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二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音乐
艺术评鉴
2017年09月25日 20:12

感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学校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刘兰倩

摘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现今信息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科学性与优越性,并将其与高校传统二胡教学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进行研究,试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二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二胡 微课 翻转课堂 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85-03

二十一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发展逐渐摆脱传统教育中的束缚。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①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微课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逐步走入了高校教育,伴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与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使用,微课逐步深入課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结合的教育模式已成为现阶段广泛热议的对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微课的概念及其特征

现今的微课程概念是由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提出的。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②”随着国内对微课的传播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微课的概念和实践都不断地更新与丰富。2013年胡铁生更新了微课的概念:“提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③”

微课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针对学科的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单一,主题突出,内容精简;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以视频为载体,构建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多方资源的教学环境;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一般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用户可在各种数码终端设备上进行学习,灵活便捷;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中各资源要素可随教学需求进行修改扩充。④

(二)翻转课堂的概念及其特征

2007年,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两位教师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将演示文稿的操作过程结合教师讲课过程的声音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网络,帮助未能按时到校上课的学生完成学习。并逐步实现了学生在课前以看教学视频为基础,课堂上老师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不理解的知识点与疑问进行讲解与解答。这便是我们所探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差异在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发挥主动性去获取知识促进学习;而教师在课堂的重心由“授业”转移到“解惑”.相比以讲解为主的传统课堂而言,“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大大提高,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作为引导者,促进与辅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与传统二胡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微课时长较短,内容具有针对性,可将具体知识点进行讲解渗透。二胡演奏教学中重点与难点集中在演奏技法的内容上,演奏技法是支撑演奏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最常在课后练习中出现错误。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加入二胡演奏传统教学中,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课后完成练习与作业,提高学生练琴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课后练琴更有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针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这样不仅消耗教师的教学精力,而且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可减少教师课上重复讲解相同的内容,同时也利于学生课上吸收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也可降低教师在工作中繁琐的重复性工作。

(三)即时的反馈评价

教师根据二胡演奏教学上的特点,针对重点与难点制作全套的微课程,包括微课相对应的练习和评价体系。无论是教师课上使用微课教学,还是学生课后使用微课辅助练习,学生都能通过微课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学生可根据教师所指定的学习任务单完成微课学习,通过学习测试与反思总结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通过网络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学习成效的评估,对同学们所掌握学习内容的效果及反馈进行评价,总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疑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针对性。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二胡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吸收信息。也就是说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需要主动地对外界信息进行选择并加工。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正是为学生定制了情景化的音乐学习环境,学生在交互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混合学习策略

混合学习形式上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混合,但其更深层次是优化选择和组合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⑤。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线上微课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翻转课堂恰恰体现了混合学习策略,课前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学习内容,课上教师集中解决学生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使课堂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课后练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可及时参考微课教学内容,并将其反馈给教师。endprint

3.个性化学习理论

个性化学习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采取靈活、适合的方式充分满足学习者个体需求的学习⑥。个性化学习将 “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其核心内容,也就意味着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去完成学习。教师设计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策略,制作精良的微课,通过翻转课堂运用微课实现个性化学习,多种教学资源的交错从视觉与言语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与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可督促学习能力与意志相对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提升个人意志与学习动力。

(二)实施的前提与基础

1.网络视频用户的持续增长

根据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95.1%。在职业结构上,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0%。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学生网民的增加为微课的实施提供了前提基础。

2.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

随着科技日益更新,手机的功能已深入生活的各项内容,也成为了最便捷的信息传达工具。当下、QQ都是学生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社交工具,其中推送、QQ群共享已成为最便捷的资源共享平台。除此之外,高校网络课程平台、云盘分享等也是常用的共享平台。在这些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观看,方便快捷。

3.高校音乐微课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随着微课的不断发展,全国范围内举办内每天都会举办全国及省级的微课大赛。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http://weike.enetedu.com/)近年各大赛事的学校选拔作品中,共有音乐微课作品762件。这些作品的内容涉及的专业有声乐、器乐、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教学法等,这些作品体现了高校教师针对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并积累了经验,同时也说明了音乐微课近年来在高校教学中不断发展并初具规模。

四、结语

传统二胡演奏的教学都是以传授演奏方法及技巧的实践性质的课程,课堂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首要内容便是针对学生演奏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点评纠正与引导促进。演奏教学在传统课堂中占用教学时间比例较大,而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理论教学以及新课的教学同样需要大量时间,所有课程的内容集中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内容非常的繁重,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不利于学生消化学习。所以,我们试图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加入传统课堂,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策略、个性化学习理论,根据高校二胡演奏教学的特点制作相对应的微课,并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加以实现,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旨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有丰富的资源供以参考。不仅降低老师课上的重复性,同时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促进二胡学习者在演奏上不断进步与成长。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2012.

②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版第4期,第37页.

③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第37页.

④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版第10期,第63页.

⑤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版第12期,第1-5页.

⑥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版第7期,第126-132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教技[2012]5号[S],2012.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7.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

[4]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5]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126-132.endprint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课堂 教师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