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演奏艺术

音乐
艺术评鉴
2018年05月03日 21:31

任艳

摘要:纵观我国以民歌作为素材改编而来的鋼琴作品,其中听众最为熟悉的便是由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陕北民歌曲味和钢琴曲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韵味,充分展现了陕北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在众多钢琴改编的陕北民歌中,以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最具代表性,本文就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演奏艺术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陕北民歌   钢琴改编   《陕北民歌四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24-02

陕北民歌作为我国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且广为传唱的民歌类型,其植根于黄土高原,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陕北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中口口相传,是陕北人民精神、思想以及感情的艺术结晶。陕北民歌因其豪迈和粗犷的唱腔以及颇具特色的歌词,带给听众心灵的强烈震撼。在当代,广大音乐工作者尝试将陕北民歌改编成各种音乐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动了陕北民歌的流传,而钢琴改编陕北民歌在当前音乐论坛中独树一帜,其中不乏诸如《陕北民歌四首》的优秀作品。

一、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简介

(一)创作者简介

王建中,祖籍江苏江阴,1933年出生于上海,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一职。王建中先生对民歌情有独钟,热衷于钢琴创作,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创作出了大量的颇具中国风格的优秀钢琴作品。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创作的素材来源于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运用了众多的民间音乐素材,在保留这些音乐作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将钢琴技术有机地跟中国传统音乐融合起来,在促进我国钢琴音乐的传播的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二)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创作背景

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创作于1973年,是王建中先生根据当时在陕北地区广为传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四首革命历史民歌作为素材,将钢琴作为载体,创作改编而来的一套曲目。王建中先生在陕北民歌素材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融入了西方作曲方法,巧妙地将陕北民歌的独特声腔和韵律与钢琴的音色特点结合起来,生动地勾勒出了红军会师、翻身解放歌颂人民领袖、大生产运动四幅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场面。由于在创作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此时对作品中的语义要求非常严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王建中先生的创作。由王建中先生创作的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非常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群众的审美追求,即便今天,依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并且成为了我国钢琴音乐会和钢琴教育的常用曲目[1]。

二、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演奏艺术分析

(一)《陕北民歌四首》的触键方法

1.运用了造型性和模仿性的演奏艺术。为了更加凸显《陕北民歌四首》的音乐形象,王建中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琶音和装饰音等来模仿我国民族乐器特有的音调。例如:在《陕北民歌四首》中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开头部分,为了让钢琴舒展、悠扬地演奏出信天游高亢、明亮的曲调,运用钢琴模仿竹笛打音、颤音、滑音等音色效果,从而为听众描绘出了一幅祥和、悠远的山区景象。又如:《陕北民歌四首》中的《绣金匾》中,王建中为了演奏出如古筝一般华丽且流畅的琶音演奏效果,运用钢琴模仿了古筝装饰音演奏方法,在演奏时注意声音要柔软,动作要流畅且富有弹性,如此才能让装饰音和旋律融为一体,达到运用古筝“拨奏”的清凉高原的灵动音色。总之,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中应用了大量独具中国特色的演奏技巧,在弹奏该曲目时,弹奏者要注意模仿,尽量展现陕北民歌的原型,提高音乐形象的逼真性[2]。

2.装饰音的演奏艺术。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四首陕北民歌中,常常可以看到装饰性的“润腔”,其主要来源于陕北民歌在传唱过程中即兴产生的形态多样的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陕北民歌正是通过运用这些装饰音,才更好地彰显了陕北民歌的独特韵味和风格。而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中便运用了大量的传音、琶音、八度倚音以及单倚音等装饰音,从而赋予了该曲目民族特色。例如: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便运用了八度倚音和双倚音,在弹奏时需要注意区分倚音和主旋律的音色,在弹奏倚音时需要弹得“虚”一些,即手指要深深贴着琴键,通过手臂带动手腕,指尖触键时采用臂重的方法,通过滚这一动作将力量从一个指尖迅速传递至另一指尖上。在整个弹奏过程中,注意动作要连贯且轻柔,确保演奏出的音色清晰、通透,彰显曲目悠长、宽广的民族旋律。

3.五声性的钢琴织体、和声演奏艺术。在演奏《陕北民歌四首》时,需要从陕北民歌演唱的气息的运用角度出发,充分展现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表达黄土高原宽广辽阔的地域风格。在钢琴演奏时,通透的触键和力量,指尖的音乐表达,在衬托宽广和气息悠长的民族风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情绪多变的旋律演奏意识。我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和西洋大小调音阶无论是在指法上还是在手腕运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纵观我国乐曲,绝大部分为五声调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例如:在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中的出现了很多四度音程旋律进行和指法各异的琶音和音阶等,这些均需要演奏者经过长期的慢练习方可准确掌握。演奏者在演奏该曲目时,还需要根据陕北民歌的旋律特征适当的改变触键的方式。例如:在在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中大调中包含一定的小调色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除了需要通过灵敏、轻巧的指尖触键来营造热烈欢腾的气氛,还应该通过“揉、推、送”指腹触键的方式展现陕北黄土高原广阔的风貌。在处理《陕北民歌四首》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节奏和速度时,一定要做到“伸缩”处理,主要保持演奏整体速度和乐谱标记速度的一种,其中各个单拍的速度应该根据旋律的变化稍有变化,当每个乐句结束时音乐应该弱下来,注意尾音不能演奏成强音。

(二)《陕北民歌四首》情感表达演奏艺术

音乐主要是以音响的形式呈现在听众面前,因此演奏者和听众的情感传递需要借助音乐符合这一中介来实现,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情感。音乐无法像语言一样让听众直观的感受演奏者描绘的东西,更无法像图画一样通过视觉来观看,如果演奏者要想让听众与自己产生情感共鸣,那么便需要通过演奏艺术将作品的真实感情体现出来。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是建立在嫻熟的演奏技巧的基础上,也是演奏和再现作品的关键所在[3]。演奏者在演奏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时,要彰显陕北人们迎接红军是的热情、胜利时的喜悦之情,被奴役时的悲愤等情感表达。通过厚重的和声、空灵的颤音和良好地控制手指力度,刚柔有度、绘声绘色的传递作品的情感。

(三)丰富的踏板演奏艺术

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无论是其调式、旋律的演奏,还是和声的演奏,均高度重视对踏板的处理,以此来展现陕北人民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例如:在《陕北民歌四首》中《绣金匾》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陕北人民对红军的喜爱之情,便采用延音踏板的演奏艺术,如此演奏出的音乐富有柔和、细腻之感,行云流水,演奏者在演奏时可以在一个节拍换一次踏板,这样演奏出的声音更加绵延且清晰,充分展现了陕北人民对红军的依依不舍之情。又如:在《陕北民歌四首》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为了更好地营造出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王建中先生巧妙地运用了弱音踏板处理,让听众在欣赏的过程中犹如置身在一片红艳艳的花海中[4]。

三、结语

总之,由王建中先生创作的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是在保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四首民歌民族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作。王建中先生利用其深厚的民族情结和高超的演奏艺术,在我国钢琴改编曲的历程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揭开了我国民族音乐新篇章,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魏耀珍.中国民歌钢琴改编曲创作特征探析——以陕北民歌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5):137-140.

[2]庞浩然.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解析[J].亚太教育,2016,(20):224.

[3]吴萌.王建中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创作手法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丁菲菲.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艺术特色[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8(01):45-48.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陕北 民歌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