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人物:王光祈——半生音乐,半生家国

音乐
卢老师的钢琴教室
2018年06月28日 16:13

王光祈

相信有两类人对这个雕塑特别熟悉吧,一类是温江原住民,一类就是学习音乐史的同学们。上面这位人物便是我国杰出社会活动家,也是东方民族音乐先河之师---王光祈。

1892年8月15日生于四川温江,王光祈在童年时代就会吹箫奏笛,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读中学时又醉心于川剧。这为他后来从事音乐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早年读私塾,15岁考入成都第一小学堂高年级。他勤奋好学,才思敏捷。清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成都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堂丙班,与郭沫若 、李劼人、周太玄等人为同窗知己,是班上的高才生。与李劼人,周太玄、魏时珍、郭沫若、曾琦、李璜等同班,并为至交。一次他们一起到成都东郊菱角堰周太玄家聚会,仿“桃园结义”,相约死后同葬此地(后来王在德国逝世,李劼人果然设法将其骨灰运回安葬于该处)。

1892年出生于四川温江县鱼凫镇小河村。他未出生前数月父亲病故,家道衰落,靠母亲做手工和出租一“锅厂”地微薄收入过活。在成都读中学时,与好友经常讨论时事政治。他中学毕业后,失学也失业,曾回老家农村过了一段十分艰苦的生活,后来奋然离家出川,去上海、青岛、北京,游学和找工作。1914年为清史馆书记员,同年考入中国大学攻读法律。

由于离开了热热轰轰的国内社团生活,“悄然自悲,若有所失,终日独向”窗外一望平芜的自然美,逐渐爱好起音乐来。他从小喜欢弄笛吹箫,哼川戏昆曲;于是利用工读之余重操旧日之好,跟德国私人音乐教师学习小提琴,放弃了经济学的研究。1923年,王光祈在柏林一音乐专科学校攻读音乐理论。1927年,他考入柏林大学攻读音乐学。自认改学音乐以来,他一方面学习音乐、乐器知识,一方面向国内介绍德国音乐、欧洲音乐,向德国介绍中国古典音乐,并且进行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他虽然“半路出家”,独居海外,但由于他具有不顾一切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求实的作风,学习成绩和著述成就都日渐增长,为国内音 乐界注目,为老友们惊讶。1934年,他以《论中国古典歌剧》获得博士学位。

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曾向李劼人打听王光祈1936年骨灰运到成都安置的情况。1983年,四川音乐学院将其墓碑迁至该院,并建纪念亭。

1984年6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省政协、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音乐 家协会四川分会、四川音乐学院和温江县政协等单位共同在成都召开了“王光祈研究学术讨 论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在《王光祈音乐学上的贡献》一文中指出:“王光祈是我国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之前的近20年中文化界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著作家,卓越的音乐学家。”“将东西方之音律,东方各民族之音律进行比较研究,始创于王光祈,这无疑是中国音乐学上一大贡献。”198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之“王光祈” 条目中明确写道:“他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先驱者。”1986年,在温江公园内修建了“王光祈纪念馆”。在21世纪初期对温江公园的改建中,园内还新修了以王光祈而命名的“光祈音乐广场”。后人编有《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成都王光祈墓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自然美 温江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