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水彩画创作教学中的运用

新闻
艺术科技
2017年08月22日 06:59

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廉晓慧

摘 要:在水彩画创作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完成水彩画创作,通过学生的“学”,挖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综合能力。

关键词:行为导向;水彩创作;教学方法

水彩画创作课程是高校水彩画专业的主要专业实践课程,目的是通过水彩画创作使学生掌握水彩画创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并通过分析研究大师名作,提高学生的水彩画创作技法和艺术修养,使其创作出具有个人 风格特点的水彩画作品。针对这个课程,各类高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较为完善的教学形式,水彩画创作的相关课程教材也比较少。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经验与观念展开课程教学,且大多数运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独立的创作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在课程中掌握创作的原理与规律,实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可在水彩画教学中适当地加入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德国的一个教学理念,比较适合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观念、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其目标是引导学生以行动的方式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提高学生个体行为能力的目的;实质是把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引导者或者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会学习并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能引起学生好奇的情境中提出问题,以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以学为本”“因材施教”是行为导向教学遵循的主要原则,这种注重学生个体能力培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较为符合水彩画创作教学的培养目的。

1 在水彩画创作课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教师主要是起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绘画艺术属于个体性很强的行为活动,每个人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社会阅历都不同,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也不同,所以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与表现也都不一样。所有的绘画创作都应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深入人心的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创作提倡个性化的表现,不应千篇一律。为了避免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画风雷同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教,而应该要更多地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发挥主动性,从而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水彩画创作课程强调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以及其在创作中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从创作的内容、选材、形式语言、技法运用到最终完成,整个的过程都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完成。创作从概念上讲既是结果,也可以说是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既要注重最后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在课程中创作的方式方法。因此,在水彩画创作课程中合理运用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水彩画创作课程中的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要能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以及最终得到最满意的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和监督,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在水彩画创作课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作具有个人审美风格的水彩画作品的能力,这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回顾水彩画发展历史,了解不同时期和当前水彩画创作的发展趋势,学会运用材料与技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一般的创作规律与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卡片教学等方法,并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制定教学流程;整个流程应为任务的制定、自主探究、展示、评价;教师应在不同的流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是行为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创作作品分析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水彩画创作教学开始时,教师根据水彩画创作课程的特点及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结构制定任务书,任务书的结构包括确定创作立意、构思、构图、选择造型方式及色彩处理等结构模块;并在每一个模块根据其特点,分解出具体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掌握一般性、普遍性的创作规律;具体的案例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是学生准备。

如创作立意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让学生建立明确的创作意图。立意是确立具体作品创作主题的过程,有了明确的创作主题才能有具体的构思和完成创作任务。具体的任务书可以设计为以图示的方式展示个体创作素材的收集、整理,并说明其创作的审美价值,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绘画技巧与形式。其要求是:一是明确创作意图;二是根据创作意图收集创作素材;三是图示明确,立意新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如何收集创作素材、如何确定创作立意;准备的学习资料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具体的案例激发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热情,使其明确“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意识,对生活中美的人和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多画速写和对景写生,感受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创作做准备。学生在讨论和展示自己准备的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明确自己的思想。其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以及对所要表现的创意展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作形式和方法。在构思、构图及完成阶段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进行交流和讨论,增加讨论和交流的直接性;同时案例的典型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创作经验的增长。案例可以是教师引导,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地学习与总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提出建议,根据其对水彩画掌握的程度,对其选择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应是适当的互相探讨,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与经验教给学生,限制了学生个人创造力的发挥。

在水彩画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其通过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社会及学校的艺术活动,在课堂上“真题真做”,把艺术实践贯穿到整个水彩画教学中,针对某一主题开展创作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创作的流程、创作的方法以及最终的评价。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如以各地方的小幅水彩画展为实践目标,根据画展要求学生创作水彩画作品。这个创作过程,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找出“答案”的精神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在艺术创作上的自主探究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评价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

3 结语

水彩画创作是反映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独特认识、感受、评价、爱憎感情等,体现的是藝术家个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应该在教学中逐渐地培养与建立,并通过创作活动使学生实现多种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只注重结果,其更注重教育的过程。在水彩画创作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完成水彩画创作,通过学生的“学”,挖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4):10-12.

[2]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周刚.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水彩画 水粉画[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4]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水彩画 生活 教师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