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走“心”的歌唱

音乐
艺术研究
2017年08月30日 18:50

...定是一个实力走心歌手-后来,如果给你一个选择 Yes Or No

李明月

摘 要:歌唱包括声乐功底、表演功底和舞台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想用歌声感动观众,首先要使自己感动,演唱和表演的作品要走“心”,只有达到“声、心”一致,才能感动观众。提出了要走“心”的歌唱,以及声乐演唱要声、心一致、创作和歌者要思想统一的观点,希望对声乐演唱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歌唱 声、心一致 创作与歌唱的统一 歌剧角色 技巧与情感

每位歌唱演员都想把自己的歌唱艺术和表演能力完美地展现给观众,作为一个歌唱演员,从学习歌唱开始就想着怎样才能表演好、演唱好一部声乐作品,可这谈何容易?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从没间断过,这个课题可能是歌唱演员一生都在实践和研究的。

何为走“心”的歌唱?走“心”就是有感情,有感动,投入灵魂的唱歌。走“心”这个词是著名歌手杨坤在好声音里,多次谈到的话题。杨坤在对看中的好声音歌手不止一次的说 :“欢迎你来我这张原创大碟,我这张唱片的主题,就是要做一张2014年,让所有人走心、感动的歌! ”“走心”、“感动”、“真挚”,这几个关键词被杨坤反复提及,他说:我没别的,就凭一颗真心。事实上,凭着真挚感情演唱和表演,一定会感动观众的。表演和演唱出来的声音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喜的欢笑,悲的流泪,这就叫做走“心”。每部音乐作品都是词、曲作家情感的抒发,也是声乐表演者进行二次创作和酝酿感情的依据。作家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品中蕴藏着他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演唱者要根据作品找到自己的表演点,并从整体上深刻地熟读作品、吃透作品,进入作品,找到对作品的总感觉,才能把情感淋漓尽致的表演和演唱出来。因此,全面地熟悉音乐作品,掌握和理解作者的意图是演唱好声乐作品的关键,可见走 “心”的演唱是多么重要。

一、走“心”就要声、心一致

学习声乐,不能只是单纯的音调的练习。要使每次发出的声音都能蕴藏情感,就要做到让每次发声练习都由心而出,心要表现作品,要随心而动、随声而衷。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关于声乐表演的论述,既“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这个“中”字,就是指心中的意思,高度概况了声心的统一关系。①演唱者要有表现音乐的意识,这种表现意识是贯穿整个声乐训练的全部过程的。很多演唱者在唱法上已经很到位,但声音上缺少感情,不能用声音呈现出音乐形象和情感,使人感觉无动于衷没有味道,没有表达出作品本身的思想感情。没有做到声心一致。所以,要想运用自己的嗓音和声乐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就要学会在演唱中做到声心一致,才能完美地演绎音乐作品。

二、走“心”就是创作与歌唱的统一

演唱一部作品,首先要熟读、熟唱,然后深入琢磨研究后才进行演唱。事实证明,优美的声乐作品得以传唱和发展,就是因为声乐作品表达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用歌声唤起了人们积极向上和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词曲作者是想通过歌唱者的二次创作,用声音把歌曲的情感呈现出来,传达给听众,取得与观众的共鸣,这个过程就是创作和歌唱的统一。

词曲作者深入生活写出来的音乐作品,是有深厚的情感在里面的。歌唱者要想唱出“情”。也应该有深入生活的基础,了解生活中人们渴望和需要的真实音乐情感,才能更准确地演唱和把握音乐作品。如要演一部歌剧角色,首先要熟悉和掌握要表演的人物内心情感,然后要熟悉和掌握所表演人物所要演唱的曲目,还要熟悉整部歌剧的音乐和唱段、人物,要“进戏”,用丰富的情感、用歌声把人物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做到“心”与作品的统一。歌唱者如果完全理解了词曲作者创作的真正意义和情感,理解歌曲中或昂扬、或委婉、或凄楚的真实目的,就能完美地进行二次创作。②在针对歌曲逐句分析,把每个句子所要表现出的情感,用歌声表达出来,所以二次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进行好二次创作,除了有一定的演唱功底和表演功底外,要逐句对作品分析和揣摩,再投入整个身心去表演作品,才更具有感染力。例如一些著名歌星的演唱会,有时台上台下一起互动,一起歌唱、挥手,台上台下一起欢呼、挥臂,共同处在兴奋中,这就是歌者通过二次创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走“心”才能演好歌剧角色

在歌剧表演中,走“心”才能演好角色。歌剧在欧洲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而中国歌剧只有五、六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带有歌剧形式的戏剧如《天仙配》、《洪湖赤卫队》、《珊瑚颂》等基本属于建国后的歌剧。西方歌剧应该和中国的京剧历史差不多,是一门既古老、又经典、又需要传承的学科,特别是意大利很多歌剧里的咏叹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声乐教学的必修课,很多艺术歌曲和小咏叹调对初学者的声音训练有极大的好处。近三十年来我国与世界逐渐接轨,国外歌剧艺术形式逐渐从国外传进来,中国的老百姓对国外的歌剧已经不在陌生。但对于中国歌唱演员来说要演绎外国歌剧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难达到原文创作的演出效果。特别是演出歌剧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有音乐音响、舞台背景等,不是拿来就能演的。所以,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完整演出国外歌剧的版本。只能是演唱一些歌剧片段或歌剧选曲。要想唱好歌剧选曲,首先要读懂剧本,要把整部剧的曲谱在排练之前通读多变,直到读数、读透、读准为止。如果是用意大利语演唱,一定要先学会意大利语歌词,这样唱出来声音才有感情,才能准确地演绎歌剧作品。

1.走“心”的创作表演

在歌剧中表演者要想表演自如,首先必须要走进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符合表演创作的规律。表演者第一步就是要对整部歌剧作品有所认识,歌剧的每一首唱段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设置的,因此,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整部歌剧音乐作品的一部分。演唱者不了解整体情节就无法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全剧中存在的意义,就谈不上完成走“心”的表演,更谈不上展示艺术魅力。因此演唱者要了解整部剧的情节发展的脉络,使剧情的整体情境在心中活跃起来,并完全掌握某选曲在整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作用,才可能找准作品的音乐处理和演唱要求,才可能进行走“心”的表演。如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是意大利歌剧作家乔阿基诺·罗西尼的传世之作,其中男低音巴西里奥演唱的咏叹调《诽谤》,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个心怀嫉妒、不满、诡计多端的人物形象,歌唱者如果不掌握巴西里奥的个性和阴险的动机,演唱起来肯定没有表现力,就不能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因此,只有对歌剧作品整体认识后,才能完成走“心”的创作表演。

2.走“心”才能与角色契合

歌剧选曲表达的是剧中角色一部分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怎样使自己与角色契合,就要对人物的整体性格有所熟悉,通过训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气和特征,从而达到惟妙惟肖的表演。歌剧作品呈示角色性格基本是通过人物的声音来完成的,所以演唱者要根据人物的特定情感来塑造声音造型。罗西尼是喜剧大师,所以在他的创作中总有不同的声音造型,每个声音造型都有它特定的人物表现,所以,只有走“心”,才可能真正完成与角色的契合。

3.走“心”才能表演得当

歌剧是“用音乐写成的戏剧”。所以歌剧作品的故事情节大都是描写矛盾纠葛中的人物情感与命运,每段选曲都是特定人物生活在矛盾中的体现。歌剧选曲表演者可以用声音来反映矛盾引起的人物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从动作的角度去反映一个人物形象,所以,走“心”的表演就尤为重要。如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二幕中苏珊娜的表演就非常到位,为了帮助罗西娜(女高音)惩治成天拈花惹草、风流成性的丈夫,由苏珊娜扮成夫人,而苏珊娜又假装同意与伯爵幽会,这段的表演充满了戏剧性,把观众带进了戏里,充分展示了剧作家笔下的人物特征。所以在歌剧表演中,不但要走“心”,还要表演得当。如果太在意演唱声音技巧,忽略了得当的表演,可能就会影响剧情而弄巧成拙。只有走“心”,才能表演得当,达到“我就是角色”的最佳艺术境界。

四、走“心”才能把握技巧与情感

走“心”才能把握技巧与情感,这是个浅显又深奥的道理。歌唱家帕瓦洛蒂说过:“有些人唱歌,虽然有高超的技巧,但却没有音乐,没有线条,有些人唱歌是用心在唱,充满丰富多彩的线条”。很多歌剧演员虽然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但他们的演唱却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因为他把技巧炫耀作为主要目的了。③还有一些歌者表演的也到位,技巧也高超,也能博得掌声与喝彩,但却没有艺术表现力。很多歌唱家,他们不但演唱的好、表演的好,还使艺术完全融合于心灵,完全为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情感的表现而演唱。他们的演唱和表演动人心弦,使人感动。歌唱家卡拉斯说过:“首先美声是表情。而单有一个美丽的声音是不够的,你必须将你的声音粉碎成千块,使它为音乐服务,作曲家为你写下了音符,而歌唱家必须把音乐和表情放进这些音符中,我们一定要将作曲家原来希望的千种色彩和千种表情添加上去。”歌曲演唱的核心是宣泄情感和表达情绪、表达人物的思想感受和抒发情怀。因此,演唱时情感要投入,才能感动别人。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染观众,最后达到艺术与情感的完全融合。

例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歌唱家杨洪基演唱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演唱的非常到位,杨洪基那浑厚的男低音加上古香古色的交响乐把滚滚的长江水演绎的惟妙惟肖,显示出了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时空和英雄气概,正应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 “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的精辟论述。因此,在歌曲处理上如果走“心”的去把握技巧与情感,无论过去多少岁月,那难忘的歌声还会在耳边回响。

总之,要想让歌声打动人,首先要走“心”,感动自己后再去感动观众,那么感人的歌声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注释:

①谢明明.从“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所引发的思考[J].歌海,2011(1).

②程一民.浅谈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J].剧作家,2006(1).

③刘笑麟.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J].戏剧之家,2015(10).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人物 生活 完美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