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的艺术特点及演唱风格

音乐
艺术研究
2018年01月09日 01:20

...退役第一部MV《孤独的人生》曝光-苏志燮吧 08 08 13 苏志燮退役第...

郭鑫

摘 要:咏叹调《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选自歌剧《曼侬莱斯科》,由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谱写歌剧脚本而成的一部旷世之作。普契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作品,《曼侬莱斯科》他的第三部歌剧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大的好评,这部作品的成功更加确定了歌剧脚本的重要性。为他后来创作的歌剧作品《艺术家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等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咏叹调《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实践来诠释歌剧作品《曼侬莱斯科》的人物演唱特点和作品的艺术特征,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与实践能够更好地为演唱者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及教学上的帮助。

关键词:歌剧脚本 演唱特点 艺术特征 分析与诠释

1893年普契尼根据作家普雷厄创作的《骑士德格里奥和曼侬莱斯科》这部小说为基础谱写而成,与此同时由法国作曲家马斯内根据同名小说创作的歌剧《曼侬》在当时已经取得空前的成功,普契尼顶住一切压力,历经3年时间创作而成。如果说马斯内创作的《曼侬》是用优美而细腻的音乐语言描绘女子的心灵的诗人,那么普契尼创作的《曼侬莱斯科》则是用最真实而舒缓的音乐来展现女人复杂的内心情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用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奢靡与黑暗和社会底层人民要摆脱黑暗势力压迫的向往。普契尼一生创作了许多部歌剧,在这部歌剧成功之后又创作了《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图兰朵》,这些作品都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大多是反映普通民众的生活面貌,捕捉他们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用最直接的音乐语言与细腻的音乐表现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现状。

一、咏叹调《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的创作背景

《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在歌剧第四幕中由女主人公曼侬演唱,旋律低沉而舒缓,歌词唱到“我是一个被遗弃的女人!啊,我不想死亡!”这时的曼侬没有在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向往,只希望简简单单的活下去。“唉!我不幸的美貌,带来了新的痛苦!而他们让我和他分开,现在可怕的过去活生生的印在我的眼底。”这一切的变故曼侬都认为是她的美丽造成,她宁愿做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她这一切的不幸其实也是当时的社会的一个缩影。作曲家通过音乐的描述对曼侬人物的刻画来反映人们当时都生活在浑浑噩噩的社会之中,人性的丧失,对黑暗势力的控诉。唱到这里 “所有这一切已经走到了尽头”已经为悲剧色彩做了充足的铺垫,已经预示着女主人公即将死亡,但是戏剧性的冲突又一次巧妙地被设计出来,旋律更加紧凑、急促转为高声的呐喊“不!不!不!我还想活”,在曼侬的心底仍然抱有一丝希望在葛利欧的身上,希望他的爱人能够把她从死亡的边缘带走。作者运用惟妙的音乐把曼侬不同時期的内心变化都准确的展现给每一位听众,之前曼侬对金钱的奢靡放弃了真正的爱情,有因为空洞的奢华生活去追求真爱,最后又因为黑暗势力的强大而走向了死亡。作者笔下的曼侬,尽管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小女人,但是在最后仍然为她的爱情付出了生命,最后带给人们的仍是一丝怜悯和感慨。

二、咏叹调《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咏叹调《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分为三个部分。简单的两个小节的前奏过后,主旋律进入第一部分(第3—45小节),速度为largo(广板),2/4拍。用舒缓的节奏和低沉的旋律来表现曼侬一个人在黑暗中醒来,格里厄已不见身影,以为自己被他抛弃了。旋律的走向来刻画曼侬的紧张和恐惧的心情,采用朗诵调和咏叹调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更直接的展现曼侬的内心活动,伴奏和旋律的相互衬托、交相呼应,把旋律带向高潮,将观众的心带入其中,这是普契尼在创作上特有的音乐艺术风格。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用音乐的色彩突显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咏叹调一开始,人物在舞台中缓缓苏醒,此时的男主人为她寻找水源而消失,曼侬醒来后躺在荒无人烟的荒原中,以为自己被爱人所抛弃,内心深切绝望与无助在心中蔓延。音乐一开始作曲家采用主和旋向下属和旋进行来渲染人物内心低沉的音乐色调,展现人物曼侬当时内心的无比恐惧和焦虑的内心世界。歌词“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可怕的残酷境地,我灰心丧气,我倒在荒芜的地方,痛苦难当。”歌词与音乐旋律紧密结合,即是人物真实的内心写照,此时已经没有金碧辉煌的灿烂生活,眼前的一切让她惊慌失措,后悔与难过,最终竟然一切的付出换来的是被爱人的抛弃,内心无比的失落。从音乐一开始旋律进入低沉的律动,旋律与伴奏相互交错,采用宣叙调似得演唱来表现人物对现在处境的哭诉,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保持气息的连贯、饱满而深情的把握人物内心进行表演。伴奏采用旋律下行的音乐走向能够更好的衬托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第二部分节奏变为Allegro(快板),旋律的模进,曼侬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开始是曼侬对生活的失落,内心无比的失望,男主人公的消失,让她一切幻想成为泡影,内心痛苦难当,音乐低沉而舒缓,但是作曲家不断地用音乐走向来表现曼侬的内心世界中一次次的绝望与无助,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活着的权利,作曲家在创作中巧妙的使音乐再一次推向高潮,这是咏叹调中最有戏剧冲突的部分,歌词“我不愿意死亡,一切都过去啊!这一切都是安静的地方”,当一个人走在最绝望的时候,都有对生的渴望,一点点的希望在她的内心深处冉冉升起。作曲家巧妙地采用伴奏旋律上行的音乐走向,主旋律已经不再是低沉舒缓的音乐律动而是用更加积极的主动的紧凑的音乐风格,要求演唱者在声音的运用上更加饱满而热情、更具有爆发力的演唱风格来表现曼侬不甘心死去、垂死挣扎的内心激动情绪。在这一部分作曲家在“这曾经好像是平安的地方!”在最后一个音符上加上一个延长音的符号,演唱者需要更好地控制气息的力度,声音慢慢的减弱减慢,这是作曲家为了下一段音乐旋律进行的铺垫,把音乐再一次的推向高潮。曼侬回忆着过去,“啊!我不幸的漂亮,让新的怒火燃烧”是她对自己美貌的憎恨,以往的一切都是由它造成,之后“一切的过去印在我的眼底,它渲染着血迹”对过去的总总回忆懊恼不已,充满着懊悔与自责。通过和声的模进、速度织体的变化与咏叹调开始时曼侬绝望无助的内心形成对比。在这一段中人物情绪的刻画更加有张力,女主人公曼侬回忆过去,万般思绪在心头悔恨加倍,往事浮现心头,此时,男主人公消失无影无踪让她万般的悔恨在心头,心中的怒火燃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生的向往。演唱时要求演唱者内心情绪上的把握与控制,声音饱满而充满激情的演绎人物内心戏剧性的变化。

谱例

在这一部分高潮再现在第70小节,一个五拍的a2,作曲家在这里巧妙的设计来表现曼侬内心的呐喊,又一次与最开始的人物内心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再一次推向高潮为最终的结束走向做了非常有利的铺垫。直接的音乐表现手法要求演唱者在这五拍中不断的加入情感来表现出曼侬歇斯底里似的叫喊,接下去采用如宣叙调一样的说词,“啊!一切都过去了!”引出第三个部分,曼侬的在绝望中的一丝希望。这一切更好的说明,不过是曼侬的期望,一切不存在,悲惨的命运正等待着她。旋律不断变得更加紧凑,给人们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紧张情绪,表现了女主人公曼侬对生活的绝望同时又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是此时一切都变得那么微弱、那么渺小,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痛苦着、绝望着。演唱者需要好好的体会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及对声音的控制,合理运用气息把这些都把握准确才能够更好的表现作品本身的要求与内涵。后面接到“安宁的避难所,变成了一座坟墓。”当曼侬被流放,一切最平常的生活都对她来说都是种奢望,她已不再幻想奢靡的生活和美好的爱情,最简单的想法告诉大家,那就是活着!在下面的谱例中,曼侬唱到“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作者用非常急促的节拍和叙述似的旋律走向来表现曼侬对活下去的迫切和希望,音乐巧妙的设计在三连音的运用与宣叙调的语气,“我”字采用16分音符和8分音符的“死”字及“活”字四分音符的两个重音记号,加强曼儂对活下去的渴求,逐渐把音乐推向高潮,最后为女主人公曼侬的悲剧色彩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首咏叹调为曼侬从单纯到贪恋到困惑到死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始当一切奢华的生活离他而去,她渴望抓住男主人公爱情,而在此时寂寞与孤独陪伴着她,她自欺欺人的认为一切的过错都是她的美貌所造成,回想过去一幕幕,她深深的懊悔之中,最后她不在期望任何在金钱或者爱情,只想活下去。普契尼用细腻的音乐节奏和宣叙普契尼的歌剧选材都是来源于社会最底层人民,他的作品都是反映人们的生活现状,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总能最直接的打动人心,产生共鸣从而带给人们精神上满足。歌剧《曼侬莱斯科》中曼侬的形象的塑造,并没有让人对曼侬的唾骂与鄙视,因为在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中,人们都渴望过上富足平等的生活,都想衣食无忧,但是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曼侬这个人物角色能够被人们所同情和怜悯。普契尼运用灵活地曲式结构,丰富的音乐语言,严谨的和声与配器,声乐演唱与器乐的交相呼应,这一切为这部歌剧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普契尼的很多作品至今还作为音乐学院的教学素材如歌剧《曼侬莱斯科》中咏叹调《挂满了柔软的幕帐》、《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男高音咏叹调《冰凉的小手》和女高音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漫步街上》,歌剧《托斯卡》中《为艺术为爱情》。大部分歌剧作品至今还在世界各个歌剧舞台所演唱,如《图兰朵》、《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等等,这些艺术作品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王燕丽.浅析普契尼歌剧中的经典咏叹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2010(S1).

[2]尚家骥.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东出版社,2003.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人物 生活 配饰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