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周刊 电影
摘要:古典音乐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经常作为引用性音乐被用在电影中,配合画面渲染气氛、有效提升了影片的表现力、艺术感。借助电影这个平台,古典音乐不仅将其自身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而且实现了更广泛、更有影响力的泛众化传播。可以说,古典音乐在电影中实现了另一种生命的绽放。
关键词:古典音乐 电影 艺术功用 泛众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60-03
电影音乐是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突出影片抒情性、戏剧性、烘托气氛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从来源可分为原创性音乐和引用性音乐,原创性音乐是作曲家根据影片的内容、风格、主题等量身打造,专门为影片创作的音乐,从情绪、速度、音色及情感表达上都紧贴影片主题;引用性音乐则是对已有音乐进行剪辑、处理,然后再巧妙地运用到电影中。电影中常引用的音乐以西方古典音乐(以下简称古典音乐)最多。
一、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最初是指1750-1820年间在德奥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现在一般泛指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到19世纪末创作的音乐,包括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
古典音乐具有极其复杂的配器与和声走向,既可以由庞大的交响乐队演奏或伴奏,也可以由人声或独奏乐器来完成,其完美的音响与精致的艺术构思是其它风格音乐无法比拟的。古典音乐富含丰满而立体的音乐表现力,旋律线条优美、和声对位严谨、曲式结构讲究,又因其创作年代悠久、饱含历史感,成为迄今为止最高雅、最具文化影响力的音乐种类。
古典音乐的永恒魅力在于一种精神价值的体现。在古典音乐中浸透着作曲家对时代和社会精神的思考与追问,对人生、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在它瑰丽斑斓的音响背后,散发的是文化的意义与力量,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充满普遍世界中“爱”与“正義”的人性关怀。因此,古典音乐成为音乐与文化完美融合的代表,它具有双重涵义性。
二、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艺术功用
当古典音乐进入电影中,被导演或制片人巧妙运用后,它独特的价值被充分展现出来,不仅像其它类型的音乐一样起到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描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影片主题等诸多作用,而且还能提升影片的思想和内涵,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成为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
很多著名的古典音乐在电影中得到了恰当而精彩的运用,在影片中留下了多姿的身影。如李斯特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被用在影片《时光倒流70年》中;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被用在《星球大战》中;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的序曲被用在《恋恋山城》中;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被用在《虎胆虎威Ⅱ》中;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被用在《沉默的羔羊》中等。
(一)作为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增添画面的感染力
古典音乐具有优美动人的旋律、丰富的情绪情感表达,经常作为背景音乐与画面结合,用以渲染和烘托气氛,增强影片感染力。马斯卡尼的著名歌剧《乡村骑士》的间奏曲是一段非常美妙和抒情的音乐,曾被用在《教父Ⅲ》等多部影片中。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这首间奏曲回环往复出现,衬托着充满青春气息的影片主人公马小军。这是一个文革时期的青春期少年,充满了困惑、躁动、迷茫和狂热,逃学、打架、偷东西、翻墙,当他为看到暗暗喜欢的女孩无奈地游走在屋顶,沉迷在纷乱的思绪里时,《乡村骑士》间奏曲那抒情的旋律不由分说地流淌出来,铺满了天际,少年心中的向往、混沌、不安都随着乐声弥漫开来,显得那么深情。在马小军用自行车载着心爱女孩米兰去农场的时候,路边金黄色的树叶在阳光照耀下斑斓摇曳,一对年轻人幸福可爱的笑容挥洒一路,此时此刻,间奏曲应和着美妙祥和的场景缓缓而出,把青春的憧憬与美好渲染到极致。
(二)古典音乐蕴含的哲学思想提升影片的深度和内涵
古典音乐的很多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学观,这种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在与电影的精妙结合中会产生创造性的新意,紧贴电影体现出另一重美学,并将电影的艺术表现提升到更深层、更耐人寻味的境界。
库布里克导演的《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气势恢宏的电影史诗,影片中用到的音乐全是古典音乐,效果令人称赞不已。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电影中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精彩至极。《查拉图斯特拉》是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标题音乐以尼采的同名著作为题完成,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影片的意念与主题的表达很大程度上是靠音效与音乐的运用来传递,并将观众带入到超越镜头画面的深层表达中。
电影一开始是长达两分多钟的黑屏,在漆黑的视觉中,只有音乐在响起,将把观众带入充满奇幻色彩的影片中,它的恍惚、扑朔迷离、科幻正是影片的基调。当漆黑过去,画面出现地球、月亮和太阳从下向上依次排开,随后太阳缓缓升起时,背景音乐选用了《查拉图斯特拉》的序曲“日出”,这段音乐的标题由理查·施特劳斯亲自加上,虽然只有1分30秒,却具有强大的气势和艺术表现力,深刻生动地刻画出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情景。此段音乐壮丽神圣,音色独特、高潮迭起、妙不可言,无论从节奏、音色、精神、内涵都与画面不谋而合,带给人无限想象。难以想象这首作品在影片中竟然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不禁令人折服。影片配乐阿莱克斯·诺斯说:“我当时就有一种预感,不论我写了再好的音乐,大概都无法取代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了……”
然后在猿人砸骨头的这一幕,依然采用这段音乐,勾勒出广阔的想象空间,配合着画面,效果非常震撼。从上抛的骨头,直接转换到飘浮在太空中的圆柱形人造卫星,这时响起《蓝色多瑙河》,太空中的景象被营造得美轮美奂,音乐从轻盈抒情性的旋律逐渐铺展为宽阔跳跃的圆舞曲主题,机中服务员走动的脚步和着三拍子的舞步节奏,让人感受到优雅、怡人与高贵。endprint
影片结尾,依然响起《查拉图斯特拉》序曲“日出”,暗含着“新生”的寓意,在神奇的想象与奇幻之中影片结束。
三、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泛众化传播
古典音乐是人类精神的精华,是人类用音乐表达自体对外部世界认识的特殊方式,也是人类自身意识外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古典音乐因其复杂专业的创作技巧,深刻思辨的思想表现,宏大错综的艺术构思,导致它的受众主要集中在一部分文化素质较高、气质修养杰出的群体中。与简浅易懂的流行音乐相比,广大普通人群并不都喜欢和了解古典音乐,很多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晦涩难懂、高深莫测、贵族气质等层面上。
在近代随着流行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大众更喜欢这种紧贴生活内容、轻松随意的音乐,而古典音乐更像是一个展览品,逐渐被人束之高阁,只有少数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去欣赏。“随着人类传播技术与手段的不断丰富与消费文化的盛行,古典音乐的创作与传播较以往都产生极大的变化。”古典音乐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其更好地绽放,而电影在古典音乐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影作为普通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是和大众生活紧密相融的艺术,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人,从知识分子到普通百姓,观看电影是大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和放松方式之一,电影以视听结合的形式带给人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或理性的思考。
融入在电影中的古典音乐,在影片特定场景、特定情绪的推动和浸染下,自然而然地传出,观众在这时不用像刻意欣赏独立形态的古典音乐那样调动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只需沉浸在电影情节中随心地感受着音乐流淌出的美和感动。古典音乐在完成对电影画面渲染和补充的同时,也将音乐的魅力带入观众的心中。在这里古典音乐与大众的距离感被跨越了,原本“远”的音乐一下“近”在耳际,原本深刻难懂的音乐也因电影的有效铺垫和晕染变得容易接受与理解。因为电影的精彩很多人记住了其中的古典音乐,也有人因为古典音乐的优美而对某部电影印象深刻,电影甚至使一些人初识古典音乐后,进而逐渐了解,最后深深喜爱上古典音乐。
前文中提到电影中的一些古典音乐作品,有些是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今夜无人入睡》《欢乐颂》《蓝色多瑙河》等,还有一些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种比较生涩的古典音乐作品,如果不是电影中用它做配乐,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样深奥难懂的作品。在电影中这部作品给很多人留下深刻记忆,只要谈起《2001太空漫游》,多半会联想到这首作品,虽然他们也许并不知道音乐所蕴含的哲学涵义,但是音乐已随同电影一道踏入观众的记忆中。
古典音乐依托电影的大众化平台实现了普通意义上的泛众化传播,尽管这样的传播比起音乐会、音乐CD显得有些支离破碎,但古典音乐毕竟通过电影向更多、更广泛的人群打开了通向它的一扇门,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它、喜欢它。“被設计于电影中的西方音乐依靠电影这个大众化的传播平台,进行了趋于生活化的艺术传播,在受众群中产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较之西方音乐独立形态的传播力度大大提高。”可以说,电影为古典音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这些美妙音乐随着它传得更广更远。
四、结语
古典音乐在电影中呈现出动人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影片的表现力和艺术感,取得非同寻常的效果。电影中对古典音乐作品恰到好处地使用,无论是音乐和画面水乳交融的契合,还是令人深思的隐喻,或者是对情节的巧妙点缀,都会让人赞叹古典音乐在和电影结合之后,不仅实现了泛众化传播,也让其原本所表达的神韵和灵性获得了又一次的新生,实现了自己另一种生命的绽放。
参考文献:
[1][苏]格·特洛伊茨卡娅,张洪模.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J].电影艺术译丛,1979,(01):25.
[2]吴文瀚.当代古典音乐传播的景观式存在辨析[J].现代传播,2013,(05):84.
[3]闫敏.西方音乐在电影艺术语境中的价值与审美传播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2):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