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李苜苒+赵诗琦+方媛媛
摘 要:软件工程是一门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后期维护的工程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技术、管理技术,还包括软件工具、环境及软件开发的规范。而面对对象的开发方法是最近新出现的一种软件工程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地按照人类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需求分析设计,是指导软件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基于面对对象的软件工程,对促进我国软件产业与国际接轨,推动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我们就面对对象简析一下软件工程。
关键词:面对对象;软件工程;C++;JAVA
1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软件的发展过程紧密相关的。它以计算机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采用工程化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把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最先进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较少的投资获得高质量的回报。
总体来说,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方法与技术。软件开发方法主要是讨论软件开发的各种方法及其工作模型,包括多方面的任务,如软件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以及构建良好的软件结构。第二,工具及环境。软件工具为软件工程方法提供了支持,研究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建立软件工程环境。第三,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管理是指对其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第四,标准与规范。软件工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以保证软件生产率和软件质量的提高。
为支持软件开发、维护、管理的多样运行,软件工具的种类也有很多。在软件工程活动中,软件工程师和管理者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借助于计算机及其软件工具的帮忙,可以更好地开发、维护、管理软件产品。所以,软件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工具的辅助,拥有更快速、开发环境好的软件工具是保障好的软件工程的前提。
2 面对对象软件工程
2.1 面对对象
对象是客观事物或概念的抽象表达,对象技能表示具体的实体,也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面对对象的软件开发是近几十年推出的一种全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对问题领域的自然分割,以更接近人类思想的方式建立问题领域的模型,更加客观地将信息实体进行架构和行为模拟,用所设计的軟件直接表现问题的求解过程。在实际应用中,用面对对象开发的软件,其结构基于客观世界界定的队形结构,使得易复用性和易扩充性都得到了本质的提高。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以对象作为最基本的元素,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随着面对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开始迅猛发展,面对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扩展到很宽泛的范围。随之一些新的工程概念衍生出来,如并发工程、综合集成工程等也需要面对对象的支持。所以,面对对象的方法已经成为当今软件开发的主流方法。面对对象的方法一般是以人类的思维方式为主,对软件开发过程所有阶段进行综合考虑。在各阶段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还具有良好的重用性。
2.2 典型的面对对象方法
随着面对对象开发方法的发展,主要用的方法是Booch方法、Coad/Yourdon方法、OMT方法和OOSE方法。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在描述方式、图像方面考虑的重点不同。
Booch方法的开发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描述手段灵活、丰富,不仅建立了开发方法,主张在分析和设计中既使用类图,也使用对象图。Coad/Yourdon方法主要由面对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构成。对服务的认定比较系统,可操作性强。OMT方法被称为对象模型技术,体现了建模的思想,为每一类模型提供了图形表示。OOSE方法主要描述了系统的需求及功能,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确定系统的功能。不同的方法都有其特殊性,当我们分析时,应根据每种方法的特点对号入座。
面对对象设计非常注重方法,它强调系统功能的逐步细化,使其产生一种与现实具有自然关系的软件系统。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面对对象的目标归纳为:对试图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和信息处理的领域,尽量使用对象概念,将问题空间中的现实模型映射到程序空间,从而得到问题求解和信息处理的更高性能。
面对对象软件工程是基于面对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随着人们对面对对象技术的兴趣日益渐增,面对对象语言的研究也很广泛。SmallTalk语言、JAVA语言、C#语言都是面对对象程序的基本语言,利用这些语言可以编写各种各样的程序。正是有由这些大大小小的程序组成了面对对象的软件工程,而面对对象是当前开发中最接近问题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技术人员解决。大力推广应用软件工程的开发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软件技术的应用水平,对促进我国软件产业与国际接轨,推动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齐治昌,曾翎,彭德中.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邵维忠,杨芙清.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徐仁佐.软件工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