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引起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 柴克强医生文章
青彦言
摘要: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了影响小提琴器质性音质的相关因素:一是关于小提琴音质概述,其中重点讨论了小提琴音质的概念及其维度,具体从灵敏度、宽厚度、柔和度、力度、亮度、纯度、音量等多维度对小提琴音质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二是关于制作材料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文章从面板材料、背板材料、漆料、琴弦材料四个方面逐一分析了其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三是关于制作工艺、结构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文章结合小提琴面板工艺结构、背板工艺结构和弧形结构的特殊要求,分别阐述了其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四是关于各种配件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其中包括低音梁、音柱、琴马、琴弓、琴弦等配件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
关键词:小提琴 音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056-04
常言道,“工欲善其技,必先利其器。”假如一把小提琴本身的音质不好,即使演奏技术再好,演奏效果也不可能有多好。所以,但凡与小提琴结缘的人,特别是小提琴演奏者,都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小提琴的基本构造,了解一些有关小提琴质量优劣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在选购和选择小提琴时,才不至于良莠不分,错失良琴。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析和研究影响小提琴音质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帮助演奏者了解小提琴音质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演奏者鉴别和鉴赏优质小提琴的能力。
人们在评价一把小提琴的优劣时,往往会将音质作为考量的第一指标。就音乐成品而言,小提琴优美音质的构成来源,不仅包含乐器本身的品质,还涉及演奏水平的问题。本文将重点讨论小提琴器质性音质的问题。所谓小提琴器质性音质,是指小提琴作为一种乐器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具体是指一把成品小提琴所拥有的潜在声音能量。从理论上讲,它并不包含演奏的因素。换句话说,我们要着重分析的是小提琴作为一种乐器,在演奏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它自身携带的声音质量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使本文的叙述言简意赅,笔者在文中把“小提琴器质性音质”,统统简称为“音质”。
一、小提琴音质概述
(一)关于小提琴的音质
追求小提琴优美音质的最大化,无不是小提琴制作师、小提琴演奏家、小提琴鉴赏家共同的心理诉求,谁不喜欢悦耳动听的声音呢?
制琴师帕特里克曾经说过:“我们要叫自己的琴具有客观上的质量,如洪亮、热情、柔和、声音集中和发音灵敏的品质。”[1]艺术本来是主观的,但是小提琴作为一种面市的商品和音乐表现的工具,客观地讲,的确存在着优劣好坏的差异,所以,我们需要一些相对客观的依据,用以鉴别小提琴的质量。如果没有这些依据,我们将无从判断和分辨小提琴品质的优与劣。
在小提琴演奏家眼里,小提琴不过是表现音乐的工具,优美的音质才是小提琴最最核心的价值,小提琴的观赏价值永远是第二位的。就小提琴的音乐表现功能而言,衡量一把小提琴质量优劣的唯一尺度只能是音质的好坏。也就是说,一把小提琴,无论其表面文章做得怎样的华丽精美,只要音质不好,它在音乐表现功能的发挥上都会大打折扣。对于视音乐效果为最高追求目标的演奏家而言,它就不是一把好琴。
意大利制琴大师斯特拉迪瓦里早年是学木雕的,后来师从阿玛蒂学习制作小提琴。为了彰显斯特拉迪瓦里琴的个性,他为自己生产的琴添加了镶嵌工艺,琴头和侧板都雕刻了精美的花环,侧板镶嵌了象牙。但为了保证镶嵌材料的稳定,他不得不将面板和背板加厚,这样就破坏了音质。大师就是大师,外观漂亮的琴,一旦妨碍了音质,他就要考虑这种琴是否还有继续制造下去的必要。因为唯有追求优美的音质,才是制琴的正道。所以,在他做完第10把镶嵌琴后,从此放弃镶嵌工艺。纵观国外众多的古典名琴,外表大多朴实无华,但仍然价值连城,其原因正是在于它们经久不衰的漂亮音质,有的古琴至今还在被演奏家所使用。
(二)小提琴音质的维度
所谓小提琴音质的维度,是指小提琴的声音质量所涵盖的方方面面,它主要包括發音的灵敏度、宽厚度、柔和度、力度、亮度、纯度、音量等方面。
1.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小提琴发音的灵敏程度。“一把特殊的小提琴,在音量和声音传递方面,具有特殊潜能。……一旦弓起弦动,振动就传送出来,经琴马和音柱,到达面板和背板。整个琴体振动起来,振动传送到周围的空气中,传送到听众的耳朵里。”[2]看克里斯的叙述显得有些繁琐,现实中的快速灵敏都是在瞬间完成的。从小提琴音质的角度讲,发音灵敏的物质基础是小提琴的声音传导系统的性能良好,对声音的反应速度异常迅捷,开弓即来,停弓则止。从发声的源头到传入耳朵的时间非常短暂。
2.宽厚度。宽厚度是指小提琴的发音宽厚饱满的程度。小提琴音质宽厚饱满的物质基础来自于小提琴的共鸣系统的完善。小提琴的琴体是由70多个零部件在强力胶的粘合下制成的。小提琴绝大多数的零部件都是由不同树种的木料做成的,而每一种木料都有各自独特的纤维弹性。这些不同的纤维弹性会被强力胶按压在规定的位置上。假如制琴师能够充分理解、充分尊重和充分利用每一快木料纤维的弹性,在制琴的时候能够顺着纤维弹性的走向来连接各个零部件,使它们彼此连接的通路阻力最小,在这种情况下,强力胶对各个零部件纤维弹性的压制就会降到最小,这种琴的共鸣就会非常集中,声音就会宽厚饱满。如果各个零部件的纤维走向不和,传导的通路就会不畅,到处受阻,传导出来的声音就会被各种阻力所吸收,声音就会一路衰减,发出的声音自然就细小单薄。
3.柔和度。柔和度是指小提琴的发音柔和滋润的程度。小提琴音质柔和滋润的器质性依据,主要是小提琴琴体多维度的圆弧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弓弦摩擦产生声音,在碰撞到小提琴的腔壁时,立即被各种弧形的切面所缓和。试想,当一个物体垂直落下时,物体对地面的冲撞力会很强烈。但当一个物体顺着斜坡滚下时,物体对地面的冲撞力就会减小,变得相对温和。小提琴多维度的圆弧结构就像滑道一样,使运动中的声波与琴壁接触时有一个缓冲的余地,声音由此变得柔和滋润。
4.力度。力度是指小提琴的发音笃实有力的程度。小提琴音质笃实有力的物质依据是琴身的材质既轻薄又坚硬,对声音的回弹非常有劲,这种状态可以用掷地有声来形容。
5.亮度。亮度是指小提琴的发音清澈洪亮的程度。小提琴音质的清澈洪亮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小提琴整体共鸣系统良好,也就是说,小提琴70多个零部件在共鸣状态下,协调一致,每个部件自身所有的抗共振应力(木材在共振时出现的结构性拉力)非常小,几乎没有反动力量作怪,各个零部件在腔体共鸣时拧成一股绳,将一把小提琴的整体声能发挥到极致。这种琴声所携带的穿透力将是无与伦比的。
6.纯度。纯度是指小提琴的发音纯洁干净的程度。小提琴音质纯洁干净的器质性来源,主要仰仗于小提琴所使用的木料都是高性能的传导材料,如云杉、枫木、色木等。这些材料“对不协调的高次谐波有极强的阻尼,使琴声清晰明亮。”[3]所谓阻尼,是指不和谐的振动声音在木材内消失的现象。材质优良的小提琴,当腔体发生共鸣时,这些高性能的传导材料在将主流声音快速集中地传导出去的同时,又非常好地阻尼了材料自身的噪音。而阻尼性能不好的材料,噪音无法消除,自然会抵消共鸣的声音,各个零部件各自为阵,发出各种杂音。总能量一分流,参与共鸣的主体音量就会减小,各种杂音一进入,主流声音的杂质就会多起来,声音一旦模糊,纯度自然降低。
7.音量。音量是指小提琴发音的分贝大小。影响小提琴音量的因素主要是共鸣,共鸣好,声音穿透力就好,声音就厚实有力,音量就大。就一般情形而言,小提琴的体量大小,会直接影响共鸣效果,体量大的小提琴,共鸣就好,音量就大。
二、制作材料对音质的影响
制作小提琴所用的木材要求长期自然风干,时间越久,木材自然风干与氧化程度会越高,其纤维会更加紧缩,木材的弹性会越来越强,振动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小提琴存放的时间越久,音质越好。
(一)面板材料对音质的影响
小提琴音质好坏的关键,主要是由面板质量决定的,换句话讲,小提琴的音质优劣,取决于面板对琴弦发出的金属颗粒声的装饰美化程度。小提琴面板的最佳材质是鱼鳞云杉。
鱼鳞云杉具有重量轻、质地坚、抗压强、弹性好、易振动、传音快等特性,是制作小提琴面板的理想材质。“几乎全世界都用云杉制作提琴的面板,主要是由于它的质地轻而硬,声学性能好。它的传声速度可达5116米/秒以上,比空气的传导速度快四倍多,而且对3000-5000赫以上的高频有阻尼作用。” [4]面板振动的阻抗因素主要涉及面板厚度、振动面积、年轮密度及其受力状态。公认的现代小提琴制作大师、研究斯特拉迪瓦里最权威的专家“萨空尼认为,对于提琴来说,重要的是f孔之间的中央部的振动与木材所具有的内在阻抗具有十分密切的比例关系。虚弱的木材,或者说像年轮倾斜的木材,则其振动受到抑制。”[5]制琴师帕特里克·乔伊特认为“声音的速度和木材的单位密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密度大的木料制作不出优质的小提琴来……小提琴的面板一个單位密度不得超过每立方厘米0.4克。”他说:“我想要轻的木料,但得无病害无污点的木料,波纹清晰、干净无痕而轮廓分明的木料,声音清脆响亮的木料,年轮规则而间隔不太大的木料。”[6]从萨空尼和帕特里克对面板材料的挑剔程度,我们就不难想象小提琴音质对面板材料的要求有多么苛刻了。
(二)背板材料对音质的影响
小提琴背板主要采用枫木、色木。枫木和色木材质坚硬,外观纹理细密美观,富有弹性,振动敏感,传声快速,对高频率的噪音有阻尼作用。小提琴背板是为小提琴提供共鸣空间的,它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仅次于面板。它的木质工艺要求较高,诸如树龄老成,木质健康,干燥久长,木纹顺直,纹理均匀等。
(三)漆料对音质的影响
小提琴表面的漆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小提琴表面的美感,更为重要的是,漆面的成分质地和厚薄对小提琴音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好的漆料涂在小提琴的表面,会增加面板和背板的坚韧度,使小提琴的音质更加锐利高亢。
制琴师帕特里克·乔伊特说过,“如果漆过厚,肯定具有使声音变弱的作用。”[7]别小看薄薄的一层漆,它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不可小觑。坊间流传,许多小提琴制作大师的调漆方法都是秘而不宣的,足见,漆料对小提琴品质的影响有多大。
(四)琴弦材料对音质的影响
“制作小提琴弦的材料有羊肠、金、银、铝、合金钢、生丝、尼龙等,不同的材质对弦的特性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8]
1.金属弦。金属银弦是用一根钢丝做心,外缠一层银包皮。此外,还有铝、合金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弦。金属弦的张力大,爆发力强,抗压善变,音质明亮集中,音响效果华丽,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不敏感,音调稳定。
2.羊肠弦。羊肠弦是古典小提琴的唯一选择,其制作工艺复杂,它是用直径约3-4微米粗细的羊肠纤维为原料,经水洗上胶,绞合成弦。羊肠弦音质柔和甜美,反弹力大,但音量较小,伸缩性大,对温度湿度非常敏感,易损坏。
3.尼龙弦。尼龙弦又称仿羊肠弦,是由尼龙纤维丝绞合而成的,这种弦发音灵敏,音量宏大,音质圆润,易于震动、手感舒适,音调稳定,对温度和湿度不太敏感。
三、工艺结构对音质的影响
(一)面板制作工艺对音质的影响
制作一把小提琴除了对材质的高要求外,制作过程也十分繁复讲究,从选材到制作成型,其中的程序复杂,工艺讲究,参数精微,要求颇高。制琴师必须选用经过长久风干的云杉,以确保木料的硬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木质的伸缩率。在切割面板材料时,制作师会千方百计保留木料纵直的纹理走向,尽可能使木质纤维走向与面板表面平行。为此,他们不会动用锯子下料,而是用刀劈的方法。因为锯子会将木质纤维锯断,破坏木质的纤维结构,影响面板的硬度,降低面板的声音传导力。好音质的小提琴面板要求纹理纵直,无疤节无脂囊无修补,中部年轮间距在1.2-2毫米之间,边部年轮小于3毫米。纹理间距保持在2毫米的面板,音质最好。
(二)背板的工艺结构对音质的影响
当小提琴发音时,由面板、背板和侧板组成的音箱所产生的共鸣,不仅增强了弓弦摩擦振动之声的音量,而且还增加了声音的厚度,使音质更加圆润饱满,更加清晰明亮,更加悦耳动听。
曾经有人做过如下的实验,将小提琴的背板换成木条,结果音量锐减,音质单薄散乱。足见背板在小提琴声音共鸣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背板材料的厚薄,是否与面板相匹配,都会直接影响小提琴的音质。
(三)弧形结构对音质的影响
意大利的古典小提琴制作师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都会在弧形结构上反复试验,以期寻求最佳音质效果。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更喜欢比较平坦的弧形结构,结果使声音更加洪亮。”[9]他“使琴板的弧度较早地从嵌线处就开始逐渐隆起。使琴板中间的弧度变得较宽、较平坦。这样,琴板的振动面积增加了,因而琴的声音更加有力,音量也更大。”[10]
尼可洛·阿马蒂早期制作的小提琴弧形较高,振动面积小,小提琴的音质比较滋润柔和,但声音缺乏深度和力量。这种音量不大的小提琴,适应了17世纪小规模的宫廷和教堂演奏的需要。但随着音乐厅的出现,演奏规模扩大,客观上需要大音量的小提琴。所以,阿马蒂在晚年的小提琴制作工艺中,降低了小提琴的弧形结构,使小题琴的音质变得浑厚有力,极具穿透力。后来,尼可洛·阿马蒂的儿子又将小提琴的弧形结构作了新的修改,使小提琴的音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英国现代制琴师约翰·迪尔沃思热衷于复制古典名琴,最让他着迷的就是小提琴的弧度结构,他认为这才是影响小提琴音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四、各种配件对音质的影响
(一)低音梁对音质的影响
前面讲过,弧形结构的变化会影响音质效果。为防止弧形结构变形,影响音质,在面板弧形结构下方装有一根低音梁。低音梁的装配位置必须在琴马的低音脚下缩进1-1.5毫米的地方,当弓弦摩擦时,振动琴马,低音梁就起着弹簧的作用,致使琴马低音脚反弹,同时,低音梁将琴马带来的振动,由点及面均匀地传递至面板,借以弥补面板上的音孔所形成的断面对声音传递造成的阻隔。
(二)音柱对音质的影响
不要小看音柱这么一个小小的零部件,它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非常大。“音柱”,法文写作:ame,意大利文写作:anima,中文意思是“灵魂”,可见它在小提琴各零部件中的重要地位。音柱是连接面板和背板之间的桥梁,它是弓弦摩擦声音最重要的传导通道,所以,音柱的末端必须与提琴面板和背板的内弧形结构完全吻合,音柱太紧,声音就会刺耳。太松,既不稳定又没有传导作用。
许多琴师在小提琴音质不理想时,会采取调整音柱的体积和位置来改变音质。比如改变音柱的长度、直径及其位置,调整支撑琴板的部位和顶力,实现音柱对声音传导的均衡性,实现音柱对小提琴腔体内的空气共鸣区的合理分配。只要做到“音柱位置正确,上下端与面板和背面的接触完全服帖,松紧适度。能真正做到这3点要求的,琴的音质往往也是最佳的。”[11]
(三)琴马对音质的影响
琴马是振动声音的第一道桥梁,它的高度、厚度、宽度、马脚、孔眼、肾尖的大小,都会影响声音的传导效果和自身振动频率。琴马必须安装在f孔缺口的连接线上。“琴马到拉弦板的距离必须保持在55毫米,这正是弦振动长度的1/6,是弦振动的节点,改变这个距離会影响到弦的振动性能。”[12]
(四)琴弓对音质的影响
琴弓由弓杆和马尾两个部分组成。马尾部分是小提琴发音的源头,使用前需要在马尾上擦些松香,以增加弓弦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达到振动琴弦的目的。给弓毛擦松香必须适量,擦多了声音发滞,擦少了又打滑,声音发虚。弓毛的重量也要适中,一般在150-180根之间。弓毛太多,不仅会增加弓子的重量,使用起来不轻便,而且,还容易将弓杆拉变形,时间久了弓杆会失去弹性。弓毛的松紧也与音质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调得紧,音质明亮有力,调得松,音质柔和甜美。琴杆要韧性好,有弹性,重量轻,易操纵。
(五)琴弦对音质的影响
前面已经讲过,不同的琴弦材质对音质的影响非常明显,而且,琴弦作为主要配件,它的粗细以及质量好坏对音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琴弦是小提琴声源振动的主要载体之一,“这个源头的质量不好,就是再名贵的小提琴,也不会有好的声音。一流的小提琴,配上三流的弦,只会发出三流的声音。”[13]琴弦越粗声音越低,张力越大,声音越响。反之,则越高,张力越小,声音越小。优质的琴弦,必须粗细均匀,横切面呈圆形。单根弦表面必须光滑。由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绞合弦的外皮如果走形破裂,使用时,声音会不集中,有噪音。
基于材质和工艺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把完全相同的小提琴。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把琴的音质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无论每把琴怎样的独特,它毕竟还是小提琴。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提琴的音质问题又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对同与不同的界定中,几乎没有一个理论不是挂一漏万的。我们面临的是一片大海,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小提琴工作者,无论是制琴人,还是演奏者,万万不可放弃识琴、鉴琴、赏琴的功课。
注释:
[1][英]克里斯·约翰逊,罗伊·考特诺尔:《小提琴制作艺术》,蒋和璠,蒋芸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2][英]克里斯·约翰逊,罗伊·考特诺尔:《小提琴制作艺术》,第2页。
[3][4]陈元光编著:《提琴的制作与修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5]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463页。
[6][英]克里斯·约翰逊,罗伊·考特诺尔:《小提琴制作艺术》,第38页。
[7][英]克里斯·约翰逊,罗伊·考特诺尔:《小提琴制作艺术》,第39页。
[8]陈元光编著:《提琴的制作与修复》,第227页。
[9]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第3页。
[10]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第433页。
[11]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第507页。
[12]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第508页。
[13]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第519页。
参考文献:
[1]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陈光元编著.提琴的制作与修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英]克里斯·约翰逊,罗伊·考特诺尔.小提琴制作艺术[M].蒋和璠,蒋芸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