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北京)2017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参演剧目——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自去年首轮演出以来,收获了来自业内外各界的好评,今晚该剧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再度恢弘上演。该剧剧本由编剧洪靖惠经过三年时间的打磨,以达到话剧剧本文学性的极致;同时,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作为本剧导演,也将再次和上话一起在话剧舞台上再现一代才子、两朝名臣陈廷敬的故事。据悉,《大清相国》从今晚起至8月5日将在首都剧场连演四场。随着《大清相国》的上演,2017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正式拉开帷幕。在接下来三个月时间内,上话将携九部优秀剧目《大清相国》《卡布奇诺的咸味》《鲁镇往事》《万尼亚舅舅》《糊涂戏班》《仲夏》《怀疑》《12個人》《无人生还》陆续在京上演,以隆重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
作为2017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的开幕大戏,在这台汇聚了上话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的历史题材剧作中,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年演员田蕤领衔饰演陈廷敬;丁美婷饰演陈廷敬的心上人赫舍里月媛;许圣楠饰演与陈廷敬一同赴考为官的张汧;王俊东饰演生性高洁的郑恒、张琦饰演圆滑混世的高士奇;贺坪饰演下决心改革吏治,为民揪贪的康熙、刘炫锐饰演无法平衡各方势力的顺治;张先衡饰演顺治、康熙两朝的老宫人;符冲饰演顺治朝的辅佐大臣赫舍里索尼;徐风饰演一时权倾朝野的权臣鳌拜;刘鹏饰演与陈廷敬有过激烈交锋的索尼之子赫舍里索额图。此外,还有青年演员高斯、刘苡辰、黄晨、庞盛之、李天恩、周围、朱晨祺等在剧中分饰多角。
演出刚开始,伴随曲调悠扬,康熙皇帝缓步走到幕前,“大清自开国以来没有相国之位,这个大清相国的称号朕只给了陈廷敬。”舞台上,斑驳的紫禁城墙上书“大清相国”四字,随即大幕徐徐升起,时间回溯到了顺治十五年,开科取士,广纳贤才。尚为举子的陈廷敬、张汧、郑恒走向台前,当论及何为鸿鹄之志?三人分别答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清相国陈廷敬的故事就此展开。
历史车轮下,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独特的故事,对创作历史剧一直有浓烈兴趣的编剧洪靖惠作为一个创作者,她想写陈廷敬的初心和理想,也想写他的孤独和无奈,最终洪靖惠通过剧本试着和主人公的灵魂进行对话。她在写陈廷敬无情之苦的同时就需要写他的有情之处。在剧本里她为陈廷敬和心上人月媛设计了定情盟誓、退定续誓、诀别毁誓三场戏,与此同时还设计了三次不同意味的鞠躬。而在陈廷敬对昔日同僚秉公执法之时,他如何在有情和无情之间做出杀伐决断,又如何在内心挣扎当中理智战胜情感,这个过程在导演王晓鹰看来,只有真正理解到陈廷敬的有情在哪儿,才能真正把一个有情之人去做无情之事给演绎出来。
身处乱世,纷纷扰扰,周遭许多人异化了,而陈廷敬恰恰没有,由此可见其可贵之处。在编剧洪靖惠的剧本创作中,陈廷敬的独立性,乃至其最后的“隐”,其实正在于初心不改,又几经历练,终于达成了自己的抱负。反贪反腐则是他坚持高贵、实现理想抱负的一种外化行为。然而不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但有的人就完全走到了理想的对立面。由此导演王晓鹰觉得,当一个人每次面临着选择的时候,如何选择以及选择的结果,这都是和自身的修养或者思想有着直接的关联,而这其中也自然包括自己能否记得初心,能否守得住当初的信念。
导演王晓鹰认为,《大清相国》这个戏其实是由它的一组人物和它的对立面,包括他爱的人所共同构成的。这些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这些人之间的交锋,以及这些人之间的改变、之间的对比,实际上都是共同塑造丰满了陈廷敬这个人物。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内心所受到的冲击和伤害,不管是对于好友,还是对于爱人,包括留下的那种无法弥补的缺憾,这也都是不为外人所知的。而通过舞台艺术的表达,倒恰恰能让我们坐在台下的观众,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真正经历的情感历程。
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等等,都需要回到历史真实中去;尽管故事编排及细节是虚构的,但关于历史的思考视角必须是当代的。而这种当代思考不可能生硬地加在舞台演绎当中,而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渐渐渗透进去。为了让陈廷敬这个“好官”立起来,《大清相国》的剧本,编剧洪靖惠写了三年,每句台词都经过精心雕琢,以希望达到一种韵律美。同时全剧中又引用了不少诗词,大段的台词也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以追求话剧剧本文学性的极致。另外,在原作基础上,编剧也进行了一番修改,通过科考腐败案、山东百姓自愿捐粮案、阳曲百姓捐建龙亭案、铜钱短缺钱法重理案、云南库银亏空案等系列案件为背景,来多维展现陈廷敬的故事。可谓在史实与艺术加工的平衡上,基于“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力图塑造出一个古代官员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小说原著中的陈廷敬并非空中楼阁式的“圣人”形象,而是一个身处具体复杂的历史境遇中,做出一个个人格、道德、行为艰难选择的能臣形象,具有现实的可借鉴性。正如原著作者王跃文所说,“不论哪个民族,它在往前走的时候,脚下必然都会响起历史的回音。鉴古方可知今,继往才能开来”。《大清相国》中陈廷敬所处的现实环境,不但要生存,还要实现抱负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内心充满挣扎的同时,又保有文人的气节与风骨,这些都传达出了一种理想之美、信仰之美。
而如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关照现实,这是历史题材作品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此次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在讲述陈廷敬一生的同时,如何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导演王晓鹰指出,陈廷敬要做好官,但同时也保持住了文化人的本色。以此来表达这样一层关于人格、关于人的本性,关于他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坚守,这些对我们今天来说都有非常重要、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他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通过鉴古观今、古为今用,学习历史,观察历史人物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操守,就会让我们有所获益,有所启发。
随着《大清相国》的上演,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2017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亦正式拉开帷幕。演出季于8月2日至10月29日期间陆续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和天桥剧场呈现九部具有上话特色的戏剧作品,包括:原创话剧《大清相国》、都市情感话剧《卡布奇诺的咸味》、原创肢体剧《鲁镇往事》、英国经典闹剧《糊涂戏班》、普利策、托尼双料戏剧大奖作品《怀疑》、契诃夫经典话剧《万尼亚舅舅》、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获奖话剧《仲夏》、话剧《12個人》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传世巨著《无人生还》,为北京观众带来一系列风格迥异的戏剧作品。除了剧目演出之外,此次上话还把“半价开票日”、“早鸟票”、“上话之友”、“戏剧之旅纪念护照”等一系列深受上海观众喜爱的上话品牌活动带到北京,让上话制造的精品剧目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更亲切的服务走近北京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