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富贵亦经霜

新闻
曲艺
2017年07月28日 20:48

吴建勤

备受关注的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选揭晓,全国154位曲艺家申报表演奖,江苏的扬州评话演员马伟排名第一;全国132个节目申报节目奖,江苏两部苏州评弹作品《牵手》《徐悲鸿》获得殊荣,《牵手》更是位居榜首。在淘汰率超过95%的牡丹奖评选中,江苏三朵牡丹脱颖而出的原因在哪里?江苏曲艺的牡丹盛放现象对曲艺事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呢?

一、生活是曲艺创作之源泉,艺术品质是曲艺作品之关键

时代在进步,艺术在发展,但是无论出现怎样的思潮和流派,现实对艺术的影响是恒久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必须脚踏坚实的大地。而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点的曲艺艺术,更需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牵手》《徐悲鸿》和马伟这两作品一演员的获奖再一次印证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牵手》讲述了一个盲人妻子和植物人丈夫21年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其原型是发生于张家港市凤凰镇的真人真事。这种“中国好人”式的主旋律作品当下并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流于刻板说教的形式,难以打动人心。《牵手》能够脱颖而出靠的是在尊重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花大力气进行艺术再加工。为了打造好这一作品,陈碧红与王智雄夫妇多次实地走访人物原型,并结合两人三十多年的表演经验创作了曲本;邢晏春先生创作了唱词并根据演员的特长精心设计了唱腔;最终在周希明先生的指导下,由第七届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季静娟领衔表演。在如此用心的研磨雕琢之下,作品得以以最真实的艺术再现打动观众。《徐悲鸿》则艺术化地选取了徐悲鸿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个片段,以点引线,以线扩面,通过典型事件和矛盾的冲突凸显了徐悲鸿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马伟表演的《武松杀嫂》说表细腻、慢而不断、快而不乱,把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说得富有意味,很吸引人,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伟大的艺术源于生活,产生于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生活给曲艺提供生生不息的土壤,品质则是曲艺葳蕤华茂必不可少的养分。投入生活,发现美并进行品质的创造,这应当成为所有曲艺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二、守正与创新是曲艺传承的不二法门

守正者,守正统也。未来的种子深埋在过去,发展的前提是做好继承。在惠兆龙老师“千遍不变,万遍不改”的严格要求下,马伟完整地继承了扬州评话传统中的精华,并使之如盐溶于水般溶进了自己表演的骨髓里。

守正者,守正路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而马伟在表演中,始终恪守评话表演原则,以细节、情趣拓展故事,没有虐情调笑与流俗。《牵手》生长于生活,扎根于人民,成就了一部有筋骨、有温度的评弹佳作。《徐悲鸿》没有哗众取宠的恶搞,而是始终恪守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塑造了一代文化名人的形象。

守正者,守正人也。《牵手》的演出直击人心,它像一粒明矾,在喧嚣浮华中澄净出了一汪真情真性的清泉;《徐悲鸿》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对中国美术事业有卓越贡献的画家爱国爱民的真挚情怀;马伟的评话表演则以犀利的语言让假恶丑遁形,让真善美长存。

在当前文化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继续向前是每一个曲艺从业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在坚持真理以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是不二的选择。扬州评话本是穿着长衫说话的表演艺术,但马伟在《广陵散》的表演中,脱去长衫换上了西装,并邀请古琴演奏家在一旁抚琴助韵。跌宕起伏的人声和悠扬典雅的乐声相融合,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广陵散》正是马伟做出的尝试。这种尝试可能还不成熟,但起码是一种思维,一种态度,更是马伟传承发展扬州评话的胸怀和眼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今中外的文艺经典大多是时代的产物,古老的苏州评弹艺术若要繁荣发展,就必须搭上时代的快车,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但传统的评弹大都是以史说话本和侠义公案为题材,现实题材少,主旋律的更少。《牵手》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成功地实现了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的接轨。可以说《牵手》的成功是苏州评弹这种传统艺术的成功,它说明评弹艺术不仅可以传承经典曲目,同样可以用生活的真实、艺术的力量反映时代精神,同样可以谱写主旋律。

与《牵手》一样,《徐悲鸿》也在丰富曲艺创作题材上做出了贡献,成功填补了苏州评弹曲目中没有以文化名人为主题的空白。该作品对徐悲鸿和蒋碧薇关系的处理是一大亮点。在不少影视剧中,蒋碧薇基本上被塑造为一个蛮不讲理的人,但是《徐悲鸿》的创作者们跳出了传统政治评判和道德评判的窠巢,没有为了塑造徐悲鸿的形象去格式化蒋碧薇的形象,而是用心体察蒋碧薇的处境,用大段的唱词唱出了蒋碧薇追求稳定生活的合理需求。作品这样的处理恰恰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矛盾冲突,写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这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艺术真实,也更加能够让人信服。《徐悲鸿》的成功告诉我们,在以真人为基础塑造艺术形象时既要尊重史实,又要发挥艺术的表现力,力求冷静、客观、有温度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曲艺艺术的创新既要体现在作品题材的选取上,也要体现在作品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上。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徐悲鸿》成功地探索了新的运营模式:作品在创作伊始就有民间资本的加入,而岗位薪金和考核奖励的制度更成了从业者要进一步完善作品的重要动力。曲艺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但市场也不是洪水猛兽,文艺与市场不是对立关系。相反,健康的市场和经济杠杆的调节对曲艺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何让市场助推曲艺艺术的发展?《徐悲鸿》以自己的探索,给出了一种答案。

守正和创新是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方法,守住的是艺术筋骨和艺术精神,创新的是艺术题材和运作手法。当然,不管是守正,还是创新,要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最本质的还在于对生活的发现,对生活的担当和对艺术的敬畏。正如歌德所言:“不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我们身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广大曲艺工作者应投身时代之大潮,以赤子之心追求艺术之美,以美的形象打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思考,唤醒人的情感,让社会与人生更美好。

三、加强行业服务是文联、曲协推动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

加强行业服务是文联、曲协推动曲艺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在问及马伟获奖的原因时,他的回答很有代表性:“这个奖不是给我的,是颁给扬州评话的,我是沾了扬州评话的光。”而当我们祝贺张家港评弹传承中心全票通过牡丹奖的严格考评时,季静娟则说:“《牵手》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组织的关心和支持。”是的,成功一定是多方面因素协力同心的结果。江苏的曲艺牡丹之所以能频绽芳华,与全省广大曲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是分不开的,与江苏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与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和江苏各方面的正确指导与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是总舵手。为了更好地促进江苏曲艺事业的发展,中国曲协在江苏建立了中国曲协创作培训基地和全国小剧场艺术指导委员会通州基地,并授予张家港“中国曲艺名城”的称号,在国家级曲艺人才培养(如“牡丹绽放”等)、年度创作班等项目上,都给予了江苏曲艺演员很多锻炼的机会,尤其是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系列活动在江苏的举办,更使江苏曲艺工作者拓宽了视野,锻炼了技艺,开阔了眼界,为江苏曲艺艺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

江苏省文联、省曲协是推手。由江苏省文联出资、江苏省曲协组织的江苏优秀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每两年开班一次,目的是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马伟便是第二届学员。每年,江苏省文联还拨出专款40万,资助江苏曲艺中长篇作品的创作,为有潜力的作品和人才组织曲本论证会、现场观摩会、研讨会,邀请专家现场观摩,提出修改意见。《牵手》座谈会上,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刘旭东在论及作品主旨的艺术化表现时指出,如果说好的作品是一道汤,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创作主题就应当是盐,盐要化在水里才能做成好汤,好的作品要通过故事的推进、人物的塑造来表达主题。为此,《牵手》在作品的艺术性上做足了功夫。《徐悲鸿》座谈会上,专家们对蒋碧薇形象的立体塑造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而后《徐悲鸿》整体的成功,也证明了蒋碧薇艺术形象塑造的成功。

各地文联、曲协为曲艺的繁荣发展尽职尽力。扬州文化局、扬州曲艺研究所为马伟举办专场演出,邀请专家现场观摩,为马伟指点迷津;张家港为评弹传承中心新建书场,为《牵手》等作品提供有力的支持;《徐悲鸿》得到了无锡市曲协等单位的热情关心和支持……所有这些,是认可,更是鞭策。

文艺作用于人的心灵,人民的精神世界需要文艺的滋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目标需要文化的繁荣。文艺创作绝不是关起门来的自说自话,而是关乎家国命运,关乎世道人心的一件大事。所以党对文艺工作的引领从来都没有放松。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文联、协会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但究竟怎样服务?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曲协和各地有关部门做的探索,或许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生活 曲艺 徐悲鸿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