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声乐套曲OP.39的创作特点

音乐
艺术研究
2017年08月28日 01:02

...关系最为密切的声乐套曲,10月23日在保利剧院,马勒的《大地之歌...

李敬波

摘 要:舒曼艺术歌曲创作在声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舒曼艺术歌曲实际演唱的研究,不仅能够体会德国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深入探索出艺术歌曲所反映出的创作者人生意义和声乐美学价值。舒曼用的艺术歌曲极富有浪漫主义特点,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浪漫主义精神的熏陶,这与他本人所具有丰富的文学修养分不开的。舒曼的艺术歌曲音乐上精致、灵性、细致深刻、注重微小的处理。舒曼的艺术歌曲情感的表达含蓄,内敛的性格从歌曲的细微处得以显现,这与后来德国的作曲家舒伯特有着明显的差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外露,诗词语义的表达比舒曼夸张。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动机是受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感染,情真意切的情景渲染等情感启示创作而成,浪漫主义的诗意幻想力与作曲家的细腻、内敛、灵秀、敏感在他身上融汇在一起,那么恰当、适合,所以,舒曼被称为音乐史上的浪漫诗人。

关键词:舒曼 套曲OP.39 演唱心得

一、诗歌语句的感染,音乐情景的表达

舒曼对文学、诗歌和音乐的喜爱,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那时他就显露出国人的音乐才能和对诗词的理解力,童年的经历培养了他诗人的气质与灵性。当时德国的著名诗人歌德、海涅、艾兴多夫的诗歌作品对他的影响力非常大,他痴迷于上述是人的诗歌作品,往往感动的忘却自己,在选择歌曲诗词的时候,自然而然以浪漫主义诗词为主。声乐套曲OP.39就是艾兴多夫的诗词,选词严格、谨慎、最有价值,非常注重诗歌本身的情感性、意境渲染和艺术品味。诗词选定后,舒曼运用自己的音乐表现元素,依据自己内心的召唤,通过音乐的旋律流动,使诗歌焕发出更加感人的诗意风采。声乐套曲OP.39舒曼用多元化的音乐表现手段,揭示原诗词的语义意境和诗词韵律,努力描绘出诗词语义所表达的情景,从中注入自己的思想情感,细致的刻画出每一个音乐形象,全曲充满了诗情画意,感人至深,赋予套曲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套曲共有12首歌曲,舒曼用简练的音乐手法,通过音符的走向和旋律进行描绘出了复杂多变的艺术形象,通听全曲音乐深深的吸引和感动着欣赏者。声乐套曲的第12首歌曲《春夜》描绘出春天到了,鲜花盛开,春意盎然,欣欣向荣,诗人心里渴望的恋情有了良好的结果。这首歌的曲调以流畅急速,一泻千里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写作手法来迎接春天,兴奋地幻想着星星、月亮、整个大自然都在呐喊“她是你的,她是你的”,表达出舒曼强烈的狂喜之情,抒发来自内心的对爱的真诚。歌曲结尾,给人一种冥想、回味无穷的感觉,真实、恰当地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并借助音乐的表现恰当的呈现出诗歌的情境,完全符合诗歌语句的感染,音乐情景的表达。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气质。

二、描写爱情,兼有对自然之美抒发情感

在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中,爱情为主题的歌曲占有较高的比重,其中套曲OP.39就是很好的爱情作品,其描绘爱情的艺术性非常高。这部作品是舒曼在1840年5月结束了对克拉拉短期的探望之后写的。该作品的歌曲每一首都写得极其生动感人,最广为人知的第二首歌曲《间奏曲》描绘出的爱情是多么的令人陶醉,是一首难得的快乐情歌。音乐轻快、活泼,具有朗诵的语调,将对爱人的思念与激动的心情体现得恰到好处,如同克拉拉的形象真的浮现在舒曼的眼前。歌中唱道“你那美丽的形象,占据了我的心房,它让人感到欢唱,把烦恼全扫光,我心里在唱一首古老而优美的歌,歌声经过空中飞到你的身旁”。真实而又贴切地反映了舒曼对克拉拉浓浓的爱意。第五首《月夜》是一首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歌曲。在歌曲的前奏中钢琴的演奏衬托出月夜的宁静与安详,下行乐句的弹奏展开了月夜的深沉,描绘出空寂、凄凉、自然、美丽的夜空之景,使人感到大自然的空旷、寂寥,周围的景物笼罩在月夜之中,显得孤独无助,这正是舒曼思乡心情的印证。音乐运行徐缓而又有波动,逐渐将每一乐句推向高潮,加强情感的表现力,很容易引起歌者的共鸣,借景生情抒发了舒曼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心情,渴望飞回到故乡。“我的心灵展开翅膀,自由的飞翔,飞过那寂静的田野,奔向家乡”。舒曼的思乡之情是很重的,《月夜》的创作也是他的一个寄托,借助诗词对月夜的描写,使舒曼从中找到了倾诉的对象。歌曲在逐渐减弱的声音里结束。

三、艺术歌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德国民歌就象德国的历史一样敦厚、朴实,有着其他民族不具备的独特性,从而为艺术歌曲的诞生与创作提供了基础。德国人也继承了本民族的特点,性格内敛、严谨,情感内在、朴实。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也体现出本民族的特点,音乐平实、简洁、工整从不张扬,每首艺术歌曲的创作都是内心情感的抒发,精雕细琢。舒曼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对德国民歌曲调明显的、清晰的和原版的引用极少见,通过对舒曼歌曲的艺术曲调分析,不难找出对德国民歌素材引用和借鉴的痕迹,他有甄别的采纳德国民歌音调作为创作素材,吸收借鉴后又显现出代表性的特点,特别是在音乐的脉动上最具有独到性和开创性,他擅长使用复杂的节奏型,旋律脉动多变,歌曲中经常看到跨小节的切分音,如声乐套曲OP.39中第二首《间奏曲》是舒曼特别喜爱切分音的典型例子,声乐响起时没有一个音符是合拍的(谱例),弹奏切分音的左手后来加入右手弹奏的一支独立旋律,反复弹奏同样的音型,一个节奏型可以长久的坚持不变地在一个较长的乐句中弹奏,以此来表现他独具的创作风格。音乐和声织体的写作上,他创造性的开辟了浪漫主义和声配置的新领域,突破和声功能性的桎梏,探索和追求和声功能强度的减弱,大胆的运用不协和音,离调、转调、大小调交替、模糊调性等手法。声乐套曲OP.39就具有典型的调性变化过程,由一系列的变化调性连接起来,从升f小调到最后一首的最终升F大调,舒曼用这么多调性的变化来对人物内心进行细致描绘与刻画,形象地挖掘出人生内涵、自然之美和向往爱情的情态。曲式运用上,舒曼敢于摒弃古典曲式的束缚,听从内心感情的召唤,自由奔放、酣畅淋漓的抒发内心世界的感受。曲式的松弛、自由、随性、不拘一格成了他创作上的又一个鲜明的特点。

四、歌唱与钢琴伴奏共同来表现音乐意境

舒曼预想成为一位钢琴家,所以,对钢琴性能的了解十分到位,钢琴的表现特点也了如指掌。故此,它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对钢琴伴奏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另辟蹊径,使歌唱与钢琴伴奏共同来完成艺术歌曲所表现的意境,每一句歌词、曲调都和钢琴配合的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让钢琴伴奏更能与歌唱贴切入微,尽可能地展现钢琴刻画意境的无穷魅力。在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中有时钢琴与人声亲密无间,有时钢琴伴奏部分超过歌唱部分,独立的展现所要表现的情景和刻画的意境,以此来补充声乐所未能表现的意境。在一些歌曲中舒曼还经常在歌曲的尾部加上较长的钢琴尾奏,延长钢琴伴奏表现音乐的时间,给人以遐思与冥想的感觉,这既像乐思的发展部分,又像要出现新的乐思,使歌曲的意境锦上添花。

舒曼既是作曲家亦是钢琴家,他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已经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开辟出钢琴在艺术歌曲伴奏中表现技巧的新篇章,较多的运用离调、转调、大小调交替等表现手法,使音乐从古典和声写作手法和一成不变的调性转换中解放出来,赋予新的创作元素和技术手法,形成了丰富了多彩的和声配置,突出了钢琴表现力和多样性的变化,在钢琴表现手法和演奏的技术技巧上有所创新。此外,他还借鉴复调音乐织体写作风格,钢琴伴奏内声部表现增强,旋律具有饱满的张力和活跃性,充分发挥了钢琴的表现宽度和刻画音乐意境的能力。

声乐套曲OP.39中第3首《林中对谈》,是一首带有舒曼歌曲中“钢琴伴奏与歌唱同样重要”特点的歌曲,歌曲旋律、音域比较宽广,朗诵式与歌唱性相结合。钢琴朗诵式的段落大多是短呼吸式的小句子,在曲子中起着延续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隐藏着危险的动机,表现出男人的虚伪。在描写女妖的音乐中,钢琴旋律十分流畅,流畅优美的钢琴琶音音型表现出女妖美丽富有,并把女妖罗蕾莱的诱惑、假意的悲哀、冷酷严厉的真面目,描绘得十分贴切,听来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整体歌曲伴奏中可以看出,舒曼很多意图的表现主要是靠钢琴伴奏来实现的,要深刻领悟他的艺术歌曲,理解融通其钢琴伴奏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是十分必要的。

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的精巧细致、精雕细琢,音乐表现既不慷慨也不易于外露,而是完全符合内向型特点的。他更侧重于情境的渲染,情感与心理状态的表现,手法更加曼妙灵活,音乐全部化成了纯粹的感情。歌曲风格纯净,乐句简洁并且紧凑,对诗歌的选材具有其独到的见解,视角独特。俄罗斯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说:“舒曼是贝多芬、伯富朗兹、舒伯特之后钢琴伴奏写作最有天赋的一个继承者。他的艺术歌曲伴奏更侧重于通过贴切的情感与心理状态,钢琴伴奏描绘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呈示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德】巴巴拉·迈尔,杜新华译.罗伯特·舒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英】Astra Desmond,苦僧译.舒曼歌曲[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3]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4]【美】阿克塞尔·休兹,郑秀玲译.歌唱家的艺术[M].台北:天同出版社,1971.

[5]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6]蒋英.外国艺术歌曲——舒曼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歌曲 钢琴 艺术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