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互动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音乐
艺术评鉴
2018年05月22日 20:29

石岐实验小学音乐科组传喜讯

陈思伊

摘要: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其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是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音阶问好歌”为例分析当下互动教学模式理念和其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   互动   课堂   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8)06-0125-03

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我国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孔子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回答情况的书。这其实就是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教育活动变成老师与学生两者间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而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音乐类教师,达成如是的教学模式是异常困难的,不仅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足,还包括课程性质的特殊。

一、普通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之不足

纵观普通小学音乐教育,很多学校都没有给予重视,认为音乐体育美术是学生放松身心的课程,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微不足道的作用。

尽管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在“新标准”中了阐述音乐的概念与功能。

(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此外还强调了音乐教育的三大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可是关于互动教学的实践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几个存在的问题如下。

1.教师单纯的播放古典音乐给小学生作为音乐欣赏课程。

2.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师与生之间互动不足。

3.缺少合唱、舞台剧等实践性的节目。

以上问题的实质即是教师的“自己性”,只是完成作为教师的职责,没有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没有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应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二、音乐课堂互动教学之独创——“音阶问好歌”

音阶,是以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

对于音阶的学习,不管是练习乐器还是对音乐启蒙都起着绝佳的作用。通过熟悉建立在各个调性的音阶,可以让初接触音乐的孩子们产生对“音”“调”“调性”等的概念,所以笔者选择利用音阶作为音乐互动教学的基础工具。

在笔者参与低年级音乐教育不久的教育历程中,根据教学实际,独创了“音阶问好歌”这一教学形式,实践结果收获颇丰。下面笔者将具体介绍“音阶问好歌”。

(一)“音阶问好歌”渊源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既然追求的是音乐之“美”,自然要唱得美、表现得美。而音阶对于音乐学习来讲尤为重要,它是我们追求“美”的源泉。通过熟练音阶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音高、调性、节奏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可以真正表达出音乐的力量。

笔者一直认为,音乐课堂的“问好”不同于其他课堂。音乐课堂中,应始终贯穿着音乐的元素,秉承着这一思想,笔者试着在一节音乐课问好时加入了音阶问好的元素,并加入了音高走向的线条与柯尔文手势,发现孩子们对于音高构建的掌握日益熟练。

(二)“音阶问好歌“基本介绍

上图所示是C大调音阶,笔者将“C、D、E、F、G”音高分别对应“我们来唱歌”,小朋友回答跟唱“dol、re、mi、fa、sol”接着老师唱“唱什么,唱什么”对应“C、C、G”音高,小朋友接着自己唱下行音阶“G、F、E、D、C”音高(见谱例1)。

谱例1:

(三)“音阶问好歌”的实践成果

音乐课以一首“音阶问好歌”拉开序幕,孩子们与老师的互动让他们期待不已,不再需要传统的让课堂安静下来的方式,一种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可以安静下来主动倾听音乐,接受音乐。“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课堂开始,奠定了整节课的教学质量走向。笔者发现,孩子们注意力提高了,好像在等待老师与他们随时进行互动的可能;学习质量提升了,正是因为注意力提高,教学内容进行得快又好。且“音阶问好歌”通过趣味的一问一答,为孩子们建立了音高调性的概念。笔者曾经尝试在演唱过程中故意去掉某个音级,孩子们立刻敏感的察觉到,以此证明孩子们已经有了音高的基本概念。

(四)“音阶问好歌”的适用性扩展

由于笔者教学经验不足,只于低年级实行该教学方法。所谓“因材施教”,笔者打算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教育情况,改进完善“音阶问好歌”,扩展其适用性。例如中年级学生演绎和声性“音阶问好歌”(见谱例2),高年级学生进行分声部卡农式演绎(见谱例3)等。

谱例2:

谱例3:

以上谱例所示的“音階问好歌”均建立在C大调上,当然“音阶问好歌”不仅仅局限于C大调,建立在任何调性都可以,如谱例4所示为建立在c小调上。

谱例4:

(五)“音阶问好歌”之延伸

“音阶问好歌”只是音乐互动教学的一种载体,有很多其他形式也可以实现。

1.笔者将“柯尔文手势”(如下图)

加入进“音阶问好歌”中。该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边唱边动会使得学生们很感兴趣,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2.表扬批评歌

一次给一年级小学生上音乐课时,课堂嘈杂,孩子们跑跳不停,任凭笔者在讲堂上“嘶吼”也无济于事。于是笔者走到钢琴边,弹起了临时起意的“表扬批评歌”。全班立刻安静,与笔者开始进行了互动。此歌也是建立在“音阶问好歌”的基础之上,在孩子们熟悉的音调上进行互动:“我要表扬谁/我要批评谁”“表扬谁表扬谁/批评谁批评谁”“我要表扬某某某/我要批评某某某”等,以一种即兴轻松的方式化解课堂上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散漫等问题,不仅可以起到让学生们互相监督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寓教于乐。

以上仅仅是笔者互动教学的“冰山一角”,文字不足以表达出互动课堂的生动有趣,还望各位专家学者们前来莅临指导!

三、音乐课堂互动教学的意义与期待

以上种种教学方式,都是笔者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得出浅薄的想法,其意义在于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应该是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进行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互动,这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活动,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信心、兴趣和情感等方面。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开拓视野。只有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互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笔者也是刚刚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一名教师,作为学生的时期里,就很期待音乐课可以与老师同学互动,一起驰骋在音乐的世界里。而如今作为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对教育教学有着满腔的热血,也对新课标下的互动型课堂建设充满热情,希望自己的创新式互动型教学方式可以得到认可与推广,希望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阶 互动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