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艺术形式的融合研究

音乐
艺术研究
2017年08月29日 19:03

探索中西绘画融合艺术表现形式的个案研究

赵阳

摘 要:音乐形式中充满异质性空间力学与书写性美学之融合性的整体表现,从乐曲结构的组织、演绎与表现力等内涵分析,从中抽取出赋予绘画艺术创作内涵的一种“生命形式”的艺术观,亦即予以转译到绘画表现之“空间体系”的形式内涵之中及其运作概念之上。

关键词:异质性 形式 空间

一、“多音交响”(polyphony)的空间构成

康定斯基的艺术思想与绘画创作表现,是实现了绘画艺术同音乐性结构、韵律、视觉元素的内在能量等纯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可能,在此之前的绘画表现,我们近乎只知标榜为自然形象所主导的视觉造型价值而已,所以说康丁斯基的艺术对“形式”本身之独立生命所开辟出“活性动态表现”结构的维度,几乎是延续塞尚的“稳定实在”结构的探索之后,所予绘画的“形式生命”以进一步的活性化开发。同时,它也是现代艺术形式“直表”“内在精神现象”的一个表现性机转,更为西方艺术史从表相的、事件的叙述性,潜进到内在真实的、完全的、纵切面的纯艺术性形式的一项重要演进指标。

这种纯形式的结构带有一种音乐性的曲式与诗性的凝练度,而这种音乐性曲式本身除了以韵律性为其组织运作逻辑之外,其律动的整体又同步呈现出其所表情之情感形式,所以我们聆赏乐曲时,只要心灵是充分打开的,谁都会为其形式本身共存且互为表里的情韵能量所感动,美感心灵开发的程度愈久,层次愈深,感受性也就愈加深刻,而且乐曲形式的意味境界愈精炼、独到,其使人入深至醉乃至狂喜的功力亦愈彻底。音乐有如此能耐,究竟起源于何?音乐与绘画是为两种相异本质属性的感官获得感受的审美表现,眼与耳同心理的联系与体会面向其实存在着出入,如欲将绘画艺术表现摹拟音乐形式的表现力,最大也最有可能可为传移应用者,应是音乐形式的“交响”曲式构成的空间性。若将乐曲结构拆解,首先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一条主旋律,继之副旋律或和旋,两条旋律互为交织、互动、呼应、对话……,以产生其形式中的各种谐和关系(柔和、悠扬、微妙张力等)与非谐和关系(张力、冲突等),并同步焕发出与该乐曲中最大特征连结的各种情感能量的演绎情节表现,进而因之牵引人的心理相对应的内在生命感触。相对于非韵律性或无动态,旋律本身最主要表现是一种“时间性×空间感”的特性,这种动感表征必须以一种对比性为其必要呈现手段,体现在画面上,首先要求整体结构的布置应该进行一种保持不等的节奏错落、远近呼应、前后连续、演绎连绵……的活性结构的造型进行式,这种展现“多音交响”的生动过程也极其类似对弈的模式,一来一往,完全是步步为营,真枪时弹的寻找生机的一种行动,如此之形式运作思维,绘画整体空间感自然就呈现出,一种融合了精准而结实的基础结构力,产生有交响曲式且生动的旋律之美。

上述纯曲形式即音乐上初始作曲到编曲等表现部分,乃相当于绘画中素描性的明度空间结构创作的范畴,是决定了整首乐曲或画面精神意向与艺术性层次至关键之根本所在。

二、“异质并置”(heterotopia apposition)的力学表现

如再继续分析音乐的组织,接下来我们将发现到乐曲流转间的形形色色的表现性,亦即透过乐器或人声所表现出来的丰富音质、音色,演奏技巧所诠释的或优美、或震颤、或激昂、或沉吟、或雀跃的各种情感语絮。“异质并置” (heterotopia apposition)的空间力学所指是介于相异乐器或人声之间,加以共同组织所产生的并置张力表现性而言,它较属于一种质性上的对比表现,人对材质的感觉实是直接而敏锐的,这很像一个封闭形国家区域之内出现他国的人时所发生的强烈异文化印象一般,感受上可以立即袭涌而上许多从形态上的、各种面向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语言……)到甚至思想精神层面上的好奇、兴趣或冲击、激荡,而这种冲击与激荡性的强烈感受力,正是我们想要加强画面之形式的与内在的精神性所特别予以强调的一种表现。

在音乐中,只要专注,我们也能从中听出各种“画面”,只要移情,我们又常为之感动的泪眼盈框(不论情感联想上、形式表现上或精神领会上的感动),各种表现、各种形式、各种情致、各种风格的乐曲其实唤起的就是我们心理结构上各个“坐标”(经验情感、美感……)的情结(点到线的规模),我们的心理结构更是一种广大、多重、多层且复杂交织的“质性”组成。为什么音乐的表现力是所有艺术类型中最直接渗透人心的,音符、音色等音乐元素与节奏、旋律等乐曲的形式是一种完全抽象的“质性”,如将其形态组织出心理结构可以感通的结构表现,再透过演奏的表现力,则音乐的感染力就自然产生,必须注意的一点是,音乐结构本身正体现一种异质并置表现非常彻底且能自由运用的丰富艺术性形式张力(除非是solo:独唱或独奏),音乐艺术可以如此彻底发挥该特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它以可以感通心理结构的形态(质性)与组织(美的形式)来造型(乐曲),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的祕密。心理结构是一种张弛、微妙、意念折转不断、变化无止、形迹如幻、异度空间并置、焦点持续移换、情绪纷沓流动的状态,乐曲的结构除了其旋律呈现的一贯性以外,其他的唱和或衬托组成部分几乎是极尽变化之能事,却毫不脱离与人心理的联系,主要正是赋予二者之形态与结构的一致性所获致的结果。

绘画的表现虽不若音乐般来得自由,也无法赢得所有人可以感触其纯形式的表现意味(大部份的人因普遍性社会价值之层次的视觉经验,视觉已受制约且模式僵化,故难得见开放心灵之自由审美功能),但个人仍以为可藉由绘画元素的异质性上各种并置的表现,发展出一种空间流域的解构、交错、穿梭、消长……的“异质性空间力学”与时间流域的自由解构之“异时性”手法的同时性表现来呈示心灵的面貌,以强调自由性空间形式本身之精神性能量及其结构张力之美。

三、“书写表现”的“自然”统合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身体”(Body)通常被认为具有物质的特性,而与“精神”(Spirit)对立。梅洛·庞蒂反对把“身体”当成“物性”,以为“身体”先天便存在一种“知觉”作用,使我们于感知外在世界时,可以把一切“外在”与我们的“内在”二分的隔离打破,使“外物”与“我们的内心”可以形构一体。 (“外在的环境”和我们“内在的心境”乃是我们行为作用的一体二面,而且是在相参、互通的结构里。)

现代科学已经发现我们的左右脑各司不同的活动主宰功能,我们的生命活动是为五十兆脑部细胞分子的完美活性表现的结果,右脑中的杏核体可以让我们处于平衡的存在(并就失衡状况予以回应),即当下的真实与完整,这个生物科学发现完全解释了诸如所谓灵性、佛性、禅或现代艺术中所向往追求的真实等带有密契意味的论见根源(无论如何一切仍为造物主所设所造,“造物者”之内涵包纳万有,亦即一切终究的源头)。右脑直接当下“全然地”回应一切相对环境,左脑则是运用理性来处理过去与未来的信息,但它是慢半拍的,这也是为什么抽象表现主义者要以“自动性”技法联系所谓“真实”的原因,好直接消除掉理性远离真实的一段距差,以归还人之自性艺术表现的真实(“表现”之“自然”)。

印度的霎哈嘉瑜珈(SAHAJA YOGA),意指内在的自觉(并非普遍为人误解的身体舒展运动),该理论提出人之身体有三脉,左脉主宰行动力,针对未来欲望,右脉收摄情感,关注过去记忆,中脉是灵性的中心,统合三脉便能体现“当下即是”。观此三脉,完全涵盖了人的全面性时空坐标概念的理解,而其中脉所处的“当下”适也与梅洛等观点不谋而合,孩童游戏的当下便是进入此一存在状态,来自超宗教灵学的观点站在生命宇宙的高度鸟瞰,反而甚能轻易解释细腻的艺术创作心灵的结构与作用。

同样在绘画上我们也会要求一种回归到全然的“真实”感的心理倾向,这种内在的一种真实的声音亦要求当下超越于理性制约(不为任何理性作用或倾向所挟持宰制)与片面的表相,要求心灵能充分自在彰显与生命自由表现,其实就是在不逾矩之下随心所欲而表现(亦可为亦可不为),它并非唯我们独尊的为所欲为,而是体现了所谓“道”、“真实”、“真如”、“整体”、“圆满”、……的那种宇宙完整性精神的层次表现,是个人与“宇宙精神整体”化合融通而和谐的一种状态,而传统美学深蕴功夫论与境界论的“气韵生动”学说,就适时可以提供了我们与画面走入此一调合之境的一种观念与途径。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上,无论我们所赋予画面组成内涵如何繁复的结构或质性,只消一以贯之地整体把握,一气呵成绵延其环节,将理性资料消化化为浑然意气的书写,迸发主体直接情性的表现,抒情乃能输导形意交融,消融掉非连接的概念性思维,则愈能直抒内在之全然了,故下笔时宜求速,吴昌硕以利落刀法直取心灵直觉而造型,可见我们身体在迅速一瞬“之间”也常是撇见灵光的一种天人际会之管道。

灵活运用这足以充分载盛我们人之心灵的全然状态的书写特性,自由游牧、自动表现、随心灵而自如其是造型,乃至顺其自然融通化合最大反差的相异质性的几何线条与色面,此中内部反复循环交织彷彿正是在进行一种“生命”自身要求的“活”动,即求诸“气”来推动以“呼”和“吸”为相续循环情节的音乐性节奏之运行表现,这种创作过程亦是能令人体验到内在生命最大的美妙感的精神性活动之一,如同运气而行的太极拳术之既深层且又“完整的”一种表现,我们或可说,这种总体性表现之本身也体现了真理(“当下”与“全部”),它们都是属于身体、心理、心灵、意识能完全统合而发动表现的一种生命状态或表现。

参考文献:

[1]林国芳.世界末的气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赖贤宗.意境与抽象[M].台北:雄狮图书,2004.

[3]王治河.后现代主义辞典[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4]【美】萨拉·柯耐尔.欧阳英译.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形式 结构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