城之忆》演奏技巧中的传统元素。

最后,《古城之忆》采用古筝传统的D调五声音阶,以徵调式为主进行创作,也是传统方面的呈现。

(二)现代元素

本曲虽以传统的《思想起》为素材创作而成,却透露着浓浓的现代感。其现代元素首先体现在演奏技法上,如左手的快速对位旋律,这种形态在传统筝曲较为少见。“月琴”(如谱例9所示)左手对位旋律的基础上,作曲家的创作增加了选择性的伴奏音型,供演奏者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自由选择,体现了现代筝曲表演形态的多元化、包容性和作曲家创作的人性化。

第二,本曲通过运用快速指序及八度大撮加轮指将乐曲推向高潮,彰显了台湾现代筝曲主动吸收大陆筝乐发展的新技法,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在传统旋律中引入新技法,音乐风格象征着旧时代与新时代的碰撞,呈现出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效果。作曲家将两者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让笔者着实对台湾现代筝乐作品表示佩服,想必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三)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碰撞”

老一辈艺术家梁在平、黄宗识、张燕等先生在中国台湾的辛勤耕耘造就的筝曲艺术的迅速发展。正是这一批艺术家带着中国大陆的音乐文化开启了台湾国乐发展的新篇章,带动了古筝学习的热潮,并对中国台湾的筝乐发展做出了贡献,影响了包括张俪琼教授在内的一大批古筝教育家的创作、教学思想,促使中国台湾当代筝曲的变革更新。用作曲家张俪琼教授的话来说:“这首曲与其说是我有意识的创作,不如说是对老艺人、老传统和我自己的生命历程所做的回顾及交代”。这是一种文化上不同时代的“碰撞”⑨。

本曲缘起于中国台湾福佬民歌思想起结尾句“5 2”二音,透过此二音发展而来的“引子”以及之后的“城门”“月琴”“老歌手”和“忆”乐段,是现代元素在时间的推移中产生的新事物,故由传统音乐《思想起》素材产生的筝曲《古城之忆》呈现出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创作的“碰撞”。

乐曲的“城门”乐段是作曲家在来到恒春镇,看到恒春古城时联想儿时的场景和家乡的音乐,作曲家的海外留学经历、人生阅历,在新的时空下,在各种要素的堆积和时空重组中完成了《古城之忆》的创作,这也是作曲家自身的一种“碰撞”。这一力作的诞生激励台湾筝乐人在本土文化与时代呼声的碰撞中,将中国台湾筝乐推向新天地。

笔者自幼习筝,筝乐艺术早已深入骨髓和笔者融为一体,习筝数十载演奏过大量乐曲却偏爱《古城之忆》,探其究竟是由于笔者和作曲家一样爱睹物思情、爱追忆过去。在与作曲家深入访谈之后演奏此曲产生的共鸣又有一种奇妙的“碰撞”。

五、结语

回顾两岸分治这六十多年来,大陆筝乐的革新始终没有停歇,古筝的新技法、新风格的传入,使中国台湾筝乐风格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中国台湾筝曲的创作和发展缔造了欣欣向荣的氛围,也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浪,不论是民间还是高校都摩肩接踵的学习开来,形成了一股独立于民乐体制之外的音乐人文体系。

在中国台湾筝乐举步艰难的年代,以著名筝乐教育家梁在平先生和张燕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筝家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台湾筝乐人才培养,为当今中国台湾筝坛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古城之忆》作为中国台湾现代筝乐的优秀,充分展示了中国台湾现代筝曲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提醒着大陆筝乐发展要回归传统,重视本土素材的运用。中国台湾的筝乐发展和大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希望今后两岸筝乐文化活动越来越多。

因可参考文献有限,且笔者写作经验不足,文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只希望籍本文向大家展示台湾现代筝曲,为大家更好地投入中国台湾筝乐学习尽一份绵薄之力。

(指导老师:张珊珊)

注释:

①张俪琼:中国台湾南投县人,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现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中国乐器系教授、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大观筝乐团音乐总监。

②《思想起》,曲谱来自:中国曲谱网。

③大观筝乐团于2009年由张俪琼在新北市成立,该团由中国台湾艺术大学中国乐器系古筝校友所组成。

④九歌民族管弦乐团成立于1998年,目前团员共50人,为桃园市政府文化局的扶植团队,现任艺术总监。

⑤引自《古城之忆》(筝独奏)简谱,曲意说明。

⑥许常惠:《台湾音乐史·初稿》,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页。

⑦引自《古城之忆》(筝独奏)简谱,曲意说明。

⑧许常惠:《台湾音乐史·初稿》,第125页。

⑨与作曲家电话谈话其本人所说,2017年3月30日18:05。

⑩张俪琼《古城之忆》创作背景,电话访问,2016年12月。

参考文献:

[1]黄文玲.中国筝乐作品之演奏分析探讨[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出版部,2016.

[2]许常惠.台湾音乐史·初稿[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2010.

[3]张俪琼.弹筝论乐[J].筝乐论文集,2011,(09).

[4]近代筝乐创作两岸学术论坛论文集[Z].台北:中國文化大学,2012.

[5]刘宜昀.台湾福佬音乐素材在筝乐创作上的运用[D].台北:台湾艺术大学,2017年.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张俪 歌手 记忆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