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之恋 黑土情怀

音乐
艺术评鉴
2018年05月22日 10:44

家乡的眷恋 是一种情怀

郑轶超

摘要:本文选取两首具有代表性故乡主题歌曲《北国儿女》《都说故土难离》,由刘锡津作曲、王德作词,针对主题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声调性以及词曲关系等方面对这四首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力图通过创作技法分析进一步探究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关键词:刘锡津   歌曲   创作技法   故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6-0010-02

刘锡津,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籍贯山东省长岛。中国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国家级优秀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岁开始学音乐,从写作第一首儿童歌曲开始创作至今有数百首声乐作品。刘锡津的创作体裁也非常丰富,除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外还有民乐合奏曲如《靺鞨组曲》、有交响曲序曲如《1976》交响诗如《乌苏里》、有音乐剧如《鹰》等。曾担任黑龙江歌剧舞剧院院长一职,把歌舞团推向为黑龙江地区优秀的艺术团体。他出生在冰城哈尔滨,多数作品中都流露着对这片黑土地的深情,东北地区的文化与人情都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王德,原名王德胜,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著名词作家。1949年在部队开始从事文艺工作,1955年末调哈尔滨歌舞团。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音乐家协会主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联副秘书长。代表作品有《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等,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

一、主题与主题发展手法

譜例1:

谱例1是歌曲《北国儿女》的主题部分,调性建立在G商上,四四拍。旋律从弱拍进入,以八分音符的G开始,大跳至C音后使用重复的手法在第2小节处,停在全音符的C音上。随着歌词“团团火”的情绪高涨,旋律继续保持大跳的进行。整个第一乐句以跳进为主,使旋律线的波动幅度增大,旋律开阔、舒展,产生激动振奋的艺术效果。第二乐句采用倒影和重复的手法,旋律缓慢下行,与重复的歌词对应推动音乐的前进,同时也为情感的积累做了充分的铺垫。两个乐句都是4小节的长度,形成方整型乐段。

谱例2:

谱例2是歌曲《都说故土难离》的主题部分,调性建立在bE大调上,四四拍。旋律线条呈现波浪型,第一个音出现在高音区,力度为f,时值采用四分附点音符,奠定了整首歌曲抒情、高亢的性格。第一乐句由4小节组成,第二乐句由5小节组成,非方整型乐段,旋律中大量使用两个平均的八分音符节奏型,叙事性较强。主题采用对比的发展手法。在第二乐句中同时使用自由模进的手法描述着故乡的模样。

二、曲式结构与和声

歌曲《北国儿女》和《都说故土难离》都使用了并列单二部曲式的结构,乐曲开头有前奏,最后有尾声。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两个相互对比的乐段组成。两个乐段对比的分量,无论是规模还是力度上都比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强一些。《北国儿女》两个乐段都由6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的长度都是4小节,非常规整。《都说故土难离》中,A段由两个乐句组成,4+5的结构,4小节的间奏后,进入B段。B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与A段结构保持一致。

在和声调性上,两首歌曲分别采用G商的民族调和bE自然大调。《北国儿女》的前奏中,采用半音化的和声连接,并以f的强力度出现,与主题旋律形成对比。和声的进行非常清晰简单,大量使用不协和的七和弦,以增强乐曲的戏剧性效果。《都说故土难离》建立在明亮的大调上,和声的使用较为传统,功能进行鲜明。例如主题的第一句停在半终止属和弦上,第二句结束在全终止属到主上。

三、钢琴伴奏织体的特点

歌曲的伴奏织体是根据歌词内容和情绪发展的需要创作的,两首歌曲都采用了抒情的织体,但又有区别。

谱例3:

谱例3是歌曲《北国儿女》的主题一部分,主题旋律在平均的八分音符律动下诉说着北国儿女的深情,低音呈现八度大跳的音型。随着歌曲内容的推进,伴奏织体进行变换。分解和弦式的高音声部与旋律化得低音声部相结合,抒情优美。分解和弦式的音型延续了两个乐句,使此片段音乐听起来亲切动人。

谱例4:

谱例4是A段的第5、6乐句部分。此时伴奏织体继续发生变化,织体层次增多,高音声部在高音区呈现悠长的旋律,与主题旋律相互呼应。中声部插入柱式三和弦音型,并且有休止的参与,使其中声部音乐节奏特点突出,同时低音声部呈现大切分的音型。三个层次使伴奏织体更加立体,抒情中融入活泼,律动中带有深情。

谱例5:

音乐发展到B段时,情绪逐渐高涨,伴奏织体再一次随着情感起伏变化着。在B段的第5乐句的位置,伴奏织体加入快速且流畅的十六分音符,在低音声部全音符的背景下把音乐推向高潮。

《都说故土难离》的主题中,八分音符跳进贯穿A段,形成固定音型。这个固定音型中,每次的大跳过程中都出现重复音,加强了和声的进行。中声部呈现旋律化的形态,与高声部分解和弦式的跳进形成对位声部,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丰富了乐曲的艺术效果。

进入B段后伴奏的高声部演奏高八度主题旋律,低音声部和弦的演奏。歌词出现“那方土地”时,伴奏织体变化为琶音的形态,与尾声的伴奏织体形成强烈对比,乐曲在辉煌、强力度的大三和弦下结束。

四、衬词的使用与词曲关系

在衬词的使用方面,两首歌曲都体现。《北国儿女》中,A段第二句出现“呀”字,衬词在这里是作为垫字的,占了八分音符的时值,使歌曲的情绪更加柔和抒情。在高潮部分,出现“噢”和“啊”字,每个词都占据2个小节的长度,起到抒发感情前的铺垫作用。“噢”字从F音进入经过高音A后停在C音上,后面的“啊”字从G音进入,比之前又升高的二度,情绪逐步推高,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都说故土难离》中,A段结束后出现“口欧”字,这个衬词不仅仅加强了情绪的渲染,同时又起到了结构的作用,作为连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歌曲的创作中,音符与歌词的结合形式有一字一音、一字多音,或同音反音,或加花装饰,再加上合理的节奏设计,旋律能够充分表达歌词内容和情感内涵。在词曲关系上,作曲家运用了“短词长谱”手法。短的词句配以长时值、大线条的旋律,可以更加有力的表达情绪与情感。在歌曲《北国儿女》中,A段歌词“雪原上燃烧着团团火”共4小节,作曲家用长时值的音符、长节奏的音型进行编配,呈现出火焰燃烧的画面。在《都说故土难离》中,A段第二句的歌词比第一句长许多,作曲家打破传统的方整结构,延长了一小节,并且把两个排比句“长长的足迹,牵着沉沉的思绪”巧妙地设计成模进的旋律,保持了歌词的韵律。另一种处理词曲关系的手法就是重复歌词。在《北国儿女》中,出现歌词“那就是你呀,那就是我呀,那就是我”。此部分歌词的重复为了语气的停顿,旋律没有进行重复,而是保持原有的音程关系,旋律线下行。乐句结束时进行局部重复,使音乐的收束感增强且从容不迫。此外,作曲家还巧妙地处理了歌词语调与音乐曲调的关系,使情感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五、结语

刘锡津的两首声乐作品《北国儿女》《都说故土难离》,都是以故乡为主题的歌曲,表达了作曲家对东北这片黑土地的浓厚感情。笔者通过对曲式结构的安排、和声调性的布局、钢琴伴奏织体的编配、衬词的使用以及词曲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究音乐的特点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两首歌曲不仅融入了作曲家刘锡津剪不断的家乡情结,还展示了一位成熟的作曲家精湛的作曲技巧。

参考文献:

[1]刁艳.刘锡津“塞北江南中华情”感恩黑土地[J].人民音乐,2016,(02).

[2]胡小石.捕捉音乐之魂——刘锡津和他的创作[J].人民音乐,2003,(09).

[3]舒风.摇曳春光的小草——访青年作曲家刘锡津[J].文艺评论,1985,(02).

[4]李礼.歌曲《北大荒人的歌》的案头研究[J].艺术研究,2015,(02).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乐句 声部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