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性看弗里德里希笔下的浪漫主义

新闻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07月28日 15:40

张艺帆

摘   要:兴起于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画派,以席里柯为先驱。主张摆脱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束缚,提倡批判继承古代绘画传统、发挥画家的想象与创作激情,画面风格多绚丽多彩。而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笔下的浪漫主义则是另一种景象,他的浪漫主义给予观者的是一种神秘感,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浪漫主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仅从弗里德里希的民族,即所谓的民族性的角度着手,对德意志民族以及佛里德里希的浪漫主义进行解读与探究。

关键词:民族性;浪漫主义;德国;弗里德里希

中图分类号: 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157-02

一、德国人的民族性

所谓“民族性”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共同文化上的共同体相较于另一个共同体所特有的性质。理查德·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笑话:天堂里应该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瑞士人做总管;而地狱里则是德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做大厨,法国人做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总管。这个笑话直接道出里欧洲各民族之间的差异,至今仍为欧洲人所津津乐道。而至于德国人的民族性,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康德是这样描述德意志民族的:“德国人身上有这么一种气质,即冷静思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同时又忍受随之而来的艰辛,德国人有正确知性和深刻反思的理性的天赋”①。德国人擅于严谨的思考,所以他们中产生了像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歌德,尼采等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创造了世界上最严谨的语言——德语。而著名美术史家丹纳对德意志民族的认识更是具体到位:“博大,自由,有时又飘飘渺渺,最能表达幽微的梦境和深切的感情,抒写严肃的心灵在烦闷与孤独的摸索中间,窥测到宇宙的无穷与‘他世界时的说不出的意境”②“毫无疑问,德国是欧洲最有学问的国家……法国有些青年只想在俱乐部或是咖啡馆露头角,一二十岁的德国人可不是这样,他念念不忘要对人类,世界,自然,超自然,还有许多别的东西,有一个总括的概念,想有一套包罗万象的哲学。对于高级的抽象的理论的爱好,专心,容易了解,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及得上德国人。德国是一个创立形而上学和各种主义的国家”③而“德国那些最大的画家只是迷失在绘画中的哲学家,他们所擅长的是向理性说话而不是向眼睛说话,他们的工具应该是写字的笔而非画画的笔”④。弗里德里希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二、弗里德里希及其笔下的浪漫主义

弗里德里希是德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出生在德国格雷夫斯瓦德港市,早年在哥本哈根美术学院学习,性格忧伤而内省,喜欢画高山与大海等风景画,不同于同时期其他欧洲画家写实精细的风景画风。弗里德里希画中似乎有着深邃的思考,正如弗里德里希本人描述的那样“当你闭上肉体的眼睛,你就第一次能够用心灵眼睛观察你的绘画”⑤。他的风景画没有明亮的色调,色调均呈现出一种灰暗的状态,其绘画所描述的时间也多为清晨或黄昏,营造出一种深沉的环境。像《橡树林中的修道院》,画面以黑灰色调为主,枯枝的橡树,断壁残垣般的修道院,散落于其中的零零散散的墓碑,黑衣的修士,像死灵一般,面中满是怪诞。弗里德里希所追求的情感是一种思考,一种内在的要人琢磨的情感。

弗里德里希的浪漫主义绘画是冷静的,因为冷静才有了思考,因为思考而更显的神秘。如《两个望月的男人》,画中两个身着“古德意志”装的男人站在一座小丘上,背对观众,面向半空升起的明月,画面疏影朦胧,画中现实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然具有明显的“思考”在里面,有着德国神秘主义的特点。沃尔夫·蒂特·杜伯谈到,“要一个德国人创造‘纯艺术是很困难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与平衡,或理想中纯艺术的绘画成就都会被稍有分量的哲学观念所干扰。”雪景,海边,山顶,都是弗里德里希深爱的题材。

同时弗里德里希画面中的人物几乎全是背对着观众的,看不见人物的形象,颀长的人影似乎是一种符号,只是负责引出你思考的灵魂。德国的浪漫主义绘画始终在理性与非理性间徘徊,无论是宗教画还是风景画都承载着一定的逻辑思考,用弗里德里希自己的话说:“闭上你的肉体之眼,让精神之眼首先注视着你的图画,发掘你在黑暗中看到的东西,这一切有助于你由表及里的观察事物。”⑥而对于宗教题材,弗里德里希的处理方式则更是凸显出德意志民族的深邃,既不是早期略显呆滞的偶像崇拜,也不是后来被赋予人性的神像。代表作《山中祭坛》,弗里德里希对其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为: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基督转身忧叹而去面向落日的回光返照,那便是充满生机的圣父形象。圣父直接漫游于大地时刻,古老世界的智慧和耶稣一起死去了,太阳西沉,世界再也无法理解这诀别远行之光,耶稣殉难的金色十字架,纯洁而又高贵的金属上闪耀着黄昏之光,又把它温柔的光辉反射到大地。挺立于岩石上的十字架,巍然不动,稳如泰山,恰如我们对耶稣基督的忠信。环绕十字架而立的长春木,经过时令轮回而生气不衰,恰如人类对他——十字架上死而无怨——的信仰直到永恒。其笔下的作品化身为一种思考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可以说就是宗教本身。

三、结语

正如弗里德里希所说:“闭上你的肉体之眼,让精神之眼首先注视着你的图画,发掘你在黑暗中看到的东西,这一切有助于你由表及里的观察事物”,德意志民族更注意事物的本质,注意真相。“他们的本能使他们不受外表诱惑,去揭露与挖出隐藏的东西,不怕难堪,不怕凄惨,一点细节都不删除,不掩饰,哪怕是粗俗的丑恶的。”⑦弗里德里希的绘画由于其独一无二的民族性而显得神秘与浪漫并存,对于德国人而言,艺术的最终任务就是表现那些隐藏于事物背后的超越尘世的存在,只有包含“思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能够引发“思考”的浪漫主义才是德国的浪漫主义,才是弗里德里希的浪漫主义。

注释:

①李瑜青.康德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83.

②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8.

③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4-95.

④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5.

⑤楼正国.对德国浪漫主义的反思[J].美术,2011(05).

⑥胡继华.犹豫的面纱笼罩憔悴的渴念—早期德国浪漫主义绘画中一道灵的风景[J].艺术评论,2009(12).

⑦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57.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东西 弗里德里希 人物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