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巴赫《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中的体会

音乐
艺术研究
2017年08月29日 05:58

巴赫g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542 John Scott 演奏双排键电子琴学习区

张蕊+石金兰

摘 要:作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为巴赫的代表作之一,原为管风琴作品,后经美国著名指挥家斯托考夫斯基改编为管弦作品,本文论述的作品为鸟居达子编曲的电子管风琴版本,文章通过分析巴赫生平及其复调音乐以及托卡塔与赋格的基本含义及特点,从而谈谈在演奏本作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以及本人的一些演奏体会。

关键词:托卡塔 赋格 双排键 演奏体会

一、巴赫及其音乐特征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出身于音乐世家,自幼接触音乐,他的全部音乐创作受路德新教思想影响颇深,毕生作品浩如烟海,分为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两大类,巴赫长期在教堂任职,一直受到宗教气氛、宗教环境和宗教音乐的熏陶,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宗教主义色彩,他将宗教的信仰与对艺术的热爱融为一体,将新教精神充分体现在管风琴作品中,既显现出基督徒的虔诚,又透露出他如火如荼的人间激情。巴赫的音乐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人从中听到人类灵魂的呐喊,感受到最真实、最纯朴的心灵之美。他将严谨复杂的复调音乐推向最高峰,成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复调音响建筑师。

二、《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含义及结构分析

1. 托卡塔与赋格的含义

托卡塔(toccata),名称来源于意大利语“toccare”,意为“触摸”,又名“触技曲”,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曲风,是一种自由即兴式的键盘乐曲,特指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演奏时的触键技巧,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而且在音区、音强等方面频繁转换,快速的音阶走向和气势磅礴的和弦反复交替,有时作为单独的乐曲出现,有时与赋格曲结合为两个乐章相互形成对比,曲风表现为自由、热情、奔放与激情。

赋格(fugu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为“追逐”和“飞翔”,又称“遁走曲”,是流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曲体结构严谨而复杂,运用模仿对位法,乐曲开始时,有一个贯穿全曲的单声部音乐旋律素材作为主题,后面出现与之形成对位关系的“对题”,之后主题与对题在不同声部轮流出现,最后主题回到原调,以尾声结束。赋格是复调音乐中的一种固定的创作形式,是一种写作手法,而不是一种曲式。

2.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结构分析

该作品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托卡塔,第二部分是一个完整的赋格,第三部分是具有即兴性质的托卡塔。第三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虽然旋律和和声有所不同,但其乐思和风格是一致的,因此既属于并列关系,又属于协调统一的。

三、作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中的体会

此曲约作于1709年,属于巴赫青年时期的作品。管风琴作品大都具有宗教思想情感,音乐肃穆庄严,作为为基督教宗教仪式服务的乐器,音乐思想大多以规劝人们听从上帝的意志,忍耐世间一切的不幸,寄希望于来世,而这首作品则与之相反,他将宗教思想一扫而空,表现了一个青年音乐家冲破羁绊、自由奔放的热切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苦难的愤愤不平和顽强抗争的精神。

1. 演奏“托卡塔”的体会

这个部分充满了激昂、悲愤的情绪,表现了青年人倔强的性格和锐气。音乐开始的引子是全曲的核心,表现了思想情感的奔放不羁,由六个小节构成(见谱例1)。前三小节作为全曲的开始,从第一个音下键就要有爆发力,每个小节在弹奏时都要有对比,层次鲜明,每一句弹完都要有呼吸,最后两拍的脚键盘要有力量的踩下去并慢慢做压键弹奏,以烘托后面的乐句。第4-6小节,脚键盘出现A.T缩写,这是双排键电子琴特有的演奏方式,也是区别于其他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等)的重要标志,用这种弹奏方法可以表现定音鼓滚音的效果,弹奏方法是先触键,然后慢慢的用力,使声音越来越强,以此为后面的乐句做铺垫。

谱例1

随即进入托卡塔的主题部分(见谱例2),此部分的音乐术语为Prestissimo,乐曲以快速的上、下行模进进行,先以一个音乐动机重复两次,然后高八度又重复一次,紧接着以双手相隔八度的三度下行模进发展,弹奏时要像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快速、音色统一,双手同向八度的弹奏要均匀整齐。

谱例2

托卡塔的第二部分(见谱例3)与前一个部分在速度与旋律上不同,这个部分弹奏的时候要注意手指的控制性,左右手均以断奏为主,巴洛克时期的断奏不同于后期的断奏,弹奏时要注意尽量保持原有音的时值,下键时手指要站稳,音要扎实,手腕放松,声音要集中而饱满,左手为十六分音符,要弹得短促、轻巧,声音均匀,突出右手的旋律声部。

谱例3

紧接着托卡塔的这个部分(见谱例4)是竖琴音色与铜管音色的对话,像一问一答一样,竖琴一句铜管一句,弹奏时每一句衔接要紧凑连贯,竖琴的音色要均匀、流畅、优美,铜管音色要奏出响亮的效果,特别脚键盘的配合要有力量,表现出恢弘大气的音响效果。最后和声回到主和弦上,托卡塔结束,引出赋格部分。

谱例4

2. 演奏“赋格”的体会

结构严谨、对位复杂的赋格部分,与前面的托卡塔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赋格的主题材料仍来源于托卡塔的主题,两者存在内在的联系。此部分的旋律是隐藏的二声部(见谱例5),右手的弹奏中sol、fa、mi、re、#do、re、mi、fa、la、xi、do等为旋律音,那么在弹奏时右手需要同时弹奏两个声部,那么手指下键的力度就不能够一样,所有的旋律音要突出,手指下键的力度要重些,而且音符要弹得饱满,所有的la音作为辅助声部基本由小手指弹奏,那么小手指的弹奏要轻一些,以保证旋律音的突出。左手也是同样,担任两个声部的弹奏,上方的la音同样作为辅助声部,下方的音为旋律声部,那么左手弹奏的时候大拇指弹奏的la音触键要清些,下方的音要弹得饱满一些。那么两个手共有四个声部,这在复调作品中很常见,只有对复调音乐有一定的触键能力才能够将此部分运用到位,这也是弹奏好这首作品的关键。

谱例5

随后的乐段就是左右手的交替弹奏了,那么弹奏这个部分时候就要做到左右手衔接紧凑,不能快也不能慢,使乐句像流水一般一气呵成,练习时可采用一只手练习,即用一只手弹奏左右手的所有音符,感受一只手的连贯性,然后再进行左右手的练习以达到作品的要求。

3.演奏具有即兴性质“托卡塔”的体会

首先分析这个部分的音乐表情术语顺序为:Recitativo-Presto-Adagio-Vivace-Molto adagio,那么演奏的情绪依次为:叙述性的-急板-慢板-活泼的-很缓慢的,从这些可以看出此部分的速度要求极为严格,既要有述说性质的旋律,又要有充分发挥技巧的快速弹奏。

这部分从开始就以双手交替的华彩乐段作为托卡塔的开始,这个部分为叙述性的级进,紧接着以螺旋式的织体快速弹奏,这个部分的左右手衔接时为同一个音符,这就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右手弹奏完左手要立即跟上去,右手既不能离键过早使左右手衔接不紧凑,又不能过晚的离开使左手弹不到这个音而影响音头,因此把握这个时间点是很重要的。最后一个部分为活泼的快板,由分解琶音与和弦构成,此部分将全曲推向高潮,风格恢弘大气,弹奏时要坚定有力,特别是和弦的弹奏,双手与脚键盘的音符均有重音记号,弹奏时要配合好,音要弹准确,力度要到位,下键准确而有力,身体的力量也要跟下去,营造出辉煌、庄严、声势浩大的音响效果。

结语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在众多的主调音乐之中,复调音乐无疑是最有特点的音乐形式,我喜欢它的肃穆庄严、气势磅礴、奔放大气与思想的纯净,每每弹奏此曲心情都非常激动,仿佛置身于巴洛克时期那宏伟的教堂之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巴赫将欧洲和世界音乐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黄晓和.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3]翟磊.略述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综合艺术内涵[J].黄河之声,2013(1).

[4]张升浩.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结构与音乐解析[J].黄河之声,2011(8).

[5]张黎明.怎样在双排键电子琴上演奏巴赫复调作品:以《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为例[J].艺术百家,2012(1).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艺术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赋格 巴赫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